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怪圈内外看鲁迅 李林荣   在这两年议论鲁迅的一片喧哗声中,最响亮的,仍然是所谓"贬损鲁迅"和"保卫鲁 迅"这两种声音。这是两种在鲁迅身后的66年间每隔若干年就要轰鸣一阵,至今听来实 在已经不能给人多少新鲜感的声音。   现在,最近的这阵"贬鲁"和"保鲁"的声浪开始消退了。但是,谁说服了谁呢?依我 看:论争的声音小了,不是因为已然达成了什么共识,而是因为大家又找到了比在鲁迅 120周年寿辰之际谈论鲁迅更加时髦、更加有趣的新的话题。要想再次领略大家都来谈 鲁迅的热闹场面,恐怕得耐心等待鲁迅130周年寿辰了。   鲁迅依然寂寞,虽然他有向来为某些人所不满的"伟人"和"民族魂"的头衔。   鲁迅的著作依然寂寞,虽然已经有那么多的人,通过朝它们吐唾沫或给它们刷油 彩、洒花瓣,而博得了时代的青睐、众人的欢呼,甚至一跃而跻身为文坛学界可敬畏的 名流。   无论是出于怎样的用心,无论是"贬损"还是"保卫",对存在于历史中的鲁迅,其实 都不能有任何改变,因为死者既无法为自己辩诬,也无法谢绝别人追加给自己的冠冕, 更无法适应着别人的褒贬,而巧妙地对自己的言行做派进行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调整。" 贬损"和"保卫",终究只不过是活着的人们之间的事。"贬损"者的小聪明,只有在心思 疏阔的"保卫"者的映衬下,才能显露出来。而"保卫"者坚持维护鲁迅"伟人"形象的迂 执,实质上也只是在与"贬损"者千方百计总想翻新鲁迅的形象,以至不惜为此而故意将 鲁迅矮化、妖魔化的这另一种形式的迂执同步消长、相互伴生的过程中,才会产生一定 的实际意义。   回顾鲁迅被接受、被研究的进程,只要我们的视野足够开阔,就不难发现:以"保 卫"鲁迅者始,而以"贬损"鲁迅者终,和以"贬损"鲁迅者始,而以"保卫"鲁迅者终,这 样的情况在我们对于有关鲁迅的一般评论和专业研究成果的认识道路上,是经常出现 的。如果我们不满足于用所谓"螺旋式上升"之类的套话来轻描淡写地解释这种情况,同 时,也不想过于懒惰地把我们自己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归因为认识对象的神秘性,那么, 这种看起来事关问题本质的"贬损鲁迅"和"保卫鲁迅"角色变化,显然很可能只是我们在 认识、理解和评价鲁迅的问题上掉进了循名不责实的怪圈。   套用鲁迅的表达方式,这种怪圈就是:鲁迅、反鲁迅、反反鲁迅、反反反鲁迅、反 反反反鲁迅、……   作为这个怪圈形式上的中心,"鲁迅"本身究竟如何,实际上已经并不重要。"反", 才是这个怪圈的全部奥妙所在。也正是从"反"的策略、技巧和旨归的时代色彩的轮换 中,我们才得以形成一种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和研究是在持续不断地趋于进步的感觉。   然而事实上,在"反反反……"的怪圈里,所有环节的"反",都只能停留在同一认识 层面。而这一认识层面的基准,则完全取决于最初一个回合的正反交锋(在认识和评价 鲁迅的问题上,我以为这一最初回合中的"反",主要是经由1920年代末期"创造"、"太 阳"两社的"反"鲁而体现的),此后的一系列"反",充其量仅可能成为对于这一认识基 准的细节性的拓展和补充。尽管在这里,也许并不需要作结论说:我们以往对于许多所 谓在鲁迅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其实做出了过高和过于乐观的估价。但 至少可以说,"反反反……"的思维方式,不仅不是接近鲁迅的唯一有效途径,而且也不 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途径。   在学术思想领域和非关所谓道德底线或民族大义的日常的生活观念世界里,任何人 都有权利对流行或权威的论点保持自己独立的态度。但这种独立的态度,决不等同于以 "反反反……"的形式表现的这种简单的逆向思维。它不能给我们带来比它所"反"的那一 面更深刻、更完整的新的认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长期以来,受一种不知由自何处的 观念的影响,鲁迅和他的著作,特别是他的杂文,在他的许多"贬损者"和"保卫者"那 里,被不约而同地解释成了一种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特色最突出的"反反反……"思维的 人格和文字代表。   --对于愿意持以上见解的人们,我不敢质问他们到底认真读过鲁迅的多少作品,但 是我能断定:他们一天不从"反反反……"的认识迷障里跳出来,他们就一天也不能摆脱 他们对鲁迅及鲁迅作品的成见。而带着成见,即使去"认真"地通读了《鲁迅全集》,他 们最多也只能看到他们读作品之前本来就想看见的那些东西。不必说,这些戴着有色眼 镜来看问题的人,也一定不会认同这样的说法:鲁迅自己的全部作品,是远比其他任何 一位作者、任何一种版本的鲁迅传记或鲁迅研究成果都更为真实可靠、信息含量也更为 丰富完整的鲁迅人格的化身。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