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912
发表评论人:[游客]内蒙古 [2009-12-11 22:04:02] ip:24.57.102.*
问题的关键是在李杨讨论前,李已经从哥大同事那里找到了实验证据,这个表明李走到了杨的前面,学术界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而且这个事实有证据,那个哥大同事后来也得了诺将,对那段往事有文字记录,这才是最最要命的。
中国有“为尊者讳”的传统美德,那么李应该“谦虚”,“不提”上面这个事,强调两人同时发现,甚至表示自己不如杨等等(因为杨年长),这是中国江湖的规矩,也是中国人的道德规范,但是问题是西方人不会理解这样的行为,而且当事人都是有影响的美国大牌教授,如果李谦虚了,其他当事人反而会不答应,因为这些同事也希望在玉成不守恒这个重大学术突破中分担一份贡献。这就是冲突在1962年因为同事的一篇回忆文章而起的原因。
这样的事在西方学术界根本就站不住脚,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现在两人吵架都不点破关键,在外围打圈圈,这也是中国特色。
那么李政道的美国同事为什么要在《纽约客》上写文章呢?也是为了学术荣誉啊!那篇文章名字叫《破缺的宇称》,其实就是说,理论学家得了奖,我们实验学家还没得奖呢,不公平啊,因为老李可是从我们这里拿到第一手实验数据的,我们比吴建雄还早一年呢!人家写文章也是为自己造势,这里涉及理论家和实验家之争,也包括实验家与实验家之争(与吴建雄),后来他们在80年代也得了奖,这才告一段落。可是他们这一下却引起了李杨的内战,永远也打不住了。
《纽约客》的文章就是要表明哥大高能实验学家最早得到了宇称不守恒的实验数据,这个实验数据被李政道确认了,而且与tau-theta之谜是独立的,然后李与杨合作完成了理论工作,再有吴建雄的实验,另外还有一家实验结果比吴晚一期发表,一共有三家实验结果,哥大高能排第一,这样大家就对这篇文章的目的一目了然了。杨老对于把自己排第三很不爽,于是闹翻了,吴建雄没有什么可说的,她自己也面对与国家标准局的低温物理学家的争执,这些低温物理学家的导师是牛筋大学的大腕,在1997年的《科学》杂志上还写文章说他的学生们发扬骑士精神让女士优先,当时吴刚去世。那个第三家实验的头后来终身退出美国物理学会,抗议把自己的实验排第三。所以李杨之争牵扯了很多人,现在我们看到的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