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量子猫 于 2010-12-08, 08:24:34:
针灸的针,一般很细很长,是不带针孔的,但带一个手捏的柄。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成书可无疑,则“中医”(至少2500年以前的西医,先在印度被包装一次)传入中国应该在春秋战国之交。中国文化包括印度文化都没有可能性产生中医,就像没有可能性产生科学一样。“中医”随佛教进入中国之后用中国哲学包装了一下,然后就如易经一样,越说越玄,越来越庞杂。
中国古史中太多的问题,如墨子的国籍,应该可以肯定不是中国人。苏雪林教授很早提出这个问题,很多人难以置信,但看看墨子的学说,完全是基督教思想和早期西方人的知识。我看过达芬奇的奇思异想(很多创意来自古希腊文献入阿拉伯又回到欧洲,文艺复兴主要与这批文献有关,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都受惠于这批文献)展览后,认同苏教授的看法。楚辞吸收了西亚神话,应无怀疑。老子是否有吸收佛经或西方思想的成分,应该有一些,但不多。主要是《尚书》、《易经》。佛教传入中国,早期肯定在民间,但证据不足。秦始皇求长生不成坑埋的方士,是早期的佛教徒(或吸收佛教或相关虚妄不经说法的道教徒)。有兴趣又有条件的可以看看西方人写的2500年以前西亚、古埃及的历史,再来研究中医问题。否则是说不清楚的。
中国的古文献包括《尚书》开始,大都是皇权为了统治需要(商末周初从神权到人治)而把传说和事实混杂在一起有目的性的编篡。但《诗经》这种民间文学相对来说是比较纯朴的。
史籍只有结合考古发现得出来的结论才有意义。从考古发现可以肯定,中西交流至远古开始一直存在,古埃及到印度一代是一个交流比较频繁的中心,华夏中原是一个中心,其它中间地域大致成过渡态。
中国人非常能钻研,不是坏事儿,但关键是什么东西都要往最初那个系统(从《尧典》开始,不断强化)中套,就再也出不来了。
至于地动仪,是小问题。那个所谓的“复制品”能测几级地震,能测震中在哪里?退几步,真的能测方位?如不能,有什么意义?你也可以说房子是地动仪,不同坚固程度的房子塌了还真与地震强度有关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