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只有鲁迅在受苦——读《鲁迅的最后10年》   丁国强   林贤治是近年来一直执著于对五四精神特别是鲁迅风骨的心灵探寻。他的文 字充溢着启蒙时代的人文追求和对独立、自由的不懈叩问。燃烧着对抗世俗的勇 气和激情,全然不同于那些靠炮制论文来换取职称之类的体制内利益的学术寄生 虫。他的新作《鲁迅的最后10年》其实是一本精神传记,记叙了一个博大、沉重 的灵魂在现当代中国所经历的激动、感怀、共鸣、误解以及扭曲。林贤治说鲁迅 给世间所带来的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这是一个叛逆 者给我们留下的残缺却深刻的记忆。   林贤治没有重复那些所谓的“鲁迅研究专家”若干年来所形成的看似逻辑严 密实则空洞无物的结论。将鲁迅概念化、公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肢解和异化的过 程。鲁迅所展示给世人的是“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 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人生,然而,人们却出于各自的目的给鲁迅戴上了五花八 门的面具。鲁迅的力量在于真实,这种真实源自生命内在的抗拒,抗拒“中国向 来的老例”,抗拒“西崽相”,抗拒帮忙和帮闲,抗拒麻木的看客心态。一生傲 然独立的鲁迅从不姑息黑暗,决不“将纵恶当作宽容”,用“最坏的恶意”和入 木三分的骂来表白着自己的毫不留情和“不识时务”,遗憾的是,他不能阻挡身 后的涂脂抹粉和功利曲解。尽管《鲁迅全集》在焚书坑儒的“文革”中没有遭到 毒手,但是,却被彻头彻尾的政治化、工具化。一些个善变的研究者见风使舵、 随波逐流,将“鲁迅研究”演变成一门无赖的学问。这其实也不奇怪,具有强烈 的自由意志的鲁迅先生注定是无法复制、无法描述的。   一个同鲁迅的人格、精神境界、人生态度相去甚远的人,无论他如何饱读诗 书,操纵着怎样大的话语霸权,都终归是与鲁迅相隔膜的。   鲁迅的最后10年是不合作的10年,是孤军奋战的10年。在专制和残暴的政治 空间中,鲁迅对那些暴发户的革命新贵和靠杀人起家的政治流氓,冷眼相看,恨 之入骨。不愿当“暴君的臣民”的他对统治者所炫耀的“治绩”自然是持怀疑和 否定的态度。对政治的绝望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清醒。政府在压制言论,草菅人 命,它所造成的许多血和许多泪令鲁迅无话可说。鲁迅对残暴政客的种种恶行是 无比愤怒的,所以,他“论时事不留面子”。鲁迅的“不满”不仅仅是对“一党 专政”的国民党独裁政府的反抗,也是理性精神和公共关怀的体现。鲁迅在断言 中国不存在俄国那样的“智识阶级”的同时,也在竭力担当着精神界战士的职责。 没有鲁迅这样不停地与黑暗捣乱的思想者,当权者会更加肆无忌惮,而奴才们则 睡得更加香甜。惊闻毛泽东在打右派期间的一九五七年七月回答“鲁迅如果现在 还活着”时所说要么默不作声要么是被关在牢里还要写,我深深地感到,鲁迅是 一个全方位的不合时宜的人,是一个永远的“异端”。他从没取悦于时代和权力 者。这种独异性决非一时的兴起,而是一种敢于面对歧路和穷途的精神力量。这 些年来,我们虽然一直把鲁迅这个名字挂在口头,但是,却却从来没有好好地思 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容得下鲁迅?我们总是在用叶公好龙的 态度谈论鲁迅,一面“学习”着鲁迅的文章,一面又一往情深地充当着奴才、看 客或者扮演着阿Q的角色。   鲁迅是个不讨好于世俗热闹的人,他的目光太犀利了,一眼就能看穿“招牌 虽换,货色全旧”的鬼把戏。对于创造社所鼓噪的“革命文学”,鲁迅也平静地 道出了其本质:“新装瓶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鲁迅这样扫人家的兴, 决不是无事生非。对黑暗的拷问,对正统的颠覆,使他远远地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那些“瞒和骗”的东西与他“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品质格 格不入。鲁迅只是按照自己对现实的正视表达了一位启蒙思想者的真诚而已,在 不经意间捣毁了许多个骗局,给麻痹和健忘的人们下了一剂猛药。鲁迅的呐喊大 都是内在的,决不是空洞的口号和空虚的喊叫,即使是激烈的谩骂,也透着一股 沉郁、冷峻的气息。鲁迅戳穿了许多演戏者的鬼把戏,制止了他们向权势转化的 进程。鲁迅的伟大在于他不是用一种话语霸权来取代另一种话语霸权,他甘当失 败的英雄,单身鏖战的武人,抚哭叛徒的吊客。他在同论敌的争执中是坦荡的, 没有预谋,也没有圈套,甚至连自我保护都没有。他在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 中夯实着自己的精神根基。丰富着自己的精神血肉。   坚守独立性的鲁迅是一个坚硬的存在。他自称是“无所属”。他排斥主义、 派别、山头和堡垒。在那个“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的变幻时代,鲁迅执著 地选择了孤独。他用这种近乎自我折磨的方式对抗着传统的习惯、惰性和压力。 他所运用的批判尺度来自自我的价值确认。鲁迅的价值关怀超越于时代,超越于 个体,是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对生命自由的呼唤。不少人对鲁迅的骂人有这样那 样的看法。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鲁迅从来没有把笔锋对准无刀无笔的弱者。 也许正是鲁迅的苛刻挽救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不可救药的奴性和软弱。鲁迅的 发言不是向着宿敌,向着论战的对手,向着莫名的谩骂与攻击,而是向着几千年 的吃人史,向着空旷的“无物之阵”,向着整个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所以,鲁 迅的声音,无论何等的刺耳,何等的尖刻严厉,何等的不留情面,何等的冷峻光 寒,我们都没有理由拒绝。鲁迅的文字是上千年的奴隶文章中的“另类”,他在 文网中艰难地挣扎着。他的存在让文坛上的看热闹者和苟且偷生者失去了分量。 生前“招人憎恶”的鲁迅,逝后虽然真真假假的赞美声四起,但不能阻挡的一重 真实是,鲁迅的声音让黑暗的心灵受到震撼。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促进旧物的死亡, 可是,这旧物的势力远非一介书生所能摧毁的。正如林贤治所说:“然而旧物仍 在,他们依托时代的新人而进入重建的秩序之中。知识分子不是依附官方就是纳 入革命组织而群体发声,组织之外的个人则沉默无语。”鲁迅的意义在于其象征 性。他打破了“普遍的做戏”的虚假氛围,让“发热昏”者醍醐灌顶,让插科打 诨者自找没趣,让麻木的看客觉醒。这种悲壮的努力即便是遭受了敌人的攻击、 不知名者暗地里的中伤、自己营垒里蛀虫的噬咬,也从未停止过。这一点在他的 最后10年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孤独地抗争着,为着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难怪闻 一多说:“只有鲁迅在受苦,我们在享福”。(《在鲁迅逝世八周年纪念会上的 讲话》)   (《鲁迅的最后1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定价: 23.80元) (XYS200310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