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有个有点意思的 -- 收入数据统计关联到什么?(ZT)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whatistruth 于 2010-07-29, 10:23:43:

回答: 比较房价或者其他实物商品的价格时,不能光看汇率还要看收入水平... 由 conner 于 2010-07-29, 10:19:13:

http://hezhicheng2005.blog.hexun.com/54295226_d.html

在所有与高层宏观经济决策相关的重要统计数据中依次排队,城镇居民收入数据大约可以排在第三的位置,前两位是GDP和PPI。近些年来,无论是学者还是决策者,对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GDP和PPI数据非议越来越多,而对城镇居民收入数据虽然相信的不多,但明确地指出其“错处”的也不多。由此造成,用收入增长比GDP增长出现长期负数;用收入比消费更是长期负数;用收入增长比储蓄投资增长,比税收增长简直莫名其妙——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劳动者的收入在减去支出后怎么还有余钱去储蓄投资,更无法理解为什么国家财政税收能够连续多年以高于居民收入10%个百分点的水平增长;用收入比房价谬误更大,若用人均收入减去人均支出,再减去人均储蓄和投资,根本就没有钱去买房,即使不吃不喝中国劳动者的平均收入50年甚至100年都买不起房子。这个数据自然会推导出房价太高、崎高的结论,但每天用这个数据呼吁房价快降的经济学家似乎没有想:按这个收入数据比房价,房价再降50%,甚至80%劳动者还是买不起,因为没有一个家庭可以不吃不喝。

宏观经济数据统计事关宏观经济决策,城镇居民收入数据长期失准,必然导致很多政策失准,考虑到十二五计划就要颁布,居民收入数据不能再这样糊涂下去。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数据,该数据指出,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6万元,而城镇最高收入10%的家庭人均收入也不足4.4万元,平均一个月不到4000元。同时公布的人均消费数据是11243元,平均每个月人均937元。虽然我知道该数据是全国平均数,但这个低收入、低消费的数据,根本无法解释很多随手拈来的经济现象,比如各个城市饭馆的火爆-中国人的钱是从哪来的,中国人怎么这么敢花钱!又比如,2008年茅台酒的销售量是12000吨,约24000000瓶,由此推导中国的高档酒销量大约是多少,以茅台酒的100倍测算,也就是2400000000瓶,中国大约有24000万城镇劳动者,每个人平均一瓶,而这瓶酒的价格差不多是中国劳动者一个月的平均收入。于是人们肯定会问:这些好酒是谁喝了!

用收入比房价更是匪夷所思。2008年北京城镇人均收入数据大约是25000元,其中10%的高收入家庭若按平均数的三倍测算(国家统计局数据就是三倍)是7500元。如果两口子都在10%的范围,一个月收入能有15000元,而这种概率大约低于20%。也就是说,只有5%左右的家庭月收入能够达到15000元。如此“高收入”的家庭不吃不喝一个月大约买半平米房子,200年都买不起100平米的房子,北京每年建的那么多房,谁买去了?富人都200年买不起,穷人怎么办?!

根源就在收入数据差之千里!

收入统计数据差在那?长期研究灰色收入的王小鲁先生认为差在“隐性收入”“灰色收入”,他的研究证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收入数据没有包括“隐性收入”“灰色收入”,而这部分收入大约占城镇居民收入的30%。我同意这个看法,但“隐性收入”“灰色收入”永远是不能“被统计”的,尤其是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也就是说,这个“疏漏”是可以原谅,也是必须被原谅的。

不可原谅的是两点。一是收入人群样本采集严重老化,比如有没有将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纳入样本范畴,也没有将垄断企业和少数过收入者纳入样本范畴。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高收入与低收入或曰平均收入的比例大约是30倍,依次计算,北京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就不是15000元,而是150000元。按照这个数据,我们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北京的房市能够这样火爆;二是没有计算财产性收入,这是一个严重的疏漏。根据我的测算,目前全国城镇居民转为积累的财富大约在100万亿元左右(主要是房产,大约在70万亿,剩余的30万亿股票和银行存款各占一半左右)。如此大的财产数额,即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积累率非常之高,也说明财产性收入的规模非常之高——财产性收入已经比工薪收入高很多。因为即使按照25%的积累率(非常高了)、年工薪收入按25亿以上(比王小鲁的测算至少高出10亿)计算,每年的积累率——转为财产的比例——也就是5万亿元,而100万亿的财产每年若升值10%,财产性收入就是10万亿。

财产性收入怎么来的?以北京为例,几乎所有普通劳动者都在三环以内享有住房,这些房子越是破旧越值钱,因为肯定会被拆迁。如果考虑到这些住房的拆迁价值,就能理解为什么北京有那么多“被百万”的富翁了!

  以北京城区为例,北京东城一套二居室的二手危房,也要二三百万元,如果赶上拆迁,拆迁户可以拿到上千万元的拆迁费用,随着城市化、老城改造进程等,未来拆迁是可以预见的,对于这样可以预见的收益,其实也很容易用投资理财的方式计算出合理的价值。如此一来,像这样拥有几百万、上千万资产的“普通劳动者”,难道不是北京5%富人中的一人吗?

当然,不是很多北京人都要这样的住宅,即使有20%的比例存在,这也是他们惟一的住宅,按照西方国家的财富统计,唯一的住宅是应被扣除的。但是,西方的统计讲的是需要扣除自住所必须的住宅,而谁都知道,北京一户三环内的住宅,可以换来三户郊区的住宅,如果他们愿意放弃市区的住宅,将房子卖了或者待拿到拆迁款后搬到远郊居住,买了房子后还可以剩下几百万现金,仍可算北京的富人一族。

房子如果算作财产,北京,乃至全国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考虑到北京80%以上的家庭是拥有自主产权房的,房价的升值必然导致财产性收入的提高,相反,房价的下跌,也会导致财产的缩水。因此,这个数据是不能被忽略的。

除了住房导致的波动性财产性收入,还要主动性的投资收入,比如股票投资,中国目前散户股民大约3000万,虽然大约80%是亏损的,但还有20%赚钱。这些人的收入,包括很多其他投资收入也应该统计。

目前中国的情况是,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即使是房价上涨这一块也不得了。当然,“灰色收入”也不少,而它的存在,不仅说明国民收入分配被严重扭曲,而且说明收入差距的基数在极大地扩大——完全靠工资收入为生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投资者、获取财产性收入的。而由于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客观上会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说,收入数据是中国最被关注的统计数据之一,财产性收入又占收入数据的很大比重,而至今国家统计数据根本不考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即使是工资收入,统计数据也与实际收入也差之千里。统计数据是决策的前提,没有价值的统计数据怎么这让国家高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比如近些年的房地产乱象,天天喊房价太高,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逐高房价,媒体上天天按人均收入16000元去对比房价,当然无法理解。而国家若按这个收入数据去打压房价,每平米应该回到500元才合理。而实际情况必然是:莫说回到500元——房改后就没有过——即使回落到5000元每平米,北京也要再建200万套房子,按这个比例回落,全国要建上亿套房子,这需要多少钢材水泥,全世界都不建设了,也不够中国用的。

收入数据不准确,什么政策都要离谱。收入数据有很大的关联性,在这样离谱下去,后果不得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