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学当时在香港,53年并入中大~~^-^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伊犁 于 2011-09-27, 13:28:37:

回答: 正为此事感到困惑 由 时丁年 于 2011-09-27, 13:18:03:

引用:
南迁香港


  1938年10月,日军在大鹏湾登陆,警号传来,师生开始撤离。月底,校中各部主管人员及大部份学生聚集在香港,借用香港大学校舍于11月15日复课。其间,美基金会发来“大学停办”电文,李应林对此置若罔闻,并发表《苦难中的新生》演讲,表明即使赤手空拳,也要保持母校生命之存在。中国人主办岭南不屈不挠、蔑视困难、独立自主精神,为世人所感叹。  


 在香港,岭南一方面借港大课室上课,一方面计划内迁。是时,农学院院长古桂芬认为:广东沿海富庶地区经己沦陷,因此,发展大后方的农业生产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力主农学院迅即迁入内地,以促进内地农业生产,支援抗日战争。  


 1939年夏,学校决定古桂芬院长、林书洛助教、李振威先生北上韶关,得当时广东省主席李汉魂亲自介绍选址,采用当地最经济的办法,竹织批荡,松皮盖顶,建设了既有礼堂、课室、实验室、图书馆,又有男、女同学宿舍,单身教工宿舍,还开辟了实验农场。  

 在建设过程中,古院长由于任务繁重操劳过度,仍带病巡视工地,终因身体不支晕倒在工地,抢救无效,以身殉职。为实现他的促进内地农业生产,支援抗日战争的信念而献出生命。和古院长共事多年的李应林深为悲痛,挽曰:“噩耗乍传初未信,归魂犹望或生还。”钟荣光题曰:“生为农学,死为农学。既忠于校,尤忠于国……愿南大一家人,当今大时代中,毋忘此先知先觉。”抗战胜利后,岭南人把他的遗骨移葬康乐校园中,以昭示他爱国爱校精神。

  身处香港的李校长预感前途多艰,为谋岭南大学退路,不仅派古桂芬去粤北坪石筹办农学院,还率领教职员多次经南雄、韶关至坪石,研究岭南大学撤返内地之策。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