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没有佛手那种特有的香气~~不知斑竹有没有试过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伊犁 于 2011-08-27, 19:06:26:

回答: 这个全面。果然像佛手。 由 jxh 于 2011-08-27, 17:21:04:

“品茗未敢云居一, 雀舌尝来忽羡仙”的“永春佛手”茶~~

引用:
可见佛手的形、名把人们的思想带进了一个佛国境界。但并不是说表现在文学中的有关佛手的描写都具有佛教的意味,清代金华人雪樵的另一首写佛手的诗就是这样:“苍烟罨丘壑,绿橘种百千。黄柑尤佳丽,伸指或握拳。清香扑我鼻,直欲吐龙涎。”

在佛手的形、名的引领、启发下,原先只画佛手形的,也有了进一步的表达。他们把“佛手”与“福寿”联系起来,把“佛”与“福”联系起来。于是佛手有了与石榴、百合、桃、莲藕同样具有的象征意义,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美术中,佛手往往与石榴、百合、莲藕、桃子配伍,来表达“多子多福”、“合家幸福”等等。佛手被融入了民俗文化之中,作为吉祥之物加以描绘。
佛手造型美观,往往被雕刻成木雕、玉雕、石雕。雕刻是美术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佛手往往被工艺人选作雕刻对象,用以装饰房子,安放在房子的牛腿上、房梁上。将玉石雕刻成佛手,用以佩带,装饰人体。佛手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以更多的情趣。

佛手除了形、名引发了许多佛手文化外,佛手的“性”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实惠。人们给佛手以更多更深的文化内含。
首先,佛手气味芳香,给人愉悦。为了让佛手保存长久,香气久留,古人想出很多办法,什么“以湿纸围之”,“掩蒜于蒂”,以此来达到长时间观瞻佛手,闻其气味的目的。这种观瞻和闻嗅,不受任何文化素养的制约,人人可为,人人可享受。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