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计划的直接作用是可以改良中国的科研环境,而创新需要新人。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量子猫 于 2010-12-17, 18:41:43:

中国不乏正直的科学家,但思想观念和知识陈旧。8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都在国外(大多处于让干啥就干啥的打工状态),现在每年更是出去10万人。问题出在中国的科学研究环境和科学探索精神,政策和体制的导向是生产论文而不是专注于科学问题,千人计划的落实对改良科学研究环境会起一些作用。但真正的创新要看新人的理念和实力。八十年代以后总的来讲文化气氛还是不错,尽管很多流行一时的思潮不见得好,但中国还是有一些人在思考,而且各种书籍的出版量很大,特别是在北京的书店里,各种知识类型的书(翻译过来的)都有,基本与世界同步,但丰富程度(虽然良莠不齐)超过了其它城市,甚至欧美的城市。这些营养会孕育喜欢读书的一代新人的新思想,虽然数量不可能很多。北京以外的(包括上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中国现在处于中西文化融合的实质性阶段,从生活观念到思维方式的融合。不是缺乏思想者,是因为思想者太多,所以不能让大家随便说话。因为一说话就吵架,大规模的吵,会诱发更多的人出来吵,吵得厉害了就会乱成一锅粥。除非有一个能让大多数思想者都信服的思想者出来,也就是一些大师型的科学家出来,能把中国的思想和探索引向正途。

有感于新到那篇引进诺将获得者文章的直觉感受。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