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賞:日本不能生产高性能炮钢不會造重型车自动变速廂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VOLTES 于 2011-10-27, 21:16:37:

奇文共欣賞:日本不能生产高性能炮钢不會造重型车自动变速廂

這個據說是超大軍事論壇陸軍版的版主寫的

"因为缺乏电渣重熔相关的技术设备,日本在坦克炮领域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储备"


這個笑話大概可以和

"日本沒有風洞,連造個車都要到中國吹風洞"

相提並論,堪稱中國軍壇兩大笑柄

裡面的文章好像連一點日本10式坦克的基本資料都不查,一個人關起門來就憑空幻想;最明顯的就是
10式的主炮;連中文WIKI都有的東西

"試作車的主砲為日本製鋼所製的國産44倍徑120毫米滑膛砲,可能會換裝威力更強大的120毫米55倍徑主砲"

這種10式剛公開日本政府就已經公開宣布的東西,堂堂中國號稱最大軍事論壇的陸軍版主居然一點都不曉得
我看都可以和張召忠比美了,因為他文章內容實在太匪夷所思,比方說

"日本无法自研生产先进的重型车辆自动变速箱"

這個我看中國滿街跑的HINO ,你翻開引擎蓋就曉得日本能不能

"自研生产先进的重型车辆自动变速箱
"
當然一堆質疑的,哪些膽敢質疑的當然馬上被封殺,封IP的封IP,禁言的禁言

至於日本炮鋼行不行,我只曉得日本二次大戰就做出戰艦大和上的460主炮,這東西現在的中國造的出來造不出來都還不曉得
中國的鋼行不行,問問中國開車的都曉得,中國小汽車的鋼版還要引進日本的技術

日本的加工技術行不行,問蘇聯最清楚,蘇聯當年都要從日本東芝偷進5軸精密加工的
機器來降低自己核潛艇的噪音

堂堂一個軍事論壇陸軍版的版主公然這樣睜眼說瞎話,我猜就是因為日本10式坦克太強了,太震撼了
所以他乾脆充分發揮阿Q精神,幹脆躲在井裏自己發明出一台中國版的日本10式坦克,自己發明出一個自己幻想
中的日本來滿足自己心理的需求

日本10式坦克到底有多強多震撼;看WIKI就曉得,這也是10式坦克剛出現時日本政府就公佈了

防衛省宣稱現在的材料科技以及車體構型可以讓44噸的10式有和50頓的90式有同等防護力

裝甲足足少了6頓,防護力還要更強,這種技術我看了只能說

"逆天"

連造坦克最出名的德國人看了眼珠都要掉下來,這大概和日本超強的陶瓷冶金技術有關吧
=========================================================
在不远的将来,当日本自卫队在本土迎来登陆的中国重装集团军---日本吹嘘上天的10式小坦克遇到中国的99大改,会有一番什么结果呢!

  让我们从各方面逐一分析:
  
   火力---现代坦克火炮的设计和制造,是不亚于航空发动机制造的顶级工业成就。能搞这个东西的,无非就是六个国家:德国+联合国五大流氓。
  就坦克火炮身管制造电渣重熔技术来讲,水平最高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其次是德国和美国 ’再次是英法两国。早在81年中国就制成了世界最大的
  200吨电渣重熔炉并将此记录保持至今。中国从60年代开始北方一直受到苏联坦克重装集团军的现实威胁,所以在坦克火炮研究上下足了功夫,
  取得的经验是日本人无法比拟的。
  
  日本恰恰相反,因为缺乏电渣重熔相关的技术设备,战后的74式和后来的90式都是采用从英国和德国原厂购买的炮坯,然后用从德国购买的
  机床加工成坦克炮成品--号称“完成国产化”,日本在坦克炮领域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储备。不要被日本民用技术的所蒙蔽,民用技术和军用技术
  压根是两码事,前者要考虑成本,成本高了卖不出去,后者仅仅需要性能先进。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行过120和105坦克炮的研制,而且还声称能够接近M68和120L44的水平,但是这是金玉其外,捡好听的说。其实这二者
  的身管技术来源却匪夷所思:说出来可能不信,但是鬼子这两款炮的身管技术来自于石油钻井的钻杆,由此可见鬼子钢管技术的匮乏到何等程度?
  !而鬼子声称的接近120L44的水平,也仅仅是在某些单项测试的数值比较接近而已,在自紧(注意不是单壁自紧,因为钻杆工艺基础发展的东西就
  要说单壁自紧了)烧蚀,膛压,寿命等等几乎所有指标上都无法满足军方的设计要求最后不得不放弃自研而改为采购汉斯的120L44.。。。。。。。
  (注:坦克炮不能使用合注和连锻的方式进行多块电渣钢锭的连接。必须是单块电渣锭子。而且是要在炉子里调质的。这就要求炉子必须能在炉内拉
  出长6米以上,直径200毫米以上的圆柱体,并且在调质的过程中要保证从头到尾的调质的精确,也就是两头两平--无论设备和工艺,日本都不具备)
  
  加工设备更是如此,日本本国没有能够用于加工坦克炮管的精密旋锻机,只能从德国进口;加工机床呢,不要被鬼子的民用机床给骗了,加工
  物件6米以上的机床日本企业根本造不出来,也只好从德国进口。所以说军用和民用是不同的,日本制造的仅仅是相对便宜的民用品,很多军用
  高科技领域俄罗斯乃至中国都远远强于日本。
  
  穿甲弹: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成果其他的文章已经说得太多了,一句话“都是当年被北极熊的重装集团军给逼出来的”;日本呢,有资料显示
  90式坦克一直采用从德国进口的DM33穿甲弹,DM33啊,同志们,30年前的东西,均制装甲钢400毫米的水平;我们出口巴基斯坦的都能达到600毫米
  ,何况自用的。
  
   不是说日本的高强度合金很厉害吗,机床刀具,开山凿岩的还有轴承钢模具钢---那是民品,和军品比就是玩具。坦克穿甲弹那是高硬度碳化钨,
  硬度接近于贫铀,仅次于金刚石,中俄美三国在高硬度钨合金研究领域居于前三。
  
  观瞄火控---拳头硬了还要耳聪目明才是,日本是个什么水平呢?别被民品市场上什么日本的左一个CCD 右一个单反给骗了。那是民品,而且是
  低级民品。真正高级专业相机都是欧洲货,至于日本的CCD都是美国军工和宇航项目多年淘汰下来的渣渣。
  
   从日本间谍卫星的水平就可以探知日本在该领域的水平了---美国可以做到0.1~0.2米的分辨率( 车牌辨识) ;中俄也做到了0.5米;日本呢,最高水平
  吓死你---2米。
  其实不妨揭个短,被无数国内童鞋吹捧的小鬼子的90式坦克的火控。。。。。。也仅仅是实现了稳线,而没有实现完全稳像。。。。。。。所谓的
  自动跟踪,不过就是个简单的角速度器罢了。。。。。。。热像也只有2000的视距,识别距离仅为视距的XX%,不知道这些扔出来,是不是会让很多
  人觉得窘迫万分,难以接受呢?这还不算那故障率高达1X%的装弹机呢。
  
  其实还没有揭完涅,嘿嘿,比如那个YAG测距仪,不是啥高科技,就是普通的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结果鬼子不知道怎么搞的,搞的这玩意和热像
  频率有些接近(导致冲突?不清楚原因)。。。。。结果就经常出现热像看得到,测距仪测不到的搞笑场面。。。。。你说说日本人有多笨蛋,哈哈。
  
   发动机---日本一直缺乏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发制造技术。小轿车的发动机也许还可以,毕竟是很容易从欧美弄到的民用技术(日本偷技术倒是很厉害)
  大功率柴油机就不行了---那个90坦克脏乎乎的二冲程发动机10ZG ,个头比德国MB873早期型号大了1/2,还整整晚出来十年。
  本来二冲程发动机优点是,体积小,升功率大;但容易过热,废油,故障多而且寿命短,结果本子给90搞的10ZG ,优点一样没有,缺点倒是放大了
  不少,90坦克夏天爬大坡没事就爆爆缸的两冲程发动机,那冬天太冷了不敢开出加温车库的悬挂(又是笑点)。。。。。。。。
  
   至于自动变速箱,我们99大改使用的CH1000综合液力自动变速箱据称性能已经超过了法国勒克莱尔使用的ESM500全自动变速箱,达到了豹2坦克使用的伦克
  HSWL-354的水平,性能领先世界。日本呢?所谓日韩无重卡--很重要一点就是日本无法自研生产先进的重型车辆自动变速箱。
  
  
  装甲---日本虽然没有公开其装甲技术,但是其整体水平还停留在非约束状况,日本也承认90式坦克的防护仅仅是位列世界中流水准。日本在本世纪初提
  出要研制以钛合金和碳纤维为基础的约束陶瓷装甲技术,而这项技术在十五年前就已经在苏联和东亚某过开始应用,按照目前国际装甲水平的发展判断,
  以40吨车重想抵御穿深在600以上的脱穿的打击,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谓的模块化,都是在主装甲外面挂上形形色色的附加件,称之为模块化。。。。。
  靠这个去顶大口径脱穿?不是白日做梦是什么?看看炮长镜到炮塔前部的距离,就算鬼子搞成了钛合金约束陶瓷装甲,有了1.0的系数,这个厚度才多少?
  相比现在三代坦克动辄600的厚度,别说日本的装甲技术逆天,也别说火星,更别说日本在装甲技术上落后世界水平N年,就这么个烂货,还有人吹捧?
  
   目前坦克装甲研究水平最高的国家---俄(不要被阿拉巴子手里面的猴子糊弄了)、中、德、英。。。。。。美国呢?抛去电磁装甲什么的糊弄人的虚幻
  未来技术,这个领域美国还真的落后于上述四国。只能冒着让坦克乘员得白血病的风险用乏铀制成 装甲救救急,当俄中德的主战坦克都装上了以钛合金
  和碳纤维为基础的约束陶瓷装甲时。美国M1A1还是非约束符合装甲水平。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