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英文译名就是The Book of Changes,即一本探讨变化的书;进化论,即研究物种之演化。既然都是变,那么二者有所交集,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一、穷则思变
《易经·系辞下》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损》又说:“与时偕行。”拿到进化论中,就是说面对生存的压力,如果向有益的方向调整演化,就容易长存。
在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就是以《易经》中的变易精神及进化论共同作为变法的两大理论依据。如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呜呼!可不谓大惑不解者乎?《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严复的译作《天演论》,梁启超也对之大力宣传,并根据其思想做了文章。康有为也称赞此书“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二、生生不息
《易经·系辞上》曰:“生生之谓易。”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亦有:“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的语句。万物都处在运动之中,物种演化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看《易经》之中的先天八卦小横图,再比对进化论的物种演化图,是不是非常相似呢?最初的古菌可当作太极,而后演化出的蓝藻和细菌可当作阴、阳爻。
何止是物种如此?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按照原始社会—农奴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路线发展。按照人类技术发展程度划分,又可以归纳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再加上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又看看我们使用的电脑,原先就一“座”巨大笨拙的ENIAC,而今天的电脑体积却如此之小,速度却如此之快,还分为台式、液晶、一体机、平板电脑、MAC……世界就是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不断发展,生生不息。
以上两点,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