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重门》的韩寒两次誊稿时间小推测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72disciple 于 2012-02-03, 14:41:14:
关于《三重门》的韩寒两次誊稿时间小推测
【要点】
(1)第一誊写稿(订稿时间:1999年3月29日至1999年4月初之间)
(2)第二誊写稿(订稿时间:2000年1月至2000年2月29日之间)
1999年3月28日韩寒获得《萌芽》新概念作文比赛第一名,当时《三重门》已完成,而且胡玮莳和赵长天都知道此事。1999年3月29日韩寒开始订正《三重门》全部书稿,1999年4月《萌芽》女编辑胡玮莳收到韩寒的《三重门》第一誊写稿。
1999年4月《萌芽》女编辑胡玮莳收到韩寒《三重门》第一誊写稿,就交给《萌芽》主编赵长天。赵长天马上将《三重门》推荐给第一家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结果据说该出版社提了许多意见,一审、二审没通过。所以此誊写稿退还给赵长天,赵长天似把稿子交给韩寒。
1999年12月,赵长天又把《三重门》稿件推荐给第二家出版社(即北京的作家出版社),于是“为了拿到书稿,袁敏专程飞到上海与韩寒见面。”韩寒也立即将第一誊写稿复印了一份,从上海郊区赶到袁敏所住的宾馆交给她。
1999年4月初至1999年12月底(总计9个月)之间,确实看过韩寒《三重门》第一誊写稿的有《萌芽》主编赵长天及女编辑胡玮莳二人。1999年12月(具体日期不详)韩寒给了作家出版社女编辑袁敏一份复印的第一誊写稿。
袁敏在编辑《三重门》之过程中,提供意见(不知是否依据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审稿意见?),由韩寒对《三重门》做过一次修改,其后袁敏几乎没有加上任何修改就出版了。换句话说,2000年1月至2月,韩寒曾对《三重门》做过一次修订,可能有份新的誊写稿,即第二誊写稿,基于韩寒的“三重门后记”所署日期是2000年2月29日,故推测第二誊写稿抄于2000年1月至2000年2月29日之间。
《三重门》尚未正式出版(2000年4月24日才签合同,2000年5月1日才出版),2000年2月在韩寒撰写“三重门后记” (署期2000年2月29日)的一星期之前,在其“零下一度自序”中(署期2000年2月22日),韩寒就已承认自己没有《三重门》那种玩文字的写作能力,还自称不知道《三重门》在写些什么。故怀疑韩寒的所谓手稿是抄的而非原创。
【全部内容】
(1)笔者推测韩寒第一誊写稿(订稿时间:1999年3月29日至1999年4月初之间),理由及所据资料详下:
1999年3月28日韩寒获得《萌芽》新概念作文比赛第一名,当时《三重门》已完成,而且胡玮莳和赵长天都知道此事。1999年3月29日韩寒开始订正《三重门》全部书稿,1999年4月《萌芽》女编辑胡玮莳收到韩寒的《三重门》第一誊写稿。
资料1:韩仁均《儿子韩寒》(2000年8月初版)“我是在韩寒读高一的第二学期,即1999年的二三月份,才知道他在写小说的。那时,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了。”又说:“在1999年3月28日去上海市区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复赛时,《萌芽》的胡玮莳和赵长天知道了韩寒写了部长篇小说的事,于是就约定写好后让他们看看。参赛回来,韩寒将全部书稿订正一遍后,四月份把书稿送到了胡玮莳那里。”
资料2:2008年2月3日下午13:00-16:30,新浪网读书频道现场直播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十周年庆典。在聊天实录中,韩寒说:“ 虽然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我的书第一本已经写好了,但是后来也是因为出版《萌芽》杂志社帮了很多的忙,赵老师。其实我很满意、很感谢。”
*谁读过韩寒的《三重门》第一誊写稿?答案:胡玮莳,赵长天,袁敏。此三人是关键人物。不知上海文艺出版社有谁读过第一誊写稿?
1999年4月《萌芽》女编辑胡玮莳收到韩寒《三重门》第一誊写稿,就交给《萌芽》主编赵长天。赵长天马上将《三重门》推荐给第一家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结果据说该出版社提了许多意见,一审、二审没通过。所以此誊写稿退还给赵长天,赵长天似把稿子交给韩寒。
1999年12月,赵长天又把《三重门》稿件推荐给第二家出版社(即北京的作家出版社),于是“为了拿到书稿,袁敏专程飞到上海与韩寒见面。”韩寒也立即将第一誊写稿复印了一份,从上海郊区赶到袁敏所住的宾馆交给她。
1999年4月初至1999年12月底(总计9个月)之间,确实看过韩寒《三重门》第一誊写稿的有《萌芽》主编赵长天及女编辑胡玮莳二人。1999年12月(具体日期不详)韩寒给了作家出版社女编辑袁敏一份复印的第一誊写稿。
资料1:在吴虹飞的《娱乐至死》(2008年4月1日江苏文艺出版社初版)收有“《萌芽》主编赵长天看韩寒:新概念的兴盛与《三重门》出版”一文。其文说:“ 《三重门》的稿子是给我的,我看了觉得还不错,我就给他推荐了一个出版社。这个出版社就提了一大堆意见,还给我。我觉得这个意见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改了未必好,我就对韩寒说,改不改由你,他说不改。后来我就推荐了另一家,就是作家社。那家后来后悔死了。”
资料2:韩仁均在《儿子韩寒》写道:“1999年12月,曾在《文汇报》上看到过一篇题为《语文考试60分的孩子写出长篇小说》的文章的作家出版社编辑袁敏(《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 作品选》责任编辑),在上海组稿时和《萌芽》联系后,得知《萌芽》编辑部看过韩寒小说的两位编辑都毫不掩饰对韩寒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对这部小说能否出版似乎有些担忧,便马上和韩寒联系。韩寒因为上晚自修要到晚上九点半以后才能回到寝室,所以袁敏一下子没能和他联系上,只得把电话打到家里来,要我想办法转告 韩寒,让他尽快将书稿送到她在上海的住宿处。晚上九点半以后,我打通了韩寒的电话,转告了袁敏的意思。次日上午,韩寒即将书稿送到了袁敏住宿的宾馆。”按:1999年10月27日,《文汇报》刊载题为《语文60分的孩子写出长篇小说》的文章。
资料3:2000年盛夏,作家出版社女编辑袁敏自撰“我编《三重门》的前前后后”(刊于2003年11月12日 20:25 新浪读书)。其文说:“我是从报纸上看到一篇题目为《语文考试60分的孩子写出长篇小说》的文章,才知道韩寒在写长篇小说《三重门》的。当时《萌芽》杂志社有两位看过这部长篇初稿的同志都毫不掩饰对韩寒在《三重门》中显露出的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对这部小说能否出版似乎有些担忧。因为《三重门》当时交一家出版社已经好几个月了,那种迟迟没有下文的沉默显得意味深长。等待中的韩寒知道我对他的《三重门》 感兴趣,立即将稿件复印了一份,从上海郊区赶到我所住的宾馆。”
资料4:2003年9月3日北京娱乐信报刊载金陵晚报记者贺沂沂对作家出版社女编辑袁敏的采访,标题“女编辑透露海岩韩寒成名故事”。其文说: “ 因为编辑《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袁敏认识了韩寒。当时他只是一个17岁的普通中学生。他的《三重门》稿件曾经在上海一家出版社躺了九个月,一审、二审都被毙了,原因就是小说中‘少了些积极向上的东西,多了点阴暗和晦涩’。为了拿到书稿,袁敏专程飞到上海与韩寒见面。”
资料5:2012年1月29日(2012-01-29 03:51:38) 韩寒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发表博文“我写下的这些都可以成为呈堂证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2e0ib.html)。韩寒自言:“此书没有任何人的润色和修改,我也没有任何的后台与背景,此书一度没有办法出版,因为我没有门路(在1999年如果不是自费,出版一本书是大事件),《三重门》被上海文艺出版社退稿,后来作家出版社的袁敏老师听说了这件事情,主动把书稿要来。而这本书因为是一本批评应试教育的书,所以出版的时候遭到了很大的压力,还删除了不少内容,好在最终能够面世。”
(2)韩寒在2000年3月之前完成第二誊写稿(订稿时间:2000年1月至2000年2月29日之间)
袁敏在编辑《三重门》之过程中,提供意见(不知是否依据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审稿意见?),由韩寒对《三重门》做过一次修改,其后袁敏几乎没有加上任何修改就出版了。换句话说,2000年1月至2月,韩寒曾对《三重门》做过一次修订,可能有份新的誊写稿,即第二誊写稿,基于韩寒的“三重门后记”所署日期是2000年2月29日,故推测第二誊写稿抄于2000年1月至2000年2月29日之间。
资料1:2000年盛夏,作家出版社女编辑袁敏自撰“我编《三重门》的前前后后”(刊于2003年11月12日 20:25 新浪读书)。其文说:“我让韩寒对《三重门》做了一次修改,但我对自己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否能被韩寒接受心里并无把握,我知道像他这样特立独行的孩子对自己认准的东西你是很难让他改变的。我觉得写信表述我的意见可能无法传达一些微妙的东西,便打电话向韩寒表达我的想法。韩寒确实聪明绝顶,他对小说的修改既完全地保留了自己,又让你觉得你所担忧的某些东西他已极有分寸地做了处理。《三重门》顺利地通过了终审,我反倒觉得意犹未尽。我一边请北大博导,99年囊括所有国家级文学大奖,对韩寒的才情也欣赏有加的曹文轩教授给《三重门》作序;一边给韩寒打电话,让他以自己最富个性化的语言写一个自我简介和后记。”“ 《三重门》出版之前,我就收到不少中学生的来信,问该书能否‘原貌’出版,我想韩寒心中一定也揣着同样的疑问。我将《三重门》的核红样交给韩寒,韩寒阅后带着掩饰不住的惊讶和欣喜对我说:袁老师,你几乎没有动我的。我没有想到。”
资料2:韩仁均在《儿子韩寒》写道:“2000年初,袁敏给了韩寒一个新千年的惊喜:作家出版社决定尽快出版韩寒的《三重门》。但是,袁敏要求韩寒对《三重门》做一次修改。袁敏起先担心韩寒对她提出的修改意见不能接受。‘但韩寒确实聪明绝顶,他对小说的修改既完全地保留了自己,又让你觉得你所担忧的某些东西他已极有分寸地做了处理。’《三重门》终于顺利地通过了终审,这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高一在校学生写的长篇小说。此后,袁敏又要韩寒写一个语言‘个性化’的自我简介和后记。也就是我们今天在《三重门》中看到的那两篇东西。”
(3)后语:《三重门》尚未正式出版(2000年4月24日才签合同,2000年5月1日才出版),2000年2月在韩寒撰写“三重门后记” (署期2000年2月29日)的一星期之前,在其“零下一度自序”中(署期2000年2月22日),韩寒就已承认自己没有《三重门》那种玩文字的写作能力,还自称不知道《三重门》在写些什么。故怀疑韩寒的所谓手稿是抄的而非原创。
资料1:《三重门》初版于2000年5月1日,韩寒“三重门后记”署期2000年2月29日。而《零下一度》初版于2000年8月1日,但是据韩寒《零下一度》自序:“2000年2月22日,文集《零下一度》的所有文章终于尘埃落定…。我曾想用和《三重门》一样的文字来写《零下一度》,不幸发现自己暂时失去了那种翻来覆去玩文字的能力。我敢说论玩文字,基本上没有哪部小说会赶得上《三重门》,但《三重门》里玩过了头,到最后自己在写些什么都不知道了。…韩寒2000年2月22日于松江”
按:从“2000年2月22日于松江”署期可知韩寒《零下一度》自序作于寒假之后,开学未满一周,即留级高一下学期。松江二中2000年寒假(三周)似在2000年1月27日周四至2000年2月17日周四),2000年2月4日周六是大年初一,2月19日周六是元宵。
资料2:韩仁均在《儿子韩寒》写道:“韩寒刚休学回家没几天,4月10日,赵长天老师就要韩寒到《萌芽》去一趟。”“期间,韩寒办了一件‘大事"’--休学。4月23日晚,韩寒一个人去了北京。24日晚上,他在中国作协招待所打电话回来说:出版社的事情都已办妥,合同也已签好,很快就能上机印刷。”
所有跟贴:
加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