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跳高中助跑的作用: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杏梁 于 2011-03-25, 10:44:33:

再说说跳高中助跑的作用:

前贴见:


http://www.xys.org/forum/db/8/185/78.html


杏梁 说道:
跳高不是单纯性竖直弹跳的比试,所以助跑不是为了获得动能后转化成势能以利于比赛的。

我分析了一下,跳高的轨迹方程是抛物线方程。

离地初速度由水平方向V1,垂直弹跳获速V2,合速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的话,以起跳点人的重心位置为原点、水平方为X轴,垂直方向为Y轴的轨道方程应是:y=(tanθ)X-1/2*g*sqr[x/{sqrt(sqrv1+sqrv2)*cosθ}]这X和Y分别表示瞬时间某一刻的人的重心所处位置。


可见:在跳高过程中的主要参数是起跳获得的速度,水平助跑获速,起跳点与横标杆的相对位置这些。

hammer 说道:
且不论助跑的作用,你这分析就一个字:装!抛物线就是(非垂直)抛物的运动轨迹的简单说法,分析啥?
把中国分析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还用严谨的数学公式?
成语术语外语数语都是装的包装纸。
真要分析,首先要分析是标准的抛物运动吗?为什么有一步助跑七步助跑之分?
在数学建模前-而这个数学模型不要自己建,中学物理里现成的 -先把物理模型分析一哈,在建物理模型前先去看一下跳高是怎么跳的。

hammer 说道:
更可能是《测不准》《板壳学家魂断大盖板》《雪地方程》里说的典型的理呆愚蠢。

hammer师傅批评得对,连建模的理论根据都没有说,便引入模型分析起来实在很不着调,我先承认错误。


当然,在二维坐标中分析,只是一种简单的,理想化的模式,并且在离地的界临状态时还把人体当作理想化的质点来看,这些都是默认了的。跳高中的助跑,不论人体在起跳的时侯用怎样的技巧、客观上都获得了一个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在弹起离地的瞬间都获得一个垂直方向的速度。

这一刻,人体这时便在空中了,不论他的实际运动速度是怎样的,都能分解成水平、垂直这两个成90度的分速度,以便于讨论。

当然,在这种简略的分析中大致能得到这么几点:

一,宏观上、跳高成绩,即越杆高度,与水平助跑获速,垂直弹跳获速、以及起跳点与杆的水平间距有关。两个相互垂直的速度合成了离地时的初速度,而这个初速度作为一个矢量,其与水平方向夹角、速率大小,以及初始点与越杆的水平间距决定了被理想化为质点的人体,在该次“跳高”中的“成绩”。

二,这个分析当然是粗略的,简陋的,但并不是毫无逻辑,毫无根据,一派胡言式的“装”,具体跳高方式、无论是背跨式,还是直跳的方式,其重心的活动都不会超过这个理想化范畴之外,即便有技巧也是在迁就、默认重心所能达到理想状态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调整身体各部位姿势,以便“不触杆”。

三,hammer师傅,您作为物理专业人士应该完全理解我在说什么,以及这种模式的参考意义。您完全可以以一种专业水准,学术标准的高度嘲笑我是“装”、“愚蠢”或者“理呆”之类,但这并不影响我要表述的观点的正确性。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