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鲁迅与我七十年(选载八) 周海婴 祖母对周作人的看法   这里,我顺便说一说祖母对这个二儿子周作人的议论。当然,那时我还年小, 又远在上海,不可能亲耳聆听他老人家的谈话。但有一个人却是不时地听到过的。 她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俞芳。   关于俞芳,我想有必要做些介绍。也是绍兴人,她今已90高龄,退休前是杭 州市学军中学的校长。她是十二三岁时认识我父亲的,那时她们三姐妹由大姊俞 芬带领着从哈尔滨去北平求学,住在砖塔胡同61号她们家好友钮伯伯家里。由于 她们的父亲俞英崖和我父亲也认识,就与我祖母互有来往。砖塔胡同61号有3间 空房,正好那时周作人和父亲闹翻,父亲要寻房子搬出八道湾,祖母也不愿住在 周作人身边,便想到俞芳那个院子里这3间现成的空房,这样他们就成了同院而 居的近邻,由此愈加熟悉。俞芳入北平培根小学读书时,就是父亲为她作保的, 后来她毕业于北师大的数学系。   在此期间,每逢节假日和过年,俞芳姊妹经常去陪伴祖母喝茶聊天,5个年 头里,祖母写给我父母的家信算来足有100多封,平均每月两封,其中绝大部分 是俞芳代笔的。俞芳总是先拟了草稿念给老人家听,让她提意见修改内容和口吻, 誊清之后,老人家还要亲自过目,从不含糊。所以,俞芳从1923年和祖母相识到 1935年离开,足足有12个年头,对北平鲁迅的家事十分清楚,她是一位绝好的见 证人。   祖母在与俞芳她们聊天时,谈得最多的是二儿子周作人。老人家说,信子是 日本人,老二让着点可以,但过分迁就了。信子到了北平,做了当家主妇,得寸 进尺,似乎什么事都得听她的,否则就生气、发病,吵吵闹闹全家不得安宁。吵 闹起来还要发作晕倒,起初大家不懂这是什么病症,有一次恰好信子的弟弟羽太 重久在旁,他说这不要紧的,在日本东京也时有发作,等一会儿就好。可是这样 的次数多了,弄得老二也怕她,从此就处处顺着她,种下了信子飞扬跋扈的根源。 后来,信子将日本的父母弟弟接到八道湾同住,生活日本化,买东西只去日本铺 子。“九·一八”事变以后,局势稍有波动,信子就把八道湾门上的“周宅”门 牌摘下,换上“羽太寓”的门牌,甚至干脆挂上日本的国旗,表示这是日本人的 住宅。而周作人却安然自得。祖母为此叹道:“八道湾里只有一个中国人了。” 又说,老二如此昏聩!羽太家庭经济困难,寄些钱去接济是可以的,但把他们接 到八道湾来住,就很不妥当了。   “七·七”事变前,祖母对俞芳的姐姐俞藻说:“我真为老二担心,现在教 育界开会的消息,报纸上很少有老二的名字,恐怕他对抗战的态度不坚决……” 说这话时心情很沉重。   父亲逝世的电报到八道湾,周作人找了宋紫佩先生同往西三条告诉祖母。事 后,祖母对俞藻说:“那天,老二和宋紫佩来,我心里已猜想到不是好兆头。心 想,大约老大的病更加严重了。及至得知老大已经过世,我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 击,悲痛到极点。只觉得全身颤抖,两腿抖得厉害,站都站不起来,只好靠在床 上说话,但头脑还是清楚的。我说,‘老二,以后我全要靠你了。’老二说: ‘我苦哉!我苦哉!……’老二实在不会说话,在这种场合,他应该说,‘大哥 不幸去世,今后家里一切事,理应由我承担,请母亲放心。’这样说既安慰了我, 又表明了他的责任。”祖母气愤地说:“难道他说苦哉苦哉,就能摆脱他养活我 的责任吗?”   这些都是俞芳告诉我的。    建人叔叔的婚姻   建人叔叔的婚姻坎坷而辛酸,我曾听母亲讲过。但翻看有关资料和回忆文字, 这方面都有所回避。   一切都要从羽太信子说起。周作人讨了这个日本老婆竟“乐不思蜀”,不想 回来了。还是父亲费了许多口舌,还亲自到日本“接驾”,他们才全家回到绍兴 定居。从此一个人在北平挣钱,每月寄回所得,以供养绍兴一家人的生活,包括 周作人和他的老婆。为了让信子在家中有稳定感,便把经济大权交到她手里,让 其主持家务。也许她自知出身平民,起初还有自卑感(她原是父亲和周作人东京 留学时寄宿房东的女儿,专事打扫一类杂务。这是父亲同学告诉我母亲的)。但 随着看到家中老太太(祖母)和朱安都放权,又不以尊长的身份约束她,那种要 完全主宰周家的野心就此逐渐膨胀起来。   那么,周作人在家中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呢?这从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当时 家里有一个男管家齐坤,他采购家庭日用品,往往报虚账,连买双周作人穿的布 鞋都加了不少码,从中“揩油”。日长时久此事泄露出来了,要向周作人讨个主 意是否该辞退他。周作人沉思了一会儿,竟答复说:“辞退他对我日常生活的照 料没人能替代得了,还是留着吧。”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家里是百事不管的,他 只要自己过得舒适安逸和书斋的宁静。为此他对羽太信子听之任之,处处姑息迁 就。   不过羽太信子虽然有心控制一切,她在周家毕竟势孤力单。于是想到身边需 要有自己贴心的人。待她怀了孕,便提出要让她的妹妹芳子来华照料。芳子小她 姐姐9岁,还是个不懂世事的小姑娘。据熟悉内情的俞芳告诉我,其实芳子起初 并不愿意到中国来。因为她知道自己姐姐的脾气,任性、自私、跋扈,还有“歇 斯底里”症,常常无端发作,难以服侍。可是考虑到家境困难,姐姐又连连去信 催促,还汇去了旅费,这样,才在犹豫拖延了两年之后,才由胞兄羽太重久陪同 来到绍兴。没想到这里的生活起居大大优裕于日本的家,这自然使她乐于在中国 生活了。从此,羽太信子得到妹妹无微不至的照顾,芳子对她的任性和跋扈也总 是逆来顺受。与此同时,芳子的性格也渐渐起了变化。她本是无知软弱的人,但 在信子日长时久的熏陶之下,思想行为渐渐有了姐姐的影子,这也许就是她后来 那样无情对待叔叔的根由吧。   羽太信子在生活上再也离不开这个妹妹了。为了让妹妹能够永远留在身边给 自己做伴,像使女那样服侍自己,并使她对自己有所依赖,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周 家内部解决芳子的终身大事。家里恰好有个尚未成家的小叔。虽然在她看来这个 小叔子性格软弱又没学历,不能挣大钱,但总比嫁给陌生人进入陌生的家庭好得 多。开头,信子的谋划未能实现。那时建人叔叔正与小表妹(舅舅的女儿)感情 颇笃。可悲的是这个小表妹后来患病不治而逝。建人叔叔非常悲痛,亲自为她料 理丧事。这就给了信子实现计划的机会。终于有一天,她先用酒灌醉了建人叔叔, 再把芳子推入他的房间,造成既成事实。因此,后来父亲对母亲谈起叔叔的这桩 婚事,说是“逼迫加诈骗成局”的。这事对于周作人,若说他没有参与,从事理 推想应该是否定的。因为哪怕他对此有过些许异议,原是很容易被阻止的。但最 终老实的叔叔还是被引入了信子的圈套,并从后来周作人对自己亲弟的所作所为 可以看出,他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应该实事求是说,建人叔叔与芳子不能说丝毫没有感情基础,结合以后生活 上相互慢慢磨合,又互教汉语日语,并且很快有了孩子,应该说婚姻还是美满的。 但信子并不把妹妹成家放在眼里,仍要她像下女那样守待在身边。直到晚上,仍 不让她回房去照料自己的孩子,而要建人叔叔去抱去哄。信子甚至把建人叔叔也 当佣人看待,支使他去烧茶水,动作稍慢就信口训斥:“慢得像虫爬”、“木乎 乎,木手木脚的中国人!”叔叔老实,看在夫妻情分上,总是忍耐着。不料到后 来,由于信子的不断的挑唆,连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缝。   有关这方面的情况,除了婶婶王蕴如,很多是俞芳告诉我的。如前面介绍的, 俞芳长时间陪伴我祖母,又是邻居,所见所闻,应当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再说 祖母是一位和蔼、宽容、大度的老人,她的看法应该被认为是客观可信的。俞芳 和我通过多封信,时间在1987年,那年月还比较有顾虑,不晓得披露的时间是否 成熟,就此搁置下来。现在我就将它公诸于众吧。   那是全家从绍兴迁到北平八道湾后的事,已属而立之年的建人叔叔由于没有 相当的学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了提高自己,他到大学去旁听社会哲学 方面的课,一边阅读各种进步书籍。但他在八道湾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信子 的心目中,他只是个吃闲饭的“呒作头”,整天指桑骂槐,她还大声告诫自己的 孩子,不要去找这两个“孤老头”(指父亲和建人叔叔),不要吃他们的东西, 让这两个孤老头“冷清死”。连建人叔叔去北大听课也冷言冷语,说什么“这么 大年纪还要去上课,多丢人……”,甚至自己的妻子也当面侮辱叔叔。这是俞芳 亲眼目睹的。她这样告诉我:有一天周作人夫妇和芳子要出去郊游,三先生(指 建人叔叔)要同行,当他刚要迈入车子,芳子竟然斜着眼冷冷地说:“你也想去 吗?钱呢?”在旁的周作人竟不置一词。对此建人叔叔实在忍无可忍。    叔叔的南下   父亲支持弟弟在北大进修,感到弟弟在这种家庭难以熬下去了。他们夫妇之 间,已丧失了共同生活的基础,也许让弟弟外出寻职业会好些。为此他向蔡元培 先生写了求职信。   就这样,叔叔只在北平待了一年半,便孤身一人南下了。他先是在杭州教了 几年书。后来父亲给蔡元培先生的信有了着落,被安排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叔叔为了保住这个饭碗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不敢稍有懈怠,还经常带稿子回 家加班熬夜。   在上海的生活稍为安定之后,叔叔就给妻子芳子去信,让她携带子女来上海 共同生活。但这事却遭到信子的百般阻拦。她吓唬芳子:你们几口子住在八道湾, 有大伯二伯养活你们,吃喝不愁,住的又宽敞,又有院子可供孩子玩耍,如果你 们去了上海,建人一个小职员,不会有多少收入,上海的物价又比北京高,你们 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诸如此类。信子竟然还这样说,你替他生了儿子,已经 尽到做妻子的责任,没必要再去跟着一起吃苦了。总之,她要把芳子扣在身边, 永远做她的贴身使女。而芳子本是个没有主见的人,竟听从了姐姐这些“知心” 的话,决计留在北京,甚至去上海探望一下丈夫也不肯,即使祖母出面几次三番 地劝说,她也不从。从1921年到1925年,他们之间这种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就这 样拖了整整5年。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