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以板壳内禀理论出道。29岁跻身于爱因斯坦等26个学界大佬为冯卡门贺寿学术论文专集中,因此,小母牛屁股朝天厥得高些也不离谱。这样级别的学术成就在后来钱的学术生涯中还有几项。
板壳内禀理论是个工程力学理论,是板壳力学里的顶级理论。然而,从整个科学的范围来看,这也就是个二、三流学术成果,因为工程力学这学科在科学编制内就是一个三级学科。
论功行赏水泊梁山排座次,只能给钱伟长授上校学衔。一个上校相比于大元帅爱因斯坦,元帅费米拉曼薛定谔狄拉克 那是微不足道的, 中间还有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呢。
而这个一揽众结构强度工程师小的板壳力学里的顶级理论在工程师眼里有多伟大呢?没几个听说过。即使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奖的徐芝伦的《弹性力学》,也从来只字未提过这个理论,而且,连类似理论的边都没沾过。原因何在?没用。严谨些用毛主席的话说,好看不好吃。工科《弹性力学》教科书也是用数学语言严密论述的,不过是工科级别的数学严谨。工科《弹性力学》教科书重点在于理论的实用性。
你家以前用的煤气罐是个典型的板壳的结构和强大问题。可设计它根本不需要板壳内禀理论,就像计算苹果落地的时间根本不用相对论一样。
按实用的工科弹性力学理论设计的煤气罐,使用时,安全内压最多16个大气压。如果你拿100个这样的煤气罐做水压爆破试验,如果有一个在80个大气压以下就破了,那叫早射。99%的概率不是板壳壁厚算得太簿,而是其它原因,比如,焊缝质量有点问题。
煤气罐设计工程师当然是知道煤气罐即使80个大气压一般也没问题的,因为他肯定做过试验的。这种情况下,他真会把徐芝伦的《弹性力学》中的理论公式当天条吗?在实际工作中,我很少TAKE THEM SERIOUS。 当然,理论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常常要写报告,要为自己的决定辩护,换句话说,这是对付理论家和镇住实践家的有力武器。
工科《弹性力学》中的理论公式都不当回事,那更花里胡哨的钱伟长板壳内禀理论就一封面女郎。4刀一本也不买的,超市付款排队打发时间时白相白相就够了。
简言之,一个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在一个理呆眼中和一个工匠眼中有多大区别呢?我认为可以用大吊车的钓钩的例子定量说明。这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是典型的,或曰大抵如此。
根据美国有法律效果的技术规范,你有两条路可以设计钓钩:
一是弹性力学理论计算-钱伟长徐芝伦他们说的天花乱坠滴水不漏那一套; 二是做一个钓钩,把它拉断。拉断力P除以13作为设计承载能力就合法了。
在13倍的现实空间里,那科学理论对工程师还能有多大的指导作用可想而知了。没有看过吊车的经验,有看过《海港》的经验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