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朱清时并不值得期待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apple 于 2010-10-09, 07:35:49:

朱清时并不值得期待

南云楼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全球遴选校长的举动的确过足了噱头瘾。在国籍、资历、年龄诸多规则的限制和更改下,已退休的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无论怎样,作为一次城市及项目营销,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全球遴选校长的策划无疑是成功的。

选择朱清时先生,还因为朱清时先生在隶属于中科院(非教育部)的中国科技大学担任校长期间,敢于叫板教育部的一些古板评估政策,提出大学应该崇尚学术、反对行政化的观点,让人们感觉朱清时先生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有着解放思想的底蕴。这在社会各界对全国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呼声渐大的环境下,在深圳市府决心办一所 “高水平新机制的科技大学”,并希望南方科技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的今天,朱清时先生的确是最恰当的人选。

在朱清时先生接过南方科技大学聘任书之后,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听到最多的是朱清时先生说的要办一所“亚洲一流”、“去官化、去行政化”的大学,“大学的精神是追求学术卓越”等等之语。这些话语的确能够让期待中国高等教育厉行改革的人们精神一振。

然而,日前笔者以热心观众的身份有幸被邀请去现场聆听了一场某电视台策划的一档对话节目。在这档还有着另一位嘉宾——前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成员吴家伟先生的对话节目里,朱清时先生的“亚洲一流”、“去官化”、“学术卓越”设想在没被电视编导剪辑之前,原汁原味的流露出来。

朱清时先生的“亚洲一流”的意思是,亚洲一流的教授、与香港大学教授同等的待遇、招最好的学生,当然,还有一流的硬件是有不差钱的深圳地方政府负责的。是不是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待遇、一流的生源、一流的硬件设施就会成一流的大学?这怎么听上去都让人觉得,只要有钱,就可以办成一流。显然,这样的“亚洲一流”,恐怕只能部分解决深圳地方政府追求的“城市形象”问题,而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大学之大,当然不在硬件条件一流,而在大学精神上的让人高山仰止。于此,吴家伟先生介绍了他在香港科技大学的经验。吴家伟先生说,虽然香港科技大学是理工科大学,但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为此专门设立了人文学院,倡导学生在人文学科的学分上应该占一定比例。朱清时先生却认为,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一定要在大学,家庭、社会都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场所。显然,朱清时先生将大学生当作中小学生来看待了,而忘记了大学本应是一个社会的思想高地,大学生将是引领时代的知识群体。

朱清时先生认为,学术卓越才是大学精神。这个观点看似是不错的。不过,现场有人提出异议:缺乏人文精神的学术培养岂不等同于职业技术培训?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一流的技术人员还是培养一流的人才?这个问题等于就是钱学森的“大师”之问了。朱清时先生对此只能说:我不熟悉人文学科内的亚洲一流教授,所以难以开展这些课程的设置;如果有这样的师资人才,当然可以考虑。但朱清时先生同时强调:人文领域的一流难以界定。这等于是说,南方科技大学不会像香港科技大学一样重视人文学科教育。

朱清时先生强调的“学术卓越”,用他的话说是要像梅兰芳的戏班子一样,一切围绕着梅兰芳转,才会出大师。大学同理。这个比方是不错的。但如何达成“大学围绕教授转”?朱清时先生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去官化、去行政化”。

可是听朱清时先生的意思是,所谓“去官化”,是指其他政府行政机构不要去干预大学事务;“去行政化”的意思是大学里面不设行政级别——就如同他之前是副部级校长,但在南方科技大学没有任何行政级别。政府机构不要去干预大学行政事务,这是对的,“教授治校”是世界名校的基本原则。但很有意思的是,节目主持人立刻提了个问题:现在我们也知道流氓教授、学霸不少,如果没有行政监管,教授们乱来怎么办?(大意)。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中国30年来各个领域改革当中无一幸免出现的问题,大学教授不是圣人,自然也难免。对此问题,吴家伟先生举了一些世界名校的例子来说明。他说,校长可以是任命的,但其他学院院长以及众多的内部监督机构的负责人都应该是教授选举的,这样,通过内部制衡、社会舆论监督以及政府(董事会)的例行检查,可以做到足够好的全方位监管。但朱清时先生有些不同看法,他谨慎地认为,也许有一半是可以选举的。

这个“也许有一半是可以选举的”,让人摸不着头脑。对此,朱清时先生补充说:其实老红军更能管理好大学。他的意思是外行来管理大学或许更好,这就与“教授治校”的初衷完全背离了。面对“教授治校”可能涉及的未来的具体权力划分,朱清时先生举出“老红军治校”这样的极端例子来回应,真是让人遗憾不已。

现在看来,朱清时先生打算在南方科技大学推行的一流大学理念与公众期待的高等教育改革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朱清时先生的大学精神,看似是缺乏人文精神的学术卓越、缺乏人文精神的硬件一流,朱清时先生的“去官化”、“去行政化”,看似也只不过是出钱的别管事,教授别多嘴——在大学内形成一个不要行政级别的行政管理小王国。

当然,这或许不是朱清时先生的初衷,而只是他在履行新任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变通,就如有人问他是否会借鉴世界名校或香港经验创校时,朱清时先生回答说只会创立自己的特色一样。总之,现场听到朱清时先生对“一流大学”、“去官化、去行政化”、“学术卓越”的具体解释,还是让人吃惊不小,几乎颠覆了浏览众多媒体对朱清时先生的介绍文章时所留下的印象。也许,正如朱清时先生所说的,“应该务实一些”,国人的大学改革之梦没必要过多期待在朱清时先生身上吧。

(2010年1月)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