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003 于 2010-11-26, 21:59:34:

回答: 7 由 003 于 2010-11-26, 21:51:37:

  25

  早晨橙黄的阳光里,山色清鲜,空气明净,你不像过了个不眠之夜,你搂住一个柔软的肩膀,她头也靠着你。你不知道她是不是你夜间梦幻中的少女,也弄不清她们之中谁更真实,你此刻只知道她乖乖跟随你,也不管你究竟要走到哪里。

  顺着这条山路,到了坡上,没想竟是一片平坝,一层接一层的梯田,十分开阔。田地间还立着两根石柱子,早年当是一座石门,石柱边上还有残缺的石狮子和石鼓,你说这曾经是好显赫的一个家族。从石头的牌坊下进去,一进套一进的院落,这家宅地长达足足一里,不过,如今都成了稻田。

  长毛造反时,从乌伊镇过来,一把火都烧了?她故意问。

  你说失火还是后来的事,先是这家长房里的二老爷在朝廷里当了大官,做到刑部尚书,不料卷进一桩贩卖私盐的案子。其实,与其说是贪赃枉法,倒不如说是皇上胡涂,轻信了太监的诬告,以为他参与了皇太后娘家篡位的阴谋,落得个满门抄斩,这偌大的宅子里三百口亲属,除了发配为官婢的妇人外,男子就连未满周岁的小儿也一个未曾留下,那真叫断手绝孙,这一片家宅又怎么能不夷为平地?

  这故事你又还可以这么说,要是把远处的那块半截子还露出地面的石乌龟,也同这石门、石鼓、石狮子算做一个建筑群,这里早先就不该是个家宅,而应该是一块墓地。当然一里地长的墓道,这坟墓也好生气派,只不过现今已难以考据,驶在石龟背上的那块石碑,土改分田时被一家农民搬走打成了磨盘,剩下的石基,一是太厚重派不上用场,二是挪动太费人工,就由它一直埋在地里。就说这墓吧,安葬的显然绝非平民百姓,乡里的豪绅哪怕田地再多,也不敢摆这份排场,除非身为王公大臣。

  说的恰恰是一位开国元勋,跟随朱元璋起事,赶走鞑子,可打得天下的功臣大都没落得个好死,能寿终正寝得以厚葬的不能不说是有独到的本事。这墓主眼见皇上身边老将一个个遭到诛杀,终日诚惶诚恐,斗胆给是上递上一分辞呈,说的是当今天下,国泰民安,皇恩浩荡,文臣武将,济济满朝,微臣不材,年过半百,家有老母,孤寡一生,积劳成疾,余年无几,挂冠回乡,聊表孝敬。等辞呈转到皇上手里,他人已出了京城,圣上不免感慨一番,赏赐自然十分丰厚,死后还得到御笔亲批,修下偌大一座坟墓,表彰后世。

  这故事也可以有另一个版本,离史书的记载相去甚远,同笔记小说更为靠近。照后一种说法,这主儿见皇帝借肃整朝纲为名,清除元老,便以奔父丧为由,交权躲回乡里。随后竟装疯卖傻,不见外人。皇上狐疑,放心不下,派出锦衣卫,一路翻山越岭而来,只见他家门紧闭,便宣称传达圣旨,径直闯了进去。不料他从内室爬了出来,朝来人汪汪直学狗叫,这探子似信非信,大声呵斥,令他更衣接旨进京。他却嗅嗅墙角的一堆狗屎,摇头晃脑竟自吃了,锦衣卫只好如此这般回报圣上,皇帝这才深信不疑,他死了之后,便赐以厚葬。其实那堆狗屎是他宠爱的丫鬟用碾碎的芝麻拌的糖稀,圣上哪里知道。

  这里还出过个乡儒,一心想谋取功名,进了大半辈子的考棚,五十二岁上终放中了个末名的榜眼,就又天天巴望递补上一官半职。谁知他未曾出阁的女儿,同小舅子眉来眼去,有了肚子。这傻女儿以为牛黄可以打胎,拉了两个月的稀,人倒越来越瘦,肚子却一天天大了起来,终放叫娘老子发现,一家子闹得个鸡飞狗跳。老头子为拯救声名,便也学皇上对乱臣逆子的办法,来个赐死,将失了贞操的女儿硬是钉进棺材板里。这事情扬扬沸沸,传进了县城,县太爷本来就为这地方民风不正烦恼不堪,总怕头上那顶乌纱帽戴着不稳,正好抓了这事作为典型,报告州府,州府又转报朝廷。

  皇帝拥着宠妃,久已不理朝政,一日兴致索然,便想起过问一下民情。朝臣禀报上这件趣闻,皇上听了,也不免叹息一声,倒也是个知理人家。呈上这口谕立刻作为头等大事,传到州府,巡抚又立马加批:万岁圣旨,不可怠慢,置匾高悬,广谕四乡。又快马加鞭,通告县衙门,县太爷当即鸣锣上轿,官差哈喝,两厢回避,这腐儒老儿跪听圣谕,还不感激涕零?县太爷又厉声吩咐:这龙言“知理人家”字字千金,快快立下牌坊,永志不忘!如此善举,感天动地,耀祖荣宗,老头子随即赊了几十担谷,雇人打下几方石头,日夜监工,精雕细刻,辛苦了半年,冬至之前,总算竣工,又张罗酒席,酬谢四邻,年终结算,当年收成全还帐了不说,尚亏空四十两纹银十七吊制钱。又受了风寒,便一病木起,好不容易熬过了来年正月,竟一命呜呼在秧田下种之前。

  这牌坊现今还立在村东口,偷懒的放牛娃总用来控牛绳。只不过两柱当中的横题,县革委会主任下乡视察时见了认为不妥,叫秘书告诉当地乡里的书记,改成了“农业学大寨”,五柱上的那副“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子,则换成“为革命种田,大公而无私”的口号。哪知大寨那样板后来又说是假的,田也重新分回农民手里,多劳的自个儿多得,牌坊上的字样也就无人理会。再说,这家人后辈,精壮的都跑买卖发财去了,哪还有闲心再改它回来。

  牌坊后面,头一户人家门口,坐个老太婆,拿根棒捶在个木桶里直捣。一只黄狗在周围嗅来嗅去,老太婆举起棒捶,狠狠骂道:“辣死你,滚一边去!

  你横竖不是黄狗,照样前去,直管招呼:

  “老人家,做辣酱呢?”

  老太婆也不说是,也不说不是,瞪了你一眼,又埋头用棒捶直捣桶里的鲜辣椒。

  “请问,这里可有个叫灵岩的去处?”你知道灵山那么高远的事问她也白搭,你说你从底下一个叫梦家的村子里来,人说有个灵岩就在前头。

  她这才停下手中活计,打量了一下,特别瞅的是她,然后扭头问你:

  “你们可是求子的?”问得好生蹊跷。

  她暗暗拉了你一把,你还是犯了傻,又问:

  “这灵岩同求子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老太婆扯高嗓门。“那都是妇人家去的。不生男娃儿才去烧香!

  她止不住格格直笑,好像谁搔她痒。

  “这位娘子也求儿子?”老太婆尖刻,又冲她去了。

  “我们是旅游的,到处都想看看。”你只好解释。

  “乡里有什么好旅游?前些日子也是,几对城市来的男男女女,把个村里折腾得鸡飞狗叫!

  “他们干什么来着?”你禁不住问。

  “拎个电匣子,鬼哭狼嚎,弄得山响。在谷场上又搂又拖还扭屁股,真叫造孽!

  “懊,他们也是来找灵山的?”你越发有兴致。

  “有个鬼的灵山哟。我不跟你讲了?那是女人求子烧香的地方。”

  “男人为什么就不能去?”

  “不怕晦气你就去。那个拦你了哟?”

  她又拉你一下,可你说你还是不明白。

  “叫血光冲了你哟!”老太婆对你不知是警告还是诅咒。

  “她说的是男人忌讳,”她替你开脱。

  “你说没什么忌讳。”

  “她讲的是女人的经血,”她在你耳边提醒你快走。

  “女人的经血怎么的?”你说狗血你都不在乎,“看看去,那灵岩到底怎么回事?”

  她说算了吧,又说她不想去。你问她怕什么,她说她害怕这老太婆讲的话。

  “哪有那许多规矩?走!”你对她说,又向老太婆问了路。

  “造孽的,都叫鬼找了去!”老太婆在你背后,这回是真的诅咒。

  她说她害怕,有种不好的预感。你问她是不是怕碰上巫婆?又说这山乡里,所有的老太婆都是巫婆,年轻的女人也差不多都是妖精。

  “那我也是?”她问你。

  “为什么不?你不也是女人?”

  “那你就是魔鬼!”她报复道。

  “男人在女人眼里都是魔鬼。”

  “那我同一个魔鬼在一起?”她仰头问。

  “魔鬼带着个妖精,”你说。

  她格格的笑,显得十分快乐。可她又央求你,不要到那种地方去。

  “去了又怎么样?”你站住问她。“会带来不幸?带来灾难?有什么好怕的?”

  她偎依着你,说只要跟你在一起,她就放心,可你察觉到她心里已经有一块阴影。你努力驱散它,故意同她大声说。

  26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观察过自我这古怪的东西,往往越看越不像,越看越不是,就好比你躺在草地上凝视天上一片云彩,先看像一头骆驼,继而像一个女人,再看又成为长着长胡须的老者,这还不确切,因为云彩在瞬息变化。

  就说上厕所吧,在一幢老房子里,望着印着水迹的墙壁,你每天上厕所,那陈年的水印子都会有所变化,先看是人脸,再看是一头死狗,拖着肚肠子,后来,又变成一棵树,树下有个女孩,骑着一匹瘦马。过了十天半个月,也许是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早晨,你便秘,突然发现,那水迹子竟还是一张人脸。

  你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由于灯光的投影,那洁白的天花板也会生出许多变化,你只要凝神注视自己,你就会发现你这个自我逐渐脱离你熟识的样子,繁衍滋生出许多令你都诧异的面貌。所以,要我概要表述一下我自己,我只能惶恐不已。我不知道那众多的面貌哪一个更代表我自己,而且越是审视,变化就越加显著,最后就只剩下诧异。

  你也可以等待,等待那墙上的水迹子重又还原为一张人脸,你也可以期待,期待它有一天生出某种样子来。但我的经验是,它长着长着,往往并不按照你的愿望去变,而且多半相反,成为个怪胎,让你无法接受,而它毕竟又还从那个自我脱胎出来,还不能不接受。我有一次注意到我扔在桌上的公共汽车月票上贴的照片,起先觉得是在做个讨人欢喜的微笑,继而觉得那眼角的笑容不如说是一种嘲弄,有点得意,有点冷漠,都出于自恋,自我欣赏,自以为高人一等。其实有一种愁苦,隐隐透出十分的孤独,还有种闪烁不定的恐惧,并非是优胜者,而有一种苦涩,当然就不可能有出自无心的幸福的那种通常的微笑,而是怀疑这种幸福,这就变得有点可怕,甚至空虚,那么一种掉下去没有着落的感觉,我也就不愿意再看这张照片了。

  我然后去观察别人,在我观察别人的时候,我发现那无所不在的讨厌的自我也渗透进去,不容有一付面貌不受到干涉,这实在是非常糟糕的事,当我注视别人的时候,也还在注视我自己。我找寻喜欢的相貌,或是我能接受的表情,那打动木了我,我找不到认同的众人从我面前过去,我就视而不见,不管在何处,在候车室,火车车厢里或轮船的甲板上,饭铺和公园里,乃至于我在街上散步,也总是捕捉近似于我熟悉的面貌和身影,或是去找寻某种暗示,能勾引起潜在的记忆。我观察别人的时候,也总把他人作为我内视自己的镜子,这种观察都取决于我当时的心境。哪怕看一个姑娘,也是用我的感官来揣摩,用我的经验加以想象,然后才作出判断,我对于他人的了解其实又肤浅又武断,也包括对于女人。我眼中的女人无非是我自己制造的幻象,再用以迷惑我自己,这就是我的悲哀。因此,我同女人的关系最终总失败。反之,这个我如果是女人,同男人相处,也同样烦恼。问题就出在内心里这个自我的醒觉,这个折磨得我木安宁的怪物。人自恋,自残,矜持,傲慢,得意和忧愁,嫉妒和憎恨都来源于他,自我其实是人类不幸的根源。那么,这种不幸的解决又是否得扼杀这个醒觉了的他?

  于是,佛告诉菩提:万相皆虚妄,无相也虚妄。

  27

  她说她真想回到童年去,那时候无忧无虑。每天上学连头都是外婆给梳,再给她把辫子编好。两条长长的辫子,亮光光的,总不松不紧,都说她这两条长辫子真好看。外婆死了,她就再也不扎辫子了,把头发剪了,故意剪得短短的,连红卫兵当时时兴的两把小刷子都扎不起来,为的是抗议。她父亲当时被隔离审查,关在他工作的机关大院里,不让回家,她母亲半个月送一次换洗衣服,从来也不要她去。后来母亲带着她一起被赶到农村,她也没资格加入红小兵。她说,她这一生最幸福还是她留长辫子的时候,外婆像只老猫,总在她身边打盹,她就特别安心。

  她说她现在已经老了,说的是心老了,她不会为了一丁点小事就轻易激动不已。以前,甚至完全不为什么,她就会哭,眼泪那么充沛,打心眼里运直流出来,全不费一点气力,那样特别舒服。

  她说她有个女朋友叫玲玲,她们从小就要好。她总那么可笑,她只要看着你,看看看着脸蛋上就出现个酒涡。现在人家也已经做母亲了,懒洋洋的,说话都那个调,把尾音拖得老长,像总也没睡醒。她还是少女的时候,那叽叽喳喳的劲儿像只麻雀,同她在一起就成天胡说,没有一刻停的,说她就想出去玩,说一下雨不知为什么心清就特别忧郁,说我想卡死你,还起劲真卡脖子,弄得人痒呵呵的。

  有一回,夏天的夜晚,她们一起坐在湖边,望着夜空,她说她特别想躺在她怀里,玲玲说她想做小妈妈,她们就格格的笑着互相打闹,月亮升起来之前,她问你知道不知道,夜空那时候灰蓝灰蓝的,月亮升起来了,唉,月光从月冠上流出来,她问你见没见过那种景象?滚滚流淌,然后平铺开,像一片滚动而来的雾。她说她们还都听见月光在响,流过树梢的时候,树梢像水流中波动的水草,她们就都哭了。眼泪泉水一般涌了出来,像流淌的月光一样,心里特别特别舒服,玲玲的头发,她现在还感觉得到,弄着她的脸,她们就脸贴着脸,玲玲的脸也挺烫。有一种莲花,她说不是睡莲,也不是荷花,比荷花要小,比睡莲要大,就开在黑暗中,金红的花蕊,黑暗中放出幽光,粉红的花瓣油脂一样,像玲玲小时候粉红的耳朵,不过没有那么多茸毛,光亮得像她小手指上的指甲,啊那时候她修长的小指甲长得像贝壳,可那粉红的花瓣并不光亮,长得耳朵样厚实,颤抖着缓缓张开。

  你说你也看见了,你看见颤悠悠张开的花瓣,中间毛茸茸金黄的花蕊,花蕊也都在颤傈。是的,她说。你握住她的手。嗅,不要,她说,她要你听她说下去,她说她有种庄严感,是你不明白的,你难道不愿意明白吗?不愿意了解她吗?她说那种庄严有如圣洁的音乐。她特别喜欢圣母,圣母怀抱婴儿的样子,垂下眼帘,那双柔软的手上那纤细的手指。她说她也希望做母亲,怀抱着她的小宝贝,那纯洁的,温暖的,肉乎乎的生命,在她胸前吸吮她的乳汁。那是种纯洁的感情,你明白吗?你说你想明白。那就是你还不明,你真笨呀,她说。她说有一层厚厚的帷幕,一层又一层,都垂挂着,在里面走动,人就像滑行,将丝绒的墨绿色的帷幕轻轻拂开,在其间穿过,不必见到任何人,就穿行在帷幕的折皱之间,无声无息,声音都被帷幕吸收了,只有一丝音乐,一丝被帷幕吸收过滤后没有一点杂质纯净的音乐,悠悠流淌,来自黑暗中一个发出柔和的莹光的源头,流经之处都显出幽光。

  她说她有个姑妈长得特别漂亮,当着她的面,时常只穿个很小的乳罩和一丁点的三角裤,在屋里走来走去。她总想去摸摸她的光腿,但始终没敢。她说她那时候,还是个干瘦的小丫头,她想她永远也不会长得有姑妈漂亮。她姑妈左一个右一个男朋友,经常同时收到好几分情书。她是个演员,追求她的男人特别多,她总说她都被他们烦死了,其实,她就喜欢这样。后来她同一个军官结婚了,那人把她看的严严的,回去稍微迟了一点就得盘问她,还动手打她。她说她那时真不明白她姑妈为什么不离开他,竟然能忍受这种欺负。

  她还说她喜欢过一位老师,教她们班的数学,噢,那完全是一个小女孩的感情。她就喜欢他讲课的声音,数学本来最枯燥无味,可她就喜欢他的喉音,作业做得也特别认真。有一回考试她得了八十九分,她还大哭了一场。课堂上,卷于发下来,她一拿到手就哭了。老师把她的卷子要回去,说给他再看看,重新判卷又给她加了几分,她说她才不要呢,才不要呢,把卷子扔到地上,当全班同学的面止不住大哭,那当然很丢人,为了这事她便不再理他,也不叫他老师。暑假过后,他不再教她这班,可她总怀念这老师,她喜欢他用喉头说话,那声音特别浑厚。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