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hurricane 于 2011-08-30, 13:52:38:
回答: 饶毅除了会瞎咋活,从来说不出什么真知灼见。 由 hurricane 于 2011-08-30, 13:35:27:
---------------------------------------
主持人:这次中科院增选院士的第一轮评选,其实落榜的占到一半以上,可是您的落选却让很多网友和业界人士鸣不平,他们觉得很意外,作为当事人,您怎么看呢?
饶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虽然有可能有需要改革的部分,但可能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跟行政权利是一个平衡。我不主张其他人表态不参选。行内,特别是生命科学界,里面的人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不可能是学术的事情。有些人可能会说(落选是因为)我多说话,有一点这个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因素。
主持人:在您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落选呢?
饶毅:我觉得首当其冲,别人对我们这一群人回来感到不安、不自在。有一个人说是老院士反对我们,我觉得绝大多数老院士非常支持我们,反对我们的主要是比我年资低的人。我是78级大学生,我的实验室是1994年成立的。在生物
(科学)里,1994年以后在中国(设立)实验室的这些人做院士比较多。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发博客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而您自己说
这个博客3月就写好了,只是刚刚发出来,这是您真实的想法吗?为什么隔了将
近半年您才发布呢?
饶毅:我只写了这一个,并不是写了两个版本,一个当选的,一个不当选的。
我已经猜到(落选)这个事情。我这个人我说什么就做什么,不希望跟别人搞黏黏
糊糊的关系。有正常的关系,对工作好,对私人也好。
至于饶毅没有当选的原因,记者咨询了中科院,工作人员表示,这次评选都
是院士们在做独立的评选,也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然而,院士论文抄袭、科
研经费分配不公、项目评审不够公开透明等等……正是由于中国科学界近年来暴
露出的种种问题,才让公众有了猜想的空间和理由。也才出现了种种尴尬:中国
科技工作者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但学术风气和学术水平并不令人满意,自主创
新能力还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
主持人:从1996年起,您的博客中介绍了许多个中国科学家的情况,在您看
来 “院士”可以代表“科学”的最高境界吗?
饶毅:中国科学界里,院士代表了很多不错的(科研人员)。有两个人可以得
诺贝尔奖金,但在中国都不是院士,连提名都没有。他们的工作很重要,是过去
一个世纪里,在重要现代科学研究里,做得非常突出的两个例子。有很多院士比
他们的工作差得很远。
做科学一定要对科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有追求,而不是以当选什么为追求。
在中国科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没有兴趣。
主持人:现在,科学界很多人在追求论文数量,学术头衔等等,可是2006年、
2009年、2010年,您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为零。”有什么理由让您如此不同
呢?
饶毅:做研究的论文都是要发表的,但有时快有时慢。你不要着急,要先为
你最重要、最好的工作努力。
主持人:您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提到目前中国科学界“腐
蚀精神、阻碍创新” 您认为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饶毅:在中国科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没有兴趣。如果对科学(有兴
趣),就很想听报告,很想看科学杂志。可是,在生命科学界,有相当好的国外
的重要科学人物来作有趣的科学报告的时候,全国90%老师、教授、研究员不参
加,参加的都是学生。这就说明这些老师一(对科学)没有兴趣。有些人很有趣,
只有中国院士作学术报告,他才一定去听,露个脸希望人家认识他,下次给他投
票。
主持人:在未来的科学界,您打算怎样来发展自己的科学研究,站在什么角
度上以及您想做什么样的科学家呢?
饶毅:科学家是要做出有意义、很有趣的工作。科学研究外界对我没有影响,
北大对我很支持,国家对我们很支持。我自己的研究是做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的,
有一些简单的就是怎么打架,为什么社交,为什么选择对象,我们都能在动物领
域做实验。我们这方面可以提高,可以和学生一起把这些方面做得很好,现在做
的很有趣。
90年前的五四运动时期,前辈们就曾提出“今日之急务,莫如科学精神之普
及”。饶毅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个话题时饶有兴致,他说自己的科学理想是“做
出有意义同时很有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