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陈村注:下文来源于《“鲁迅传”创作组访谈记录》。鲁迅传创作组整理。 制作者:上海市电影局,天马电影制片厂。1960.6。   原书为手工刻钢板蜡纸的油印本。目录4页。正文201页。   原文标点极不清晰。原文错讹如“见介,冯有兰,毛文水,邦闲,回文系, 全隻,张竹霖,一顶桥”等亦照录。   输入、校对:陈村。2004.6.26。   p.150   访问沈从文同志记录   1960.4.24   (一)   胡适实际上很浅薄,他的一些文学上的见介和几位大弟子一样的,他发表什 么,提倡什么,有时候自己也莫明其妙的。他一会儿忽然想搞“水经注”,一会 儿又忽然想收洋火盒子了。非常浅薄无聊,他连卞之琳的十四行诗也读不懂的, 他从来不敢想过搞中国文化史,在文学上也没有什么抱负,因为他本身没有多大 能耐。他看了他的学生冯有兰的“中国哲学史”,吓得连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下卷”也不敢写了。   他是依靠控制庚款起家的,惯于吹捧,到处拉手,周旋于英美公使、买办、 政客、军阀、官僚之间,吹拍逢迎,他靠了用庚款津贴的几个大学,以及中央研 究院等机构,成为学界一霸他是“对内学阀,对外买办”。   他的一些弟子,靠了他庚款的势力,分布国内,像罗家伦长燕京大学,傅斯 年打入研究院……胡适每年要做一次生日,分布在各地的弟子都赶来贺生日。他 的弟子,想利用胡适这个买办去国际上走走,都对他捧场。   胡适当时他不想做官,因为做官不上算,做了什么长,一有变动就要下来, 他想造成在野名流地位,自己执牛耳,和英美密切联系,靠庚款,抓学会,名利 双收。   胡适在上海时,住极司非尔路三号,每天要接见许多客人,外国的多,中国 的也不少,谈论天下古今,言不及义,应酬时连声“嗯、嗯、嗯”不时打哈哈, 谈到一些小问题,眉飞色舞。到晚上,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尝试集”之类的新 诗来自我欣赏,以为是最大的乐趣,有一次客人走后,他拿一首“我就来了”的 新诗在灯下念,得意死了。   p.151   胡适曾加入扶轮社(是否是“三K党”,不知道)   胡适的老婆江氏爱打牌,罗家伦,傅孟真,梁实秋之类为了要讨胡适欢心, 就常去陪她打牌。傅斯年是胡适最大的走狗,经常跟胡适回家去和他太太打牌。 还有一个毛文水,为了要进身,不惜走内线。   胡适对事的处理能力也不强的,他在中国公学当校长时,许多学生反对他。 中国公学中华侨多,当时也很活跃,陈波儿也是那里出来的。后来控制很严,拿 了鲁迅的“呐喊”红封面要被没收,有一次拿了一本马寅初的书,也被没收了。   李石曾和胡适是死对头,勾心斗角都为争权夺利。李石曾和张静江吴稚晖朱 家骅是一伙,朱家骅是张静江的外甥,中英、中法、中比、中德都在他们手里。 中美则在胡适手里。两派争夺很厉害,李石曾有政治力量,李有吴稚晖靠山。李 石曾是做国际间谍则不知道了,但在国际上是有势力的。李石曾要搞胡适,故意 把胡适向宣统请安的条子公布出来,条子上写:   “臣胡适,今天有事,不能请安。”   胡适和丁文江是老关系,因此孙传芳等军阀也捧他,当时一些军阀,甚至阎 锡山也来捧他,他们当他如梁任公一样,希望胡适能对他们“邦闲”。   胡适在政治上提出来的一套完全是抄袭英美的。国民党讲训政,他讲宪政, 结果被国民党大骂一顿。   他抽香烟,但不会跳舞,他说:“我不跳舞,沾了便宜,可以讲话。”家里 雇用一个厨子,一个车夫。   陈源是阴性人,表面上不声不响,在肚内做功夫。当时和王世杰、高一涵、 彭学沛等编“现代评论”。此人现在联合国文化什么会驻英国的机关内做事。三 年前和凌叔华闹翻了,   p.152   凌去星加坡教书。他们有一个女儿,译意风的翻译,嫁一个英国人,前不久 凌叔华回来过一次,现在回英国了。陈源没什么大本领,不及王世杰。   办“新月”时,胡适、王造时、罗隆基、潘光旦、梁实秋等经常在一起开会, 那时闻一多去武汉大学教书了,闻在武大当过回文系主任。   徐志摩跳跳打打的,他是一个花花公子,不像梁实秋有一套,文学主张都是 梁实秋提出来的。   我在“现代评论”社做做收发,九元钱一月。邵启文(?)在那里当会计。 我的第一篇小说“锯子”是在“语丝”上发表的。   (二)   王平陵搞民族主义文学办“文艺月刊”失败后,就所有书店派一个编辑去, 现代书局派去李赞华,主要打手就只有一个王平陵。   张道藩在南京开文学作家大会,400多人,真正写的只有几个人。   那时文章,找不到地方发表。胡也频死后,丁玲的“在黑暗中”卖给开明只 卖了100元钱,冰心出集全隻,讲好200元一月,也没有送去。那时出一部小说, 大约一百元左右,许多作家就故意把短篇拉成长篇。当时“东方杂志”到处拉小 说稿,稿费特别高。   (三)   鲁迅在教育部当科长,管社会教育司。每月三百元钱。有一个教育部的听差, 名叫老董,此人现在还在,当时整天见鲁迅的,现在已八十多岁了。他见过庚子 年如何打进来,德国兵   p.153 如何杀人。他有一次溜进颐和园,曾偷爬在德和楼上瞧慈禧在看戏。   鲁迅当时到北海,什刹海去时,那里热天全是旗人,女的梳高头,面上涂脂 粉,还有在玩把戏的,几里路长的看画棚子每天像庙会一样。   当时路上有土轿子,有2个骆驼抬一顶桥的,还有镖局小饭馆和茶店内有 “莫谈国事”的招贴,西直城门一带都是石头地,后来被张竹霖的军队将石头掘 起卖掉了,还砍了路上的大杨树卖,颐和园的松树林也被他们砍掉的。   当时凡是代保管的,都可以出卖,庙台管理所将天坛几万株松树砍卖了,还 把庙宇的砖瓦都拆卖。   教育部靠善本书抵押,外交部靠借外债,拿回扣,这是公开的,故宫的盗宝 案也是有名的,一件海龙袍定价一百元,把故宫的金器当原料出卖。最好的东西, 定了低价出卖,先由院长,处长,科长,小职员,一级一级拣下来,是变相的盗 窃。   北京当时有十种声音:小羊号,磨剪刀的,算命的,小堂锣,卖羊头肉(声 音非常阴暗),人面饽饽,骡子叫,晴天放鸽子的铃声,小铁匠吹打……可以充 分点缀出“冷”的景象。   北海桥两边是高高的围墙,不能看北海和中南海的,故宫前的马路又脏又破 烂。中山公园内有克林德碑。公园里有许多人手拎鸟笼,手内弄胡核盘着玩。小 馒头铺前面挂一个鸟笼子养一个很好的百灵,叫得很好听,主人的态度非常好, 大肚子生几根毛,头剃得光溜溜的。女人出外见了熟人,两脚一绑,身子一偏, 向人请安问好,“你好,我好,妈妈好,姑妈好,婶子好一直要把所有的亲戚都 “好”完了,才分手告别。   历史博物馆有几张图,可以看出晚清到民国的风俗,市场情况:一、南巡圣 典图,二、潞河督运图,三苏州繁华图。 (XYS200406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