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八十二的时候了,也象托尔斯泰一样出走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halnan 于 2010-12-10, 12:22:24:

他们夫妻两人,青年时如此相爱,中年时如此合作,但到了老年,却在精神上水火不容。1910年10月底,托尔斯泰决定离家出走。直接原因是索菲娅对他的监视。有人据此认为,使托尔斯泰在一个风雪夜离家出走,是因为“家庭纠纷”,是索菲娅的吵闹迫使托尔斯泰离家出走。

  实际上,托尔斯泰和妻子的冲突,远远超出“家庭纠纷”的范畴。使托尔斯泰踏上不归路的,是他和妻子在财产和私有制观念和财产观念以及财富分配的冲突。他托尔斯泰之前已经把部分土地和财产分给农奴以脱离私有制的罪恶。1881年,托尔斯泰决定放弃财产,但未能实现。索菲娅一直害怕托尔斯泰把所有财产分给穷人。托尔斯泰超越时代的脱离私有制的思想,跟他的妻子现实的、俗世的思想,水火不容。两人出现剧烈的矛盾,是必然的。结局彷佛是已经注定的了。托尔斯泰对财富的“抛弃”,导致了索菲娅和他精神上的决裂。而离家出走,不过是这种决裂的一种戏剧化的结果。

  俄历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出走第三天,在开往乌拉尔方向的火车上,托尔斯泰病了,得了肺炎。他不得不在俄罗斯南部小城亚斯塔波沃的火车站下火车。托尔斯泰将要要死在亚斯塔波沃的消息不胫而走。1000多封来自世界各地的电报飞到小镇。托尔斯泰的消息7天里占据了几百份报纸的头条,“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大众传媒事件。”7天以后,俄历1910年11月7日(公历11月20日),托尔斯泰在小火车站去世,终年八十二岁。如今,这个小镇名叫列夫·托尔斯泰镇。

  托尔斯泰临终前最完整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有这么多受苦的人,为什么你们只看到我一人?”就是死前的最后一刻,托尔斯泰依然表现出悲天悯人的人道关怀。从托尔斯泰,人们发现了非暴力思想的新的泉源。1909年,甘地读到托尔斯泰致印度人民的公开信,鼓励印度人用“爱的原则”拯救自己,开始与托尔斯泰书信交往。曼德拉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是《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非暴力的思想,可以说是现代非暴力运动的思想源头。

  托尔斯泰提倡的“勿以暴力抗恶”的非暴力的思想,是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最伟大的思想。我们固然可以把这个思想的最早源头追溯到耶稣和释迦摩尼,而托尔斯泰则是现代阐述并实践这个理念的思想家。20世纪内,有几个国家诞生了非暴力革命的领袖——从印度的甘地、到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到南非的曼德拉。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终于在20世纪孕育了非暴力革命的实践家,也终于有了成功改变社会发展进程的实践。非暴力革命的思想已经开花结果。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