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content.oeeee.com/1/f1/1f1baa5b8edac74e/Blog/b63/178e7f.html译好第一句
类别: 浏览量:
190
版次:GB30 版名:南方阅读 专栏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8-29
作者:乔纳森
摘要:理查德·道金斯所著《上帝的迷思》(陈蓉霞译,海南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是一部出色、雄辩的无神论宣言书。在中国,许多人视无神论为理所当然,观念固然不错,但真正与有神论者争辩起来,未必就能占尽上风,因为对方有备而来,你用以武装自己的可能只是“常识”与“逻辑”,而这往往是不够的。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理查德·道金斯所著《上帝的迷思》(陈蓉霞译,海南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是一部出色、雄辩的无神论宣言书。在中国,许多人视无神论为理所当然,观念固然不错,但真正与有神论者争辩起来,未必就能占尽上风,因为对方有备而来,你用以武装自己的可能只是“常识”与“逻辑”,而这往往是不够的。道金斯将有神论的方方面面钻研得很透,就算你是死硬派的无神论者,读了也会有收获,因此我很愿意推荐这本书。中译本总体上讲译得是不错的,当然,误译也时常出现,在此我只想谈谈该书前面四章开头的翻译。事实上,每一章的开头部分,对译者来说往往是一个考验,因为你动笔译的时候对这一章主题的把握也许还比较模糊、不够稳定,而作者的微言大义也许就蕴含在起首几句,稍一疏忽,理解就可能偏差。依我的经验,译完一章,不妨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开头部分,毕竟译好第一句对读者、对译者都是相当重要的。
《上帝的迷思》在每一章的开头都会引用一位名人的警句,作为开场白,第一章第一句是爱因斯坦说的。译文为:“我不会设法去想象一个人格化的神,就它允许我们有限的感官能够理解欣赏它而言,它就足以唤起我对于这个世界结构的敬畏。”原文为:I don’t try to imagine a personal God; it suffices to stand in awe at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ld,insofar as it allows our inadequate senses to appreciate it. 在原文中,itsuffices to……这个“it”是一个形式主语,指代不定式的内容,并没有实际意义,it suffices to……也就是“怎么怎么干就足够了”的意思,因此,译成“它就足以唤起我对这个世界结构的敬畏”是错的,这个“它”指的是什么呢?完全说不清的,因为它根本多余。试将原句重译如下:我不会去设想什么人格化的上帝;在这个世界允许我们有限的感官所能欣赏的范围内,对这个世界的结构心存敬畏也就足够了。
第二章第一句引用的是爱默生的话。译文为:“一个时代的宗教就是下一个时代的文学题材。”原文为:The religion ofone age is the lit-erary entertainment of the next。译者将 entertainment(娱乐、消遣)一词弱化为中性词“题材”,显然是错误的选择。试将原句重译如下:上一个时代的宗教,到了下一个时代,就成了文字消遣。爱默生所谓的“文字消遣”就是指小说、故事书一类的,这句话是讲上一个时代的宗教,到了下一个时代,就只能当故事听听了,揶揄的口吻相当明显,像译者那样译,等于拿笑话当正经话听了。
第三章第一句,目前中译本里印的是罗素的一句话,或许是版本不同的关系,我手边的2007年英文平装本里印的却是托马斯·杰斐逊的一句话,说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根本不该保留什么神学教职。”(A professorship of the- ology should have no place in our inst itution.)暂且不去管它吧,紧跟着的道金斯正文第一句,译者译作:“数个世纪以来,神学家一直在梳理关于上帝存在的论据,其他人则在补充这一论据,其中还包括被误解的常识也参与其中。”实际上,“其中还包括被误解的常识也参与其中”根本就是病句,“其中”出现两回尤其莫名其妙。原文为:A rguments for the existence of God have been codified for centuries by theologians,and supplem ented byothers,including purveyors of misconceived‘com mon sense’. 意思是说,许多个世纪以来,神学家一直在编纂整理上帝存在的论据,有些本身并非神学家的也帮着补充证据,其中不乏误把它当作“常识”而加以散播的人。
第四章第一句又是托马斯·杰斐逊说的。译文为:“不同宗教派别的神职人员……都恐惧科学的进步,正如巫婆害怕光天化日一样,他们阴沉着脸,预告可怕事件的到来,这种做法正是他们得以谋生的欺诈手段之一。”原文为:The priests of the different religious sects… dread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s witches do the approach of day light,and scowlon the fatalharbinger announcing the subdivision of the duperies on which they live。前半句译文并不错,后半句则错得厉害。后半句实际上说的是:神职人员只能气乎乎、眼睁睁地看着那给他们带来致命打击、宣告他们赖以生存的欺瞒即将崩解的人。这里作者有一些文学化的处理,har-binger一词既可以翻译成“率先通告消息的人”,又可以译作“消息”,我选择的是前者,后者当然也说得通。但重点在于,在原来的译文中,“预告可怕事件的到来”这件事是神职人员干的,这就完全搞反了。总之,译者没有读懂这一复合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