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山先生的错误和我的试解。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bluesea 于 2005-4-22, 07:31:34:


张远山先生的错误在哪里呢?我举另一个例子:一班7个人新来的工人
条件1:知道其中一个必姓张。
条件2:具体哪个只有到你们问到他才知道。(学生只有到考试时才知道)。

有人想了,如果6 个人我都问了,都不是,那第7个人我没问不就知道了吗?所
以第7个肯定不是,以此逐一推论......

这个逻辑在形式上和您的“考试悖论”逻辑有多少区别呢?也是“蕴涵”大海里的一根
针吧。你看看您的时间不可逆方法可以套得上吗?这就是您的错误,您从字面上去推,却忽
视了逻辑本身的形式问题。还记得我们以前关于杨先生的“古中国没有逻辑”的话吗?有的
人反驳说,我们语言里也有逻辑表现。可是如果不能把形式总结出来,这里推理往往解决不
了任何逻辑问题。

问题在哪里,问题在可能性上。当然说到逻辑的“可能性世界”显然依然和时间有点关
系但和您的时间不可分割,不可逆没关系。我可以在一个时间内问6个吗?可以啊,我对第7
个人说:无论我问你什么问题你都别举手。然后,我对后面6个说不是姓张的请举手。万一
6个都举手。我就踌躇来,我没问第七个呀。可是显然我已经知道了。

事实是,如果6个人都举手,我确实在预先知道了,第7人的情况。这种假设是成立,问
题的结论为“真”

逻辑是:

(谓语全称符号)6个人 问(我,6个人)-> 预先知道(第7人)

在我们这么考虑时。我们有没有问过6个人呢?没有。对吧。这个问题的结论,和“到底
哪个人姓张”一样,依然是存在可能性世界里,并没有成为现实对吧。(

再举,如果他第一次只问5人,上述全称符号还可以写吗?当然不能罗“问了5个人”显然
不满足“问了6个人”这个条件。这个逻辑得出“真”结论在他问5人时还能用吗?当然不能。

回到“考试悖论”的问题上去。我们先看学生最初得的结论:

是(星期四结束)-> 预先知道(我,考试)

读为“如果星期四结束了,那么我就预先知道考试了。”

问题是,在星期三时,这个条件满足吗?逻辑前件为假,后件可以推论出来吗?当然不能。
如果学生,硬套原先的假设结论,那就出问题了。

这样看问题是不是清楚了呢?不过我完全解答这个问题了吗?学过逻辑的朋友就会发现没有
。我尚没有给足形式化的推论方式。抱歉得很,我一时半会还真给不出,我正在翻“可能性世界
语义”的书,希望以后给出一个完整的解释。也希望各位帮忙大家继续海底捞针。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