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系列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Jo 于 2011-02-09, 23:58:04:

海底的呼唤      (2010-12-05)     

最近因儿子受伤无法出游,所以有时间把以前的一些经历回忆记录下来。顺便介绍一下潜水常识,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潜水的行列。

我第一次见到大海是我二十多岁到烟台去玩,一切是那么美好。在波浪里,我多想像海里的鱼一样在无尽的海洋里自由地游荡。对于一个上了大学才学会游泳的我,从未想到二十年后我能实现这个曾经的梦想。当我第一次下到海底,一下子见到如此多神奇的物种,带来的震撼是无法想象的。

第一次感受在水下呼吸是在斯里兰卡海边度假时,有人在游泳池里示范水中呼吸器(SCUBA)。当时儿子只有八岁,人家说小孩必须十岁才能学。所以那次到海里只是使用水下呼吸管在水面上潜泳(Snorkeling)。朋友提议去马耳代夫,那里离斯里兰卡很近,我说等我们能潜水了再去吧。

回到美国儿子就说他一定要学会潜水。一天在一超市边发现一个卖潜水器材的店。我进去一问,他们提供PADI课程,还有儿童夏令营,我当时就准备给我儿子报名,可工作人员说小孩必须十周岁,我儿子还差几个月,再等一年吧。没想到还这么严格。潜水证是由世界公认的几个国际组织PADI,SSI,或NAUI发放的。第二年我早早给我儿子报了名,提前一个月就把书和DVD拿回来让儿子学习。主要是讲浮力,水压,气压,安全措施和基本技术。夏令营是五天在本市游泳池学习基本要领,考核理论知识,周末两天去另一个州的一个湖里潜水,然后就能拿潜水证了。游泳池最深的地方也就6米,而湖里有30多米深。当然小孩最多允许潜水深度是13米。这个湖原本是个采石场,曾经挖得很深,水就一直渗出来,采石在70年代终止后停止抽水,慢慢形成了湖。后来人们搭了些平台,沉了一些汽车飞机,公共汽车,消防车,船等物品,鱼也慢慢多起来,变成一个潜水的乐园。水很清但很凉,潜水必须穿7毫米厚的潜水衣。儿子学得很认真,两天后顺利拿到开放水域潜水证。
感恩节我们去坐西加勒比海的游轮,中途停靠墨西哥的科苏梅尔(Cozumel), 那里是潜水的天堂,可游轮上规定小孩必须由父母陪着才能潜水,可我因为太忙一直没去学,所以我们又只能在表面上snorkeling了,倒是我父母在我朋友的陪同下坐潜水艇在海底看得很过瘾。我儿子回来一直埋怨我没有潜水证,我于是下决心开始学。

成人课是周末两天在附近的一个室内游泳池的,书要课前自学,一开始就书面考试。到游泳池第一件事是考游泳,要求一口气游两百米,或带面镜、呼吸管和脚蹼游三百米, 在深水区踩水十分钟。 我是上大学后才学会的蛙泳, 平时又缺乏锻炼,所以勉强通过考试。然后就开始学习如何安装气瓶和呼吸调节器(Octopus)及浮力调节装置(BC),BC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冲气的夹克,可以通过充气多少来控制浮力。Octopus上有四根管子,一根接在BC上充气用的,一根接压力表/深度表,还有两根是喘气的,自己用一根,另一根紧急时给同伴用的。大部分人的比重比水要稍轻,所以人在平静的水里是沉不下去的,在海水里就更会浮着了。要潜下去就必须吐掉所有空气,真正潜水还必须带上铅块。一切准备就绪,大家跳进水里,将BC充上气,这样头就在水面上了。然后放掉BC里所有空气,开始下沉。最主要的是学会控制下降速度和平衡压力,否则下降三米压力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如果下降太快,没有平衡体内外压力,耳朵就会很痛。下到池底开始给BC里慢慢充气,旨在保持悬浮状态,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一不小心就又浮到水面上了。练了半天终于有一点感觉了,然后练习在水里除去面镜再重新带上,然后排掉面镜里的水。还要练习在水下脱下BC再穿上,解开铅块腰带再带上。练习慢慢上升,上升也要把BC里的气放掉,踢腿慢慢上升。因为越往上压力越小,BC里的空气体积变大,浮力也越来越大,如果BC里空气太多,上升就会是加速度的。如果潜水太深而上升过快,体内的氮气会进入体内组织,俗称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DCS),减压病有可能是致命的。在水下无法用语言交流,只能用手势,所以有一套专门的手语。第二天的课则着重练习呼吸和紧急情况如何从水底上来。因为水下压力大,越深越大,空气的体积也会越来越小。所以潜得越深,空气也会用得越快。但潜水不能憋气,那样会造成体内外压力不平衡,所以要学会慢慢呼吸。为了防止减压病,每次潜水最好在离水面5米处停留五分钟,让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气出来。万一在海底没气了,有五种方式可以升到海面,我们必须把每种方式学会。最好是正常上升,因为越浅空气体积会越大,残留的空气可能够用。最糟的情况是扔掉铅块紧急上升,这种情况一般不用,因为会上升太快造成减压病。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是CESA (Controlled Emergency Swimming Ascent). 就是边呼气边游上海面。这是我们着重练习的,结果我升到水面就赶紧给BC里充气,教练说你忘了你气瓶里没气了吗,你要用嘴把BC吹起来。我不吸气游上来已经累死了,还要踩水把BC吹起来?

两天室内课结束了,接下来就要去开放水域测试了。时值严冬,我只能选择去佛罗里达海里去测试了,正好两个月后我儿子要去迈阿密比赛体操,我顺便可以把潜水证拿了。周五一早飞到迈阿密,租了辆车到北部一个早定好的潜水中心,我要去测试,给我儿子请了个向导陪他潜水。填好各种表格,当然包括潜水是冒险,出事后果自负,免于起诉的声明。租好各种潜水器械,搬到船上。船上已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两个气瓶。船上有雷达可以探测到珊蝴礁所在地。到了目的地,此处比较浅。我们跳进海里,我就开始紧张,游泳池里学的都忘了。开始下潜,我下得太快,一下像个石头落到10米深的海底,当时就觉得耳朵里剧痛,充了点气又回升了一些,感觉才好些。我们着地的是片沙地,这里可以练习悬浮,等我们浮力控制好了,教练才带我们游到珊蝴礁,因为珊蝴很脆弱,我们是不能碰的。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各种各样的珊蝴。一切是那么安逸,除了自己的呼吸声,没有任何声音,也没有波浪。虽然以前去过很多水族馆,但这里的种类比任何一个水族馆都要多。那怪有人说海底10分钟看到的物种比陆地上两年看到的还要多。从此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海底童话王国。

第二次下潜感觉好一些,教练带了手套,他从一个洞里抓出一只大龙虾。热带海域的龙虾和缅因州的龙虾是不一样的,没有那两个大钳子。我是没敢碰任何东西的,因为第一次潜完儿子说他碰了火珊瑚,像被灼伤,非常痛。我还认不清哪个珊瑚是有毒的,最好还是避免碰上吧。其实火珊瑚虽然长得像珊瑚,但并不是珊瑚,而是类似于海蜇的东西。鱼的种类太多,实在记不住,印象最深的是方方的鱼,因为平时很少见。还有很多海胆,很长的刺,我有些紧张,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离得远远的。考核项目是免不了的,不过我只关注鱼了,我们测试了什么我都记不得了,只记得一不小心就漂到水面上了,其他人还在水下,我只好又把气放掉再沉下去。

从船上下来又累又饿,旁边就有一家北京烤鸭店,我们冲进去点了一只烤鸭,没觉得好吃,左顾右盼一下,发现客人全是老外,才知道这不是正宗的中餐馆。晚上开车一小时到迈阿密南部一家旅馆住下,那里离儿子比赛的地方比较近,体操队的其他人都住在那。要潜四次水才能拿开放水域潜水证,所以周六我还得再潜两次。天没亮我就起床把儿子托给别的家长,离开旅馆开车去潜水的地方。没想到这天风特别大,船一出海就摇晃得厉害。同船的有两个女的晕船一路吐,看她们到了目的地都快虚脱了,心想这怎么潜水呀。教练帮她们装好气瓶,她们显然毫无力气,不愿下去,教练说到水里就没事了,然后就不由分说把他们推进海里了。我们也都跟着跳了下去,等大家全都表示ok了,就一起下沉。海面上浪有1米多高,一到水下就风平浪静了,一切又变得那么安逸。昨天儿子跟我说上升下降主要靠蹬腿控制,不是靠BC里的空气量控制,因为一吸气呼气肺里空气体积差别很大,浮力就会变化很大。 BC只能大体控制,微调就只能靠呼吸和踢腿了。知道了这个原理我控制起来容易多了,也放松多了。潜水最主要是放松,慢慢呼吸,这样才能在水里多呆会儿。一瓶气装满压强是3000psi,10米深的水大概可以潜60分钟,20米深就只能潜20几分钟。当然人和人不同,呼吸快慢差别很大。最后气压到500psi时就要准备上升了。我平时方向感很好,可一到海底就懵了,完全找不着方向,只能跟着教练游。第二天是漂潜,就是我们游到哪算哪,教练手上牵着一个潜水旗,就是一个小游泳圈上插着上一个特别的旗子,他边下沉边放线,这样水面上的大船看到旗子就会绕开走,免得我们需要紧急上升的时候头上被船挡住。等我们潜完了到水面上把一个信号袋子充上气,我们的船就可以看到开过来接我们。漂潜适于风浪大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逆水游了,因为那样太消耗体力。因为风浪大,我们选了个离岸较远的地方,深度也达到20米深。潜水越深光线也越暗,加上又有些阴天,起初觉得没有头一天好看,不过人的眼睛很快就调节好了,又畅游在缤纷的海底世界了。人的眼睛的可调程度任何高级相机都比不过。每次潜水都要记录下来,潜水之间要休息一会儿,根据第一次潜的深度和时间,决定要休息多久以保证体内氮气有效排出,通常是40分钟到一小时。第二次潜水通常要比第一次浅一些,因为体内有残余的氮气。船又开到第二个潜水点,我们换好气瓶,又一次跳进海里。平时在海面上我们都是用空气管喘气,这样可以节约气瓶里的空气。可这天海浪很大,我不能用呼吸管喘气了,因为管里老是进水。赶紧从空气瓶里喘气吧。开放水域潜水的好处是你永远能看到新鲜的景象,每个潜水点的珊瑚都是不一样的,鱼就更不同了。每次潜水看到的都是不同的画卷,感受的都是流动的生命。

我顺利地拿到了潜水证,我心里还是没底,难道我这样就可以自己跟儿子潜水了?我订好了周日潜水日程,还是约了一个向导,向导费半天要80美金。该去接儿子了,他体操比赛应该完了。这是个邀请赛,我们都没把比赛`太当回事。接上儿子又开回迈阿密北部我的一个同学家,因为她家离潜水的地方只有20分钟车程。佛罗里达的房子都像花园,同学的家靠着湖边,风景特别好。院子里有很多热带的花,还有几棵椰子树,我们就用长竿子摘了几个新鲜椰子下来,想想上次从树上摘椰子是我们去斯里兰卡玩的时候在海边一农户院子里。新鲜的椰子汁喝起来就是不一样,配上朋友做的一桌的佳肴,很是享受。饭后孩子们演奏小提琴,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温馨,只可惜现在我儿子已经放弃小提琴了。

朋友的孩子看我们潜水也想跟着去,潜水的船如果有位置也会带潜泳的人,潜泳只提供面罩,空气管,和脚蹼。每人25元。潜水每人80元外加租赁器材。我周日一早就打电话给潜水中心,被告知不能潜泳,浪太大,潜水可以,那天两个潜水点都比较深18-22米,我说我儿子才11岁能潜那么深吗?他们说没事。这是我拿到潜水证第一次潜水,也是第一次跟儿子做搭档。我对水下导航一直没搞清楚,那个指南针就是看不懂。这也是我为什么花钱请向导的原因。向导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很健美。我们坐的船甲板上有一块玻璃可以看水下,路过鲨鱼育婴所,看到有几条一米多长的鲨鱼在水下游,海底是沙地。我问向导这里潜水安全吗,她说没问题,鲨鱼不袭击人。风浪虽比昨天小了点,但仍然很颠簸,船开了近一小时才到达第一个潜水点。潜水一定要有同伴,这样一旦意外发生,一个人可以帮另一人。我和儿子跟着向导潜水,她在前面游,我们在后面跟。她时常回头看我们是否跟上,偶尔问一下气瓶的压力,向导跟我们也没多少其他交流。儿子经常发现新鲜鱼种就去追,他五岁就会游泳了,现在在水里就更像个鱼了。他常离珊瑚很近游,还老拉我下去贴近了看。我带了个防水相机,想着可以拍些照片。但到了水下才发现快门按不下去,以为相机坏了,潜完休息时在船上试了一下可以照。可再下去又照不了。后来才知道这个相机不是潜水用的,在水面上可以,水下压力太大,快门下去就弹不上来。所以这次潜水没留下任何影像。不过亲身感受是无法用相片捕捉到的。这次潜水点是一条长长的珊瑚带。我们跟着向导沿着珊瑚带的一侧游过去,又从另一侧游回船的位置。在海面上游泳是很累的,我们通常是在水面下游到船边才浮上水面大家排队上船。潜水时很惬意,可每次潜完上船时才觉得有多么地累。在扶梯上要把脚蹼摘下递给船上的人,再爬上梯子,一出水面才觉得身上的钢瓶和铅块有多重。我最后一次上船时把铅块腰带碰掉了,向导又潜到海底把十几斤重的铅块拎上来。我的向导钱没白花。

我们的飞机是周一下午的,潜水完后18小时不能坐飞机,是因为高空气压低,潜水后如果残留在体内的氮气没有全部排出,外界气压低了溶在血液里的氮气就会变成气泡进入组织,造成肌肉关节疼痛,就是俗称的减压病。减压病要到医院里有减压仓的地方治疗才行。所以安排潜水一定不能在行程的最后一天。
拿到潜水证才是我海底探险的开始,以后我会陆续写牙买加之旅,阿鲁巴的历险,及澳大利亚大堡礁之行。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