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美国农民像教授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meiyou 于 2011-07-14, 21:26:03:

美国农民像教授

美国农民也种地,但是,他们运用高科技种地,而且广泛收集信息适应市场,运用期货手段规避风险,把种地当做人生的一大快乐与追求。

占本国人口不到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本国人,而且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业企业资产有9000亿美元,年产值高达1万亿美元,比中国2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多。

在美国,没有“农民意识”这一概念,农民并不代表落后。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美国中西部农业区,不断了解美国农民的生活方式,结识了一些农民典型。

农业商人:杰克

种稻、养牛、开公司,家有5万亩土地,信奉“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放牧归来的杰克翻身跃下马背,大声地和我打着招呼。

这是一个现代美国牛仔。黑红的脸,流着汗水,一身蓝色的牛仔装,头上扣着一项蓝色小帽,马靴上沾着早晨的露水和泥草。

“每天一大早,我们就要把牛放出去早锻炼,然后,再让它们散步、休息、吃草。我有500头牛,它们的生活很有规律。今天,我要给牛打针、注射疫苗。”杰克看着牛群,眼里露出自豪的神色。

离开牛圈5分钟的车程,就是杰克的办公室。这里有前台接待员,台子上出售各式牛仔们喜欢用的刀具。像许多美国人一样,杰克有自己的名片。最令人惊奇的是,名片上印着种子图案和一行字:“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这是我的生活哲学。”他说。朴实而简单的人生道理,只有农民才能总结出来。

杰克是一个现代农业商人,他不仅拥有5万亩土地和大群家畜,同时,还开办自己的公司。他送我一本印刷精美的公司画册,封面是从空中拍摄的种植水稻的良田。前言部分印着他妻子的照片,以及公司对消费者的承诺:“保证向你们提供最优良的水稻品种。”画册中,还专门介绍水稻的收割、储存和管理方法。

“美国农民是否都像你一样,拥有这样大面积的土地、大批的牲畜,以及大型农业机械?”我问。

杰克摘下帽子,55岁的人头发几乎全掉光了,他说:“美国几乎每个农户都有几千亩土地。我们是怎么经营的呢?那就是高投入、大产出。我的农机设备是从银行贷款购买的,1台拖拉机至少要花十几万美元。我平时只雇佣几个劳动力,再加上老婆、女儿也跟着干活,基本也就能做下来。今天下午,我们全家上阵收水稻,我那个84岁的老父亲也会开收割机。”

“你在一生中是否遭受过比较大的农业损失?当农民会不会破产?”我问。

“如果经营得不好,当然会破产,前一天还是地主,一夜之间便会一无所有,从此给别人当雇工。农业的竞争同样是很残酷的,天灾人祸总是难免的。1981年,我们几乎破产,从那时起,我开始探索多种经营的方式,不仅种田和养牛,还经商。我的经商经验是从实践中学到的,我销售的先进稻种很好。我不仅在报纸上,还在路边设立路牌做广告,所以,许多人都认识我,知道我们的种子质量不错。”

杰克告诉我:“美国有许多种农业报刊,过去我们通过广播、电视获得农业市场信息,现在,只要在家里通过计算机网络,按按键盘,就可以知道天下大事。”

现代棉农:肯尼

拥有6万亩棉田、12台大型棉花收割机,喜欢做棉花期货交易避免风险。

密西西比州是美国最大的棉花产地,我们中国人熟悉的电影《根》和《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在这一带拍摄的。棉花,是美国农业发展的缩影。

57岁的肯尼,是住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棉农,也是美国棉花协会的副主席。与许多美国农户一样,肯尼家也是祖辈农民。他自豪地说:“我家世代是农民,我种植38种棉花,现在,与两个兄弟一起经营6万亩棉花和1.8万亩大豆,我们有12台大型棉花收割机,可以12个垅同时收割,我们还有两个棉花轧花厂。我们长期雇佣15个工人,农忙时,再雇5个临时工,30个人手完全够用。”

肯尼告诉我,他还喜欢做期货。他说:“每天,我看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市场信息变化行情,按过去5年的平均产量进行估算,看一年的生产成本是多少,扣掉成本再看盈亏。今年,我是以每磅76美分的价格来做期货,无论什么样的自然灾害,对我的棉花收入影响都不会很大。”

农业专家:丹尼斯

拿到农业博士学位,回到田里培育杂交小麦,坚信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土地上才能实现。

丹尼斯是迪卡公司的杂交小麦育种专家。美国的农业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来自农村,回到农村。从外表看,获得博士学位的丹尼斯,与普通农民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黑红的脸膛、健壮的身体、粗大的双手,身穿牛仔裤,头戴一顶插着3根羽毛的草帽,惟有那一副眼镜还露出知识分子的痕迹。

“你看我像不像学者呢?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们这些农业专家差不多都是这样,和农民一样,从小就在风里、雨里、太阳里,与泥土打交道。做农民很辛苦,美国人却不知道粮食从哪里来的,他们认为是从超级市场买的。即使是这样,我们这些从事农业的科学家,还要努力工作。”

美国中北部城市博伊思,是培育小麦品种的基地。登上丹尼斯的汽车,我们来到他的杂交小麦种子试验田。用杂交小麦取代传统的普通小麦,是丹尼斯一生的追求。

面对金色的小麦田,丹尼斯给我们讲起育种、基因、生物工程,讲得口若悬河、神采飞扬。看得出,他很爱自己的事业。

没有一尘不染的实验室,没有干净的白大褂,在丹尼斯这样的美国农学家身上,沾满的是泥土和汗水。但是,他们气质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超脱的神情,具有一种极富感染力的美。

农技推广员:吉姆

具有教授同样的职称,负责全县500个农户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

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民模样的专家,黝黑的皮肤,露出长年露天工作的痕迹。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父亲曾经是农业技术推广员。获得农业硕士学位后,他开始从事这项工作,负责全县500家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我的工作很多,上午,我在办公室做一些案头工作,整理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料,有时,我还举办一些研讨会和讲座,出版农业书籍。一旦有新产品和技术等信息时,我会打电话及时告诉农民,并了解他们的情况。下午,我到农家现场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便带回学院与科学家共同商议。目前,马里兰州的农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环保。美国政府对环保制订新的政策,但农民一方面要种地,另一方面要执行政府的法规。农学家提出运用生物技术消灭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农民很感兴趣。”吉姆讲话很慢,我猜想是经常向农民培训的缘故。

“那么,你在推广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让老一辈人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农耕方法,有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当我看到庄稼丰收时,听到农民对我说一声谢谢,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