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鲁迅先生遇到鬼了吗?   文\西风独自凉   近十来年,鲁迅先生悄然从官方话语中引退。政治本是鲁迅不堪之重负,走 下神坛对鲁迅是好事。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鲁迅值得所有读书人学习之处 就在于他对权力的高度警惕和彻底的批判、怀疑和抗争精神,他的道德勇气和特 立独行的姿态代表了知识分子良心的深度。在关于历史和传统的争论中,我看见 了袁伟时;在人性的解放中,我看到了李银河;在科学与伪科学的论战中,我看 见了方舟子;在欧洲面对现代文明的威胁一片犬儒之声的时候,我看见了“我会 至死和他们一起战斗”的法拉奇···是的,从这些人身上我都看到了鲁迅的影 子,看到了大陆、欧洲知识分子的良心.   随着文化反思的深入,一些很有影响的学者也误入歧途。〈朱学勤伪造鲁迅 遗嘱 〉、〈方舟子:有人对着鲁迅“叫春” 〉、〈朱学勤的思想长版〉、〈文 化小丑朱大可〉等文章驳斥了针对鲁迅的种种肆意的曲解、谩骂和攻击。最近, 被一些媚体和学者恶捧的夏志清,居然说出“《肥皂》里的老头就是他(鲁迅) 自己”这样的昏话(见〈夏志清老糊涂了吗? 〉)!   感觉我们从一个“洗脑”的误区又进入了一个“反向洗脑”的误区,即肯定 过去所否定的,否定过去肯定的:从把鲁迅捧上神坛的政治,到意欲从思想和艺 术全面否定鲁迅的民间,鲁迅越来越面目不清。朱学勤把鲁迅的“国民性改造” 与“希特勒之所以能上台,是得益于这一条思想脉络的,文化革命之所以能发生, 也是得益于这一思想谱系。国家社会主义(简称纳粹)推行种族清洗,是有文化 “理由”的:为净化国民性,不得不然”扯到一起;朱大可也认为:高长虹、胡 适、施蛰存、梁实秋等“所有这些遭受鲁迅仇恨的人士,包括周扬本人,以后大 都成为政治迫害运动的下场可悲的牺牲品。”   鲁迅所谓“国民性改造”以及著名的拿来主义,不过是要铲除传统文化中的 糟粕,这与由政治斗争引发的文革以及要从肉体上消灭“劣等”民族的法西斯算 得上是同一“思想谱系”吗?我还想请教,“鲁迅为之谋职,解放后被镇压的国 民政府县官如荆有驎”(见〈陈丹青:鲁迅是谁?〉),鲁迅先生的朋友为何没 有升官发财,反而也遭到了不幸?账也算到鲁迅的头上?   熊培云在〈20世纪流血,21世纪流汗——我看胡适、鲁迅、启蒙、民族主义 及中国文艺复兴〉里更是直截了当:为了中国人集体理性的成长,不必将鲁迅这 根“光棍”举得那么高,更没有必要当作旗帜。我说鲁迅是条“光棍”有两个原 因:其一、鲁迅一辈子被人当作棍子用;其二鲁迅骂了一辈子人,一个也不宽恕, 他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荷戟彷徨的光杆战士!   鲁迅遇到鬼了吗?好在先生不怕鬼,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遇到几个小鬼也不打 紧。鲁迅精神的实质不是“一个都不宽恕”,更不是什么文化法西斯,对民族命 运的忧虑、对染缸文化的清醒认识,对国民整体性“愚弱”的愤恨,俯首甘为孺 子牛对权力说不的道德勇气,对苦难的敏感和体味个体生命的尊严与孤绝----- 这,才是鲁迅精神的实质。   被政治利用非鲁迅生前所愿:鲁迅对冯雪峰(左联负责人)笑言:“你们胜 利了,我第一个逃跑。”,时任中共宣传部长的李立三要求鲁迅用实名批评蒋介 石,也遭到鲁迅明确、坦荡的拒绝。而鲁迅生后,毛泽东则明言:(鲁迅)无非 两条路,要么闭嘴要么坐牢。毛知道,鲁迅非常鄙视没有气节的知识分子,说话 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鲁迅最后的底线。   除了思想的攻击,还有对鲁迅艺术成就的质疑。王朔居然说鲁迅作为大师, 只靠几篇杂文,有欺世盗名之嫌。他没看过《鲁迅全集》不要紧,不了解鲁迅对 中国和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也无所谓,但他说话的语境,让我怀疑他是不是上菜 市场挑大白菜来了,还论斤头?那就论斤头好了,祥林嫂的一声叹息、阿Q画个 圆圈便远远超过王作家几百万字母性拯救男性的通俗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全部分量。   李泽厚:鲁迅对世界的荒谬、怪诞、阴冷感,对死和生的强烈感受是那样的 锐敏和深刻,不仅使鲁迅在创作和欣赏的文艺特色和审美兴味(例如对绘画)上, 有着明显的现代特征,既不同于郭沫若那种肤浅叫喊自我扩张的浪漫主义,也不 同于茅盾那种刻意描绘却同样肤浅的写实主义,而且也使鲁迅终其一生的孤独和 悲凉具有形而上学的哲理意味(见〈李泽厚:鲁迅才是真正的深刻与伟大 〉)。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是鲁迅的思想性,对先生高妙的小说文字反倒有些冷 落。〈孔乙己〉平淡中见真章,通过1个孩子的视角表现饱受染缸文化毒害的腐 儒,可怜可悲,深刻地揭示了染缸文化反人性和吃人的本质。《祝福》:再可怕 的痛苦,人民也能习惯,而知识分子的懦弱、无力与哀痛也象窒息人的社会空气 一样弥漫开来。鲁迅就能写得那么平易、节制,写得那么好。所有的痛苦、辛酸 与挣扎,都隐于字里行间。忆苦思甜也许更能催人泪下,但那不是艺术。艺术能 穿越时空,让各阶层各种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感同身受,是天才的想像力、表现 力对人类精神活动的升华。   先生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 也是枣树”,为木心所激赏:就只这几句,已是使我认知天才之迸发,骤尔不可 方物。当“秋夜”被选入国文课本后,全国中学教师讲课时都为难了,怎么也无 法解说这两句的巧妙,为什么不是“有两株枣树”,而却要“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呢,孩子们哈哈大笑,鲁迅先生不会写文章——这是鲁迅的得意之笔,神来之笔, 从没有人用过此种类型的句法,乍看浅白、稚拙,细味精当凝练,这是写给成年 人老年人看的 ——在文学上,凡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思维和意象,字 句的功能就在于偏要绝处逢生,而且平淡天真,全然口语化,令人会心一哂,轻 轻带过,不劳注目(见〈虔诚的阅读才是深沉的纪念〉)。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平淡的口语的,也还带了一丝悬念,另一株 是什么树?因为“可以看见”,可以感觉到作者视线的移动: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现场感不必声嘶力竭,先生高就高在这里。汉语经过他以及新文化运动群雄的打 磨而重新焕发了光彩。   和故乡有关的歌曲汗牛充栋,印象最深的还是〈鹿港小镇〉和〈弯弯的月 亮〉,除了心伤的游子和对故乡情状动人的描画,还有对城市文明以及故乡的批 判:“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写故乡的 文章更多,最爱还是鲁迅先生的〈故乡〉,悲凉中有欣慰,孤独里有感伤,美好 的回忆亦因儿时伙伴相见的拘谨呈现出教育、文化的巨大落差,个中苦涩一言难 尽: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 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 的悲哀。   啊啊,鲁迅先生的文字之美之陡峭、自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凝聚,俨 然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还有待于我们去予以充分地挖掘、探寻。 (XYS200701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