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tidan 于 2010-12-27, 13:55:04:
回答: 可乐实验。。。 由 tidan 于 2010-12-27, 13:50:26:
如图,组成百分比为C的体系处于高温液相M点处。如果冷却到M1点,A在B里首先达到饱和,这时A开始析出(也可以理解成A达到熔点TL,开始凝固)。继续降温,体系进入(TA-E跟TE-E包围的)双相区。由于A的析出,溶液中B的含量增大,A的熔点变得更低。譬如,达到MT点时,溶液中A依然饱和,但其组成百分比已是含B更多的Cy,A的熔点是更低的T。简言之,降温的过程中,A不断析出,而溶液的组成沿TA-E变化。溶液到了E点后,若继续降温,残存的A与所有的B将同时凝固,形成单相的固体(组成均一,百分比为CE固态低共熔混合物)。同理,如果M在CE的右边,降温析出来的应该是是固态的纯B与固体低共熔混合物.
如开头所言,从双组分的T-X图,我们显然可以精确的查找溶解度与熔点(凝固点)。除了这些之外,下面举两例子说说其它应用。
冰棍就是一个好例子。冷冻的过程中先出来的是纯冰,给搭个架子。剩下的未冻住的才有味。加糖或其它添加剂多点,未冻住的就多,就酥。 便宜的特硬,据说加的是糖精(溶质浓度低),冻住后就一冰块儿。不管啥冰棍,咬住冰棍使劲吮吸,越吸越没味,一会儿就一冰架子了。
还有一例子就是盐水冻成多孔的冰。
http://antoine.frostburg.edu/chem/senese/101/solutions/faq/saltwater-ice-volume.shtml
链子里的相图跟上面的图几乎一样。最左边是纯水,最右边是纯盐。文章所指的盐水的浓度(%NaCl)应该不太高,应该在低共熔点(Eutectic point)的左边。这样冷冻的初始效果是纯冰裹更浓的盐水(盐水的浓度不会超过Eutectic point,也就是说再怎么降温都不可能有纯食盐析出来).由于这种盐水很抗冻,慢慢从冰架子里渗出来,空气便进去填充,于是便形成了多孔的冰(密度0.8-0.9 g/mL)。如果冰箱温度设的较低,渗出来的盐水也会被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