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30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校友会主办的“北京大学1991级校友入学20周年返校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四百余名校友从世界各地返回母校,欢聚一堂,北京大学原校长吴树青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1991级地质学系毕业生、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化祥担任大会的主持人。
北京大学原校长吴树青发表讲话
离大会开始还有一小时,校友就纷纷来到了会场。老同学的重逢总是令人激动的,年近不惑的他们,脸上已有岁月的痕迹,但久违的重逢立刻将他们带回到那个质朴的年代。1991级本科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以提前录取的形式入学、历经了一年的军政训练、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同步。大会以短片《属于我们的1991》开场,短片以1991级校友的军营生活和校园生活为背景,有炎炎烈日下站军姿的场景,也有方方正正的“豆腐块” 照片,还有讲台上神采飞扬的老教授以及北大南墙轰然倒塌的瞬间,每一个镜头都触动着在场校友心底最纯真的回忆,引发了阵阵会心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
1991 级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校友、华泰联合证券副总裁刘晓丹女士在代表校友的发言中也回忆起那些军训中和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她说,经过岁月的涤荡,北大对她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早已融入血液的基因和一种独立精神的代表,使她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始终怀揣梦想,坚守着内心的安宁。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主持“最有默契夫妻奖”评选环节
互动环节中,当年的校园歌手、社会学系校友许秋汉,校园诗人、中文系校友胡续冬,法律系校友朱靖江联袂演唱了一曲《长铗》,将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到场最齐宿舍奖”、“最远方回来的校友奖”、“孩子最大奖”、“最有默契夫妻奖”这些新奇的奖项颇为吸引人。有的校友不远万里专程从美国、加拿大赶回母校参加活动,也有的校友从同学到恋人再到夫妻,这次带着孩子共同回到了熟悉的,充满了甜蜜故事的校园,重温昔日青涩的回忆。
久别重逢的91级校友
数学系校友熊志超带着11岁的儿子来到会场。看到这么多当年的老同学,他感慨不已:学校的不少建筑已翻新,但昔日的同窗和园子里的古树依然是旧时的模样,同班的同学保持着每年聚会的惯例,但整个年级聚集在一起还是毕业以来的头一次。“很感谢校友会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期待着以后越来越多增强校友联系的活动。”他表示,这次带着孩子回来,是希望孩子从小感受北大的氛围,今后也可以成为未名湖的一滴水。
互动环节中评选“孩子最大奖”
为了报答母校的培养,支持母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同时也为帮助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同学和校友,北京大学1991级校友共同发起设立了“北大1991基金”。除此之外,当天到场的校友还对北大东门改建方案进行了评议和投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母校建设。
据北京大学校友会秘书长李宇宁介绍,值年返校活动是校友工作最重要的常规项目之一。以往的值年校友返校活动通常由校友们自发组织,相对而言活动的规格及影响范围较小。值此北大建校113周年校庆之际,校友会首次将入学20周年纪念活动列入“校庆系列活动”中,并进行了细致的策划和组织。此外,校友“亲子日” 活动、校友电影专场《此间的少年》以及“湖畔讲坛”等一系列后续活动将于五月初陆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