赤脚医生 [小说连载-1]
作者:劳柯[平静幸福]
一
俊宝是我们村的赤脚医生。不过这是过去的说法,现在不是了。现在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在卫生所上班的国家发工资的医生,他还说等退休了还有退休金。每一次说到退休金,俊宝那张黑黑的脸上就会闪过花一般的笑容,然后他会补充说:“终于熬到要退休了。”
‘退休’这个词在农民的眼里国家工作人员专用的。农民的一生都在劳动,等干不动了,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没有‘退休’这种说法。当俊宝把‘退休’这个词用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所有听到的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
有人问:“宝大爷,等你退休了还给人看病吗?”俊宝就摆摆说:“不看了,不看了。”那人就担心起来,说:“那我们去哪里去看病啊?”俊宝说:“去哪里? 去卫生所啊!所长说了,让我先教几个徒弟,以后就是我徒弟给大家看病了。”
俊宝说的卫生所其实还没有成立。国家下发红头文件,说是不准赤脚医生单独行医。县里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几个村里的赤脚医生合起来开卫生所。县里没有钱,就把这些卫生所承包给村里的有钱人。各个村里的赤脚医生都反对,村里的卫生所也就迟迟不能成立。
按照县里的精神,我们附近五个村庄要成立一个卫生所,负责人叫汉生。汉生就去俊宝家说:“宝叔,我知道你老是个明白人,不会像其他村庄那几个医生反对卫生所。成立了卫生所,你老就事为国家工作,等退休还有退休金。”俊宝就问:“真是为国家工作吧?不是给汉生工作?”汉生说:“这是国家政策,成立卫生所就是给国家工作,为附近村里的人做好事。”俊宝就说:“如果是为国家工作,我看这事成。”汉生说:“还是宝叔是个明白人,等卫生所成立了招几个年轻人做你的徒弟。”
俊宝就到各村去游说其他医生,听说是为国家工作,其他医生虽然有些半信半疑,但也没有办法,那是国家政策,也就半推半就地同意加入卫生所。
有了医生的支持,又有国家的红头文件,汉生就象村里和乡里打报告。村里的支书叫汉臣,原本和汉生一起做生意,后来做上的村里的支书,就全力支持汉生做生意。村委会讨论汉生的报告的时候,汉臣先说:“这开卫生所可是一件好事,村里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些优惠的条件。”村长说:“要不这样吧,把南坑那几亩荒地批给卫生所,这样也物有所用。”其他的委员就点头。
汉臣就带着汉生和俊宝去乡汇报。汉臣对乡长说:“我们村里决定为卫生所提供优惠,这乡里也应该给些优惠政策吧。”
这几年比不得前些年。那个时候村里穷,村里每年都要乡里要救济粮。这些年村里富了,乡里的财政要靠村,村里的干部和乡里干部的关系也就反了过来。
乡长说:“国家不是有拨款吗?”汉生说:“国家的拨款买医疗设备都不够,怎么会有钱盖房子。”说着就拿出一个单子给乡长看。乡长看不懂,就把单子给俊宝看,问:“我们需要这些设备吗?”俊宝看了看单子,有好多外文字母,自己也半懂不懂,他先看了看汉生。汉生说:“宝叔可是乡里知名的医生,我们听宝叔说说。”
俊宝又看了看单子,点点头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都需要。”汉臣说:“乡长,你看这专家都这样说了。你就批准汉生先先从信用社贷些钱。也不多,也就三十几万。”乡长说:“我同意不难,不过还要信用社的主任同意才行。”汉臣说:“这个我们回去办的,你就先给开个证明吧。”说着就把纸和笔递给乡长。
得到了村里和乡里的支持,汉生就在南坑的南面圈了几亩地盖起了房子。开始施工以后,俊宝每天都去看。有时候他还会和建筑工人讨论,有的工人就问他:“张医生,这房子真的要用作卫生所吗?”俊宝就说:“这个当然,乡里和村里都同意。”有人就小声地说:“那个安瓶厂一开始还说是要建小学呢!”俊宝说:“这个不一样,这是和乡里签了合同的,签合同的时候我就在现场。”俊宝说完这话的时候,突然想:‘盖学校的事是不是也签过合同。’想到这,俊宝的心有些不安起来。
二
俊宝一直想办一个正儿八经的卫生所,前几年他向县里申请过几次。那个时候所有的医院都不景气,即使是乡里的正规医院,一天也看不到几个病人,领导们都说乡村里没有必要再建新的卫生所,俊宝的申请都给退了回来。因为这个他有好几次都不想再干医生这一行,有一次他甚至把针管都砸了,发狠说:“从此再也不给人看病了。”
不过几十年下来,俊宝从来没有停止过给人看病。无论什么时候,也不管天气状况如何,只要有人敲门,他就会好不犹豫地背上药箱跟来人走。俊宝常说:“世界上有两个人值得尊敬,一个老师,另外一个就是医生。”说到这些的时候他总会看看自己的药箱。药箱已经背了很多年,黑色的表面泛着黄黄的白。
这两年好了,如果在前几年,听俊宝这么说,他老婆就会抢白他:“人家当然尊敬你啦,在你这儿看病不要钱。”俊宝就说:“这不是钱不钱的事,这个职业就是好。他们早晚要还的。”他老婆就会‘啪’地一声把账本摔在他面前,说:“你看看,还有多少五年前的账。谁的脖子有那么长,可以等五年,没钱就不要看病,病可以等五年吗。”俊宝就会低着头看账本,上面都是诸如孙五家的在某某日看病欠两圆等等。
我们村的人都喜欢找俊宝看病,除非俊宝说这病他看不了。不过一般的头疼发烧俊宝都能治好。到医院里看病要出挂号费,让俊宝看病是不需要挂号费的,如果病不需要吃药,那么看病是不要钱。另一方面到医院里看病是要先交钱的,而到俊宝这里看病是可以欠账,可以欠几年。俊宝账本上十几年前的账都有。
欠账这件事情使俊宝的老婆非常恼火,使俊宝非常无奈。大家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底透头见,来看病怎么能先交钱?看完了病,拿好了药,病人说自己现在没有钱,缓几天可不可以。你说俊宝能过说什么啊,只有点头的份。
有好几次俊宝因为没有钱进药使得他无药可买。我们那里有个习惯,欠钱的人大都会说:“这钱我年前肯定还上,不能再欠你一年。”每到春节,俊宝都会拿着账本各家要账,有的好说话的就会把钱还了,没钱也会说几句好话,有的当时就会横眉立目。
在俊宝大儿子结婚那一年,俊宝把十几年的陈年旧账都清了。那一年的大年初一,俊宝起来发现大门上被人涂大便,满院子都是臭味。他没有说什么,用水把他大便洗干净,不过那年初一他也没有出门,心里一直在想是不是要账要的急得罪了人。
到傍晚的时候,有人喊他去看病,他想也没想就去了。回来他老婆问他有没有给钱,他说:“他们说直欠几天。”他老婆一听就发火了,说:“你又不是雷锋,雷锋有国家养着,他们都不给我们钱,我们怎么生活。”俊宝说:“不是不给,是欠着。”他老婆说:“欠着,有几个主动还的,去要还得罪他们。你看我们这年过的,一大早给人涂了一门屎。”说完就嚎啕大哭。
不过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的农民有钱了,看病再也没有欠账的。俊宝的日子也好了起来。不过还是和过去一样,看病不拿药仍然免费。这几年俊宝也开始显老了,头发白了一大半。不过俊宝常说:“这医生越老越有人信。”俊宝说的没错,不但我们村的人都到他这儿看病,邻村的人也来。
三
听说俊宝小时候的理想并不是做赤脚医生。俊宝和现在村支部书记汉臣是高中同学,也是他们那个年龄段村里仅有的两个高中生。汉臣学习一般,而俊宝却在班里名列前茅。那个时候大队的支部书记是俊宝的叔叔,在俊宝高中毕业那一年,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大队里将要推荐俊宝去上大学。
可是就在那一年国家恢复的高考,俊宝和汉臣都没有考上。没有考上大学的俊宝在家里睡了好几天,他对他的叔叔说:“我去当兵吧。”其实在当时的农村,当兵也是一种出路。可是俊宝的父亲和叔叔都极力反对他去当兵,他叔叔说:“这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怎么能去当兵呢? 这样吧,你到大队的卫生部去做学徒吧。”
俊宝就到大队的卫生部里跟着一个老医生学医。三年以后,大队被解散分成行政村,俊宝也就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而汉臣却去当了兵,并且在部队里入了党,三年以后转业回来成为村里最为年轻的党员,村支部成立的时候,顺理成章地成为其中的一员。
村里离镇上的医院远,当时村里的人无论得了大病还是小病,总要先让俊宝看看。俊宝也是随叫随到。有一年流行猪和鸡瘟病,村里的猪和鸡都死了一大半,镇医院把治这种病1的药放在俊宝那里,俊宝就用就用大针头学者给猪打针,用小针头给鸡打针。自那以后村里的人也都认为俊宝不但可以给人看病,也可以给牲畜看病。
俊宝的药箱里有各式各样的针头,有给人用的,也有给动物用的。记得当时无论什么生病了,看到的人总要问:“让俊宝叔看过了吗?”我们村基本上只有一个姓。当时俊宝在村里还算是年轻人,不过辈分高。这也是俊宝从小觉得受人尊敬。
那个时候每年春节前几天,俊宝总是一年中最忙。春节前后不但得病的人多,而且俊宝还要给各家各户写对联。村里没有几个人会写毛笔字,人们到镇上买了红纸,然后就会放到俊宝家,俊宝也是来者不拒。对联都是书上的抄的,都是些老对联,比如:鞭炮声中除旧岁,春风吹过又一年。每一年都差不多,不过农村人也在乎,只知道到春节的时候在大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就高兴。有好几次我看到有几家的对联都是倒着贴的。
汉臣也会写毛笔字,不过听说他没有俊宝的字写得好,找他写对联的人都是他亲近的人。后来汉臣当上了村里的支部书记,盖起了新房子,每到春节对联也不要自己写了,都是镇上买的现成的,烫金的大字。路过的人都说:“这字多气派啊!”
后来村里的人也都舍得花钱买现成的对联,不过俊宝从来没有买,每年春节还是贴自己写的对联。和邻居们烫金的大字相比,俊宝自己写的对联确实有点寒碜。
俊宝的叔叔是因为不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而主动辞职的。辞职的时候他还向镇上推荐俊宝进村支部。镇上的领导征求俊宝的意见的时候,俊宝说:“我给人看病很忙。”汉臣就成了新支书。当时的村支书最主要的任务是向镇上要救济,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位。俊宝和他退休的叔叔也许永远不会想到没过几年汉臣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