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鲁迅的“庙” ljg 那天不知哪来的兴致,同朋友到绍兴古城走了一趟。目的只想到鲁迅纪念馆坐一 坐,顺便逛几家书店,淘几本书。前几次来书的收获最大,这也就成了一种好印 象。好在轻松而来,下了火车,一路走下去,凡有书报的店铺都进去走一遭,到 了鲁迅纪念馆已是中午。在纪念馆大门买了票,是联票,含纪念馆、三味书屋和 百草园三处,先进了纪念馆,重温一遍鲁迅的足印。不过读多了鲁迅的著作和了 然了更多鲁迅时代的旧事后,纪念馆的陈列就显得有些离鲁迅先生远了点,极左 时代的印记未免太浓了。在今天的人们的视线里,鲁迅的枯燥与这种概念化的引 导不无关系。一边走一边嗟叹,朋友说真该把今天的时间用来重读鲁迅,而不是 在这暮气重重的纪念馆里浪费时间。我深有同感,却说出安慰的话来,或许这也 是一堂认识鲁迅的重要一课。   出得纪念馆大门,已经兴味索然,站在鲁迅路上,望见对街的三味书屋四周 已矗立起巨大的新楼,使得原本已经很压抑的书屋更加黯淡无光。打消了去的念 头,在百草园里短暂地逗留了一阵,便没精打彩地出来。迎面碰到一些游人沿着 狭隘的过道走进鲁迅的故家,在一个小天井,两位清纯的日本小姐把我们拦住了, 其中的一位一边操着生硬的普通话一边打着手势向我们发问:“鲁迅的庙?”其 中的庙的音被念成了“渺”。我怔了一下,似答又似自问,“鲁迅没有庙吧。” 两位有些失望,谢了我们,进去了。朋友有些疑惑,“这两位没读过鲁迅吧?” 我想也是,要是读过鲁迅的怎么会问出这样奇怪的问题来。   鲁迅有没有庙呢?说没有吧,倒也未必。否则那两位小姐怎么会发如此别具 一格的问题呢?说她们无知,那是不可能的,来鲁迅故家走一遭的外国人绝不会 于鲁迅茫然无所知的。绍兴旧城图上离鲁迅家不远是有一座庙的,城隍或其他记 不太清了,总之是有的;鲁迅小说里也有,土谷寺、尼庵和祥林嫂捐门槛的什么 庙都是;小说里的事都该有所影子的,绍兴城里的未必不能搬到鲁镇、末庄去, 反之也一样。那么她们指的是哪一座?土谷寺是阿Q的住处,她们未必有兴趣; 尼庵也不象是她们要找的归宿;那么是要学祥林嫂了,她们又似乎太年轻了;她 们要寻现实中的鲁迅庙,可又很“渺茫”。 鲁迅的庙其实也是有所影子的,作为文学庙堂的宗师,鲁迅先生当之无愧。然 而心中的形象到底不是现实的建筑,那两位日本小姐的臆想倒也不是全无根据,鲁 迅先生一直是被我们当作文学的泰斗的,读他的激扬文字也曾让我们热血沸腾 过,言必称鲁迅的时候是打心底敬重这位战士,然而我们所认识的也仅仅如此而 已。我们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呢?鲁迅先生的寂寞、的愤怒、的忧虑、的无 奈,我们又有多少了解。在我们心中一直把先生当作至高无上的偶像,却从来没 有把他当成良师益友,从他的嬉笑怒骂中、从他的匕首投枪中、从他的野草般的 生命中去感受时代、感受心跳、感受受伤和淌血,那么我们与鲁迅的隔陔与两位 日本小姐对鲁迅庙的探寻又有什么质的不同吗?鲁迅也不过是庙里的偶像却不是 活生生的存在过程。在这座无形的庙里,是什么也无法感受也无从感受的,只有 鲁迅先生那淡的影子始终是一种不会太浓也不会太淡的影子,让我们既无法清楚 地辩认也无法轻易地抹去,总是那么恍恍忽忽。阿Q的土谷寺里住的不就是我们 吗,在丰收的祈愿中,阿Q睡得好香;尼庵紧闭的大门里,只收获永远也长不大 的萝卜;我们成群结队赶去为了捐一条门槛,以求来世的幸福。我们于鲁迅先生 的嘲讽中真是什么脸面都丢尽了,却毫不自知。   我对两位不期而遇的日本小姐肃然起敬,她们的不甚细致的阅读竟读出了一 个不同凡响的命题,而她们率真的问题真的让我们感受到鲁迅离我们已经太遥远 了。我们在对过去的回望中,望见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很多影子都浓浓地复印了 出来,唯有鲁迅的影子一如既往,虽然高大,却被喋喋不休的声音所遮掩。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