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退任总理,温家宝接任已经8年了。经过8年的沉淀,朱镕基其任内的各项经济政策的效果几乎释放殆尽,现可对其经济政策做一个历史性的评价了。同时,温家宝总理任期也所剩无几,对其政策也可以做一展望。当然,是非功过,角度不同,结论可能差以千里。我也仅仅为一家之言。
现在很多人在分析中国的问题的时候,喜欢就问题论问题;不能从一个历史的角度来动态分析问题。一个经济现象都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我们才能不会重蹈覆辙。
经济政策分为两个层次。一层为表层,即为其政策本身,;另一层为深层,即为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规律,或者指导思想。就评价政策来说,表层的东西非常容易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然更重要的为深层次的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这才对中国现在以及今后的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朱政“
朱镕基1991年开始4月8日开始担任副总理,但是其对中国经济政策之主宰应始于1993年起担任第一副总理,后1998年接任总理直至2003年退任为止,前后共10年。朱镕基任内适逢中国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候,其强力推动各项改革政策,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谓功勋不朽。
朱镕基的在担任第一副总理的时候,适逢由于过高固定资产投资引起的1993-1994年中国高通胀。朱镕基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铁腕实施紧缩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在1996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从1994年的24.1%降为零。其政策分寸拿捏之精准,不得不叹为观止。
其时,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热的一个主要代表为海南,广州以及广西北海等地的房地产热。这和现在蔓延全国的房地产热有几分相似。那次,经济软着落的代价就是四大国有银行新增数千亿呆账和坏账。然后,朱镕基在1999年其总理任内,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国有银行超过1.4万亿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处理。
在1998年朱镕基正式担任总理之后,继续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务院体制改革。他提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施政方针。一个确保,就是确保中国年经济增长达到8%,通货膨胀控制在3%之内,人民币不贬值。三个到位,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金融系统改革,大幅削减政府规模,把四十个部委减为二十九个,人员减少一半。五项改革包括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投资融资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投资融资方面要减少政府审批,住房制度变福利分房为市场化的住房供应,财税制度中要改革税之外的额外费用。最后要把机构精简和冗余项目省下来的钱投资科研,实施“科教兴国“。此外,经过艰苦的谈判,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中国进入世界自由贸易体系。
其在2003年退任的时候说,这些改革基本完成,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不错,从现在来看,在朱镕基退任的时候,已经为后任的经济高速发展搭好了台。可惜只是这个台子搭的很漂亮,唱戏之人已经变了。这台戏的味道也渐渐的变了,所以留下了很多遗憾。
现在朱镕基任内的这些改革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现在看来,很多改革没有朱想象的那么成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外资控制了中国的粮食加工业,使得食品价格不断上涨;投资融资制度改革使得中国股市变成“赌场”,银行成为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提款机”;住房制度改革使得房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医疗制度改革使得弱势群体就医越来越困难;财政税收制度及分税制,使得地方政府不断推高地价,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并进一步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即使国家也一直说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投入还是没有达到法定的4%。中国一直实施所谓“以市场换取技术”的战略;市场不断为外资蚕食,核心技术却没有掌握多少。
其实这些批评对朱镕基来说,不够公平,按照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他的这些改革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他任期只有5年。如果按照他的设想走下去,这些政策一定会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可惜中国在没有一个很好的法制背景下,掌权者都是机会主义者,借助制度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最近被处决的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撤职的铁道部长刘志军等就是典型的例子。改革变味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的改革一直需要强力的人来推动。如果朱镕基在任,以其铁腕或可推动其改革之一二。他搭了一个很好的台子,奈何唱戏的人换了。
“朱规“
上面只是从表层分析了朱镕基的政策。那朱镕基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或者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朱镕基口才很好,其演讲生动幽默,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观其众多演讲,我觉得其退任前的2002年11月19日在香港的演讲最为精彩,为其政策制定的经验作了精彩的总结。朱曰:“我在中国搞了50年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每一个脉动都了如指掌”。其言亦不为过。他说经济政策的核心为“结构调整”;主要的政策手段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两点构成了他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我认为这才是“朱规“的核心。
朱镕基主要政策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政策的混合,这也是美国近代经济繁荣的基础。宏观经济政策一般为(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公平收入分配;(4)稳定物价;(5)促进收支平衡。积极的财政政策是1-3点的保证。而按照佛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货币是中性,为了稳定物价,货币供给必须稳定。从经济学理论来说,他没有什么创新,但是其实际操作的经验却置的后世学习。
此外,中国作为高速发展的一个经济体,其经济增长点是不断变化的。同样,美国的经济增长点也在不断变化,这也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为了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在宏观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即所谓产业结构也要“与时俱进”。不过他也承认,结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
现代的经济学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可以由两个方面造成,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的革新。投入增加的增长是不能持续的。笔者在研究了120多篇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学术论文后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点的变化大概10年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大概10年一次。1978年到1989年的经济增长是由制度变化引起的;1990年到2000年是由国企改革和私营企业扩张引起的;2000年之后是由出口和房地产拉动的。到了2010年左右,出口和房地产这两个增长点的贡献已经很小。中国迫切需要寻找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而朱镕基的任期恰逢中国国企改革的周期以及出口增加和房地产周期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说,朱镕基在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是非常成功的,或者其运气很好,保证了其总理任内经济平稳增长,即经济增长速度保持8%以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以下。并为其后任的经济高速发展制定了非常漂亮的框架。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朱镕基作为一个经济政策的实践者是非常成功的。不过由于其强势的风格,其恐成为中国绝响。
“温随“
2003年温家宝担任总理以来,第一个任期基本上全盘接受了“朱政“,即朱镕基的政策。因为朱镕基已经搭好了台子,所以只要照本唱戏就行了。
从2003年到2008年,由于中国加入了WTO, 抓住了历史机遇,从外部以出口拉动经济发展,而内部借助住房改革的契机,以房地产拉动经济平稳高速增长。然而这样的经济结构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因为中国出口规模过大,导致了世界经济长期不能平衡;同时因为中国采取强制结汇制度,使得过大的外贸盈余变成了国内巨大的流动性,货币供给不断创新高,这进一步点燃了房地产泡沫之火。
这注定了“朱政温随“不可能长久。到了2008年,一场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使得中国经济出口扩大遇到很大的麻烦。
如果按照“朱规“的“结构调整”观点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精神,对于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本不需要做什么,或者至多小小财政刺激一下。以这次的国际危机为契机,逼迫国内的产业调整,为下一次经济腾飞作准备。因为,一方面,现有的出口结构已经很难扩张;另一方面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已经成了一个明显的“庞氏游戏“,这个结构必须要调整。
可惜,中国摒弃了“朱规”,制定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并积极推行所谓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其结果是地方投资膨胀,房地产泡沫进一步扩大,通货膨胀迅速升温,使得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中国的经济政策中的主要目标,“一个确保(确保中国年经济增长达到8%,通货膨胀控制在3%之内)“已经不复存在。
困境
现在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原有的经济增长结构已经变得不能持续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都是空前的。
短期来看,房地产价格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如果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杀伤力究竟如何,现在无从得知。虽然银监会说,中国的银行可以承担房价下跌50%。我不知道这个是如何计算的。如果房价真的下跌50%,我可以肯定中国的银行一定抗不住,中国的经济也会一蹶不振。因为经济是动态和系统性的,虽然房贷的总量不是很多,关键问题是银行有30-40%贷款是使用房子和土地抵押的,房价下跌导致这些违约才是恐怖的,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违约。
由于海量的流动性,使得现在中国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在政策选择上,现在的政府已经变得异常艰难。通常的手法应该是提高利息实的实际利息为正。但是,如果提高利息,房价泡沫就可能破灭,同时国有企业和薄利的制造业也难也承受;如果不提高利息,通货膨胀继续肆虐。正如元曲“寄征衣”所唱:“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任政府就是一个字“拖”,等待奇迹。通货膨胀涨一点,利息提一点。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中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政策机会。不过,如果还是保持实际利息为负,最后还是很难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也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如果物价上涨,就要求工资上涨,然后会带动物价进一步上涨。通货膨胀搞不好会变成社会问题。同时,这样泡沫会继续膨胀,最后的破坏会更大。现在处于困境中的日本在房价泡沫破灭后“遗失的二十年”的历史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1993-1994年海南和广西北海这两个地方的房地产泡沫就造成了四大国有银行数千亿的不良资产。这次的房地产泡沫是全国性,搞不好中国经济崩盘也不是天方夜谭。
长期来看,中国已经到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农村里面的剩余劳动力已经转移完毕。工资将在今后几年内大幅上涨。如果工人的素质不能提高,中国不掌握核心技术,随着资本向更低工资国家的流动,中国很有可能坠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经济发展停滞,失业率高企,社会动乱。墨西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时,计划生育造成的人口红利也即将完毕,从而开始成为“人口负债”。今后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会急剧增大。财政危机中的欧洲就是因为社会福利支出过大造成的,这不得不让我们警醒。
结语
现在看来,朱镕基作为一个经济政策的实践者是非常成功的。虽然,他的那些政策在实施时候,都已经走调;这也是他无能为力之处。在中国法制还不健全的体系下,这样的走调非朱之过也。同时,他对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的功勋值得名彪青史;他对经济调控分寸拿捏的精准为后世惊叹;其调控经济之思想之精妙必为后来者学习。
他在总结他的经济政策时指出其核心思想为“结构调整”;主要的政策手段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才是超越“朱政“的真正的“朱规“。可惜由于时代和个人的特征,其已成绝响。
他作为总理,只在任5年,不过为后任搭好了发展戏台,这确实很难得。其实,现在看来,后任最重要的两项任务应该是(1)建立维持“朱政“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使中国变成一个法治国家; (2)秉承“朱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提高中国科技水准,使得中国产业的结构顺利调整升级。可惜,后来者只是“朱政温随“,没有真正的“朱规温随“。
哥廷根大学助理教授 于晓华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