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鲁迅“剽窃”公案补说 作者:forward   [按:此系笔者数年前之旧稿,不揣谫陋贴在这里供诸君参考。]   《收获》近来开设的“走近鲁迅”栏目颇受关注。这栏目中有一篇林贤治先 生的《鲁迅三论》(载2000年第1期),林先生提到了某些人对鲁迅所持的一种 意见:“至于‘文学家’,怕也得打大大的折扣。说是‘学者’罢,编辑校勘一 些古籍,顶多是拾荒一类工作;而算得上‘学术著作’的,只有一部《中国小说 史略》。然而,据留洋回来的陈源教授说,这书还是‘剽窃’日本人盐谷温的。” 鲁迅的“文学家”称号是不是要“打大大的折扣”,做“编辑校勘一些古籍”之 类拾荒工作的有没有资格称“学者”,鲁迅算得上“学术著作”的是否“只有一 部《中国小说史略》”,姑且不论,本文只想再谈谈关于《中国小说史略》的这 段公案。如果有人旧事重提,但所依据的还是七八十年前“留洋回来的陈源教授” 的说法,这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态度就不免令人诧异,而且失望了。   鲁迅1920年秋开始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小说史,先有油印本讲义十七篇 和排印本讲义《中国小说史大略》二十六篇。后经修订,定名《中国小说史略》, 于1923至1924年由北京大学第一学院新潮社分两卷出版,凡二十八篇。现在常见 的是北新书局1925年版的合订本。   陈源(西滢)在1925年第2卷第50期《现代评论》的“闲话”专栏里影射鲁 迅剽窃,说:“我们中国的批评家有时实在太宏博了。他们俯伏了身躯,张大了 眼睛,在地面上寻找窃贼,以致整大本的剽窃,他们倒往往视而不见。要举个例 么?还是不说吧,我实在不敢再开罪‘思想界的权威’。”这篇文字后来收入结 集出版的《西滢闲话》,题为《剽窃与抄袭》。不久陈源又在《晨报副刊》发表 《致志摩》的“通信”,更明指《史略》抄袭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里面 的“小说”部分,但不再提“整大本的剽窃”,而改口称鲁迅将《讲话》的一部 分“做为自己的蓝本”。   陈源还并非第一个指证鲁迅“剽窃”的人,只是他公开发表了意见而已。 1997、1998年,《文汇读书周报》曾连载顾潮的回忆文章,主要写她父亲顾颉刚 与鲁迅的恩恩怨怨,其中有一段说:“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以日本盐谷温 《支那文学概论讲话》为参考书,有的内容是根据此书大意所作,然而并未加以 注明。当时有人认为此种作法有抄袭之嫌,父亲亦持此观点,并与陈源谈及,一 九二六年初陈氏便在报刊上将此事公布出去。……为了这一件事,鲁迅自然与父 亲亦结了怨。”鲁迅与顾颉刚是否因此结怨,未可如此“自然”遽下结论。但至 少我们知道了,顾颉刚是《史略》“剽窃”《讲话》说的始作俑者之一。   陈源的文章发表后,鲁迅写了《不是信》(1926年2月1日《语丝》65期)一 文反驳,说:“盐谷氏的书,确是我的参考书之一,我的《小说史略》二十八篇 的第二篇,是根据它的,还有论《红楼梦》的几点和一张‘贾氏系图’,也是根 据它的,但不过是大意,次序和意见就很不同。”其实鲁迅与盐谷著作具在,是 否“剽窃”或“抄袭”,“当面对质”并不困难;“参考”与“剽窃”的界限, 也没有那样模糊难辨。陈源、顾颉刚等人没有举出什么过硬的证据,即断言鲁迅 “整大本的剽窃”,就学术态度而言,是十分恶劣的。这种说法当时也没有得到 学界的普遍认同,胡适就曾为鲁迅辩解过。前两年有人为鲁迅辩解,说他在1926 年前没有看过盐谷氏的著作(参见《文汇读书周报》1997年12月6日程巢父《与 曹震论盐谷温及新红学书》一文),则不免走向另一个极端。鲁迅已公开表示盐 谷温的《讲话》是自己的“参考书之一”,说明他至迟在1925年修订《史略》时 已接触到盐谷著作。   《支那文学概论讲话》是盐谷温在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的讲义, 1919年出版,全书六章,第六章为小说部分,共七节。1926年3月,朴社出版了 陈彬龢的中译本,名为《中国文学概论》,总字数约3万6千言,其中小说部分约 5千言。周著《中国小说史略》约12万字。从5千字中“剽窃”或“抄袭”出12万 字来,其可能性如何,读者自可判断,遑论“整大本的剽窃”呢?陈源虽是“留 洋回来的”教授,但他留的是“西洋”而非“东洋”,他在下结论之前到底有没 有对比过两家著作,即使见过,究竟有没有能力做出“剽窃”与否的判断,都很 值得怀疑。他本来指责鲁迅“整大本的剽窃”,随后又改口称是取其一部作为 “蓝本”。很可能自己也觉得不够理直气壮吧?   顾颉刚的“发言权”同样应该受到质疑。问题不在于他有没有“留洋”的经 历,而是其日文水准和对中国小说史这一学术领域的了解程度值得怀疑。有一件 事值得一提, 1921年5月上海中国书局出版了郭绍虞据盐谷温《讲话》第六章编 译成的一本书,也取名《中国小说史略》。郭氏“五·四”前后曾在北大旁听, 参加过新潮社,他这书名,很可能取自鲁迅的讲义。顾颉刚曾看到这本郭译,他 说:“我前天买到绍虞译的日本盐谷温的《中国小说史略》,内《红楼梦》一条, 差不多把适之先生《考证》里所搜得的材料也搜辑完全,实在不容易……”他是 不是由这个书名受到启发,认为鲁迅剽窃盐谷温呢?可能性不是没有。   既然是一桩“跨国剽窃”公案,还应该听一听日本方面的意见。按理说,盐 谷温最有发言资格,假如他出来指证鲁迅的话。鲁迅与盐谷曾有来往,虽然并不 密切,两人1926年开始有通信,1928年在上海内山书店曾偶然会面。盐谷本人从 没有发表过任何指称鲁迅“剽窃”或“抄袭”的言论,这可能令“剽窃”论者感 到奇怪吧?这并非由于盐谷氏没有看到周著《小说史略》,事实上,他不但看到 了,而且还曾用作自己的中国小说史课教材,这恐怕更要让陈源、顾颉刚们大吃 一惊。   1930年,北新书局出了一本汪馥泉译的《中国文学研究译丛》,收录青木正 儿、长泽规矩也、狩野直喜、仓石武四郎等日本汉学名家的论文,第一篇即盐谷 氏的《关于明代小说“三言”》,这是他1926年6月26日在斯文会研究部的讲演, 他说:“我前学年度在大学里讲中国小说史……看到从前著《宋元戏曲史》的王 国维氏及近来著《中国小说史略》的北京大学底鲁迅氏(周树人)等未曾见过的 书籍,现在日本存在着……”可见他当时已看到周著,但并没有觉得被“剽窃”。   而更有力的证据,是日本著名汉学家、《红楼梦》研究专家伊藤漱平提供的。 在1997年8月举行的“97北京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伊藤先生提交的 报告《二十一世纪红学展望——一个外国学者论述〈红楼梦〉的翻译问题》有一 部分介绍日本红学家松枝茂夫(1905—1995)的经历,其中谈到:   说起松枝对《红楼梦》所怀有的兴趣,据说那是他在福冈高等学校上学时, 阅读了东京帝大的盐谷温教授(号节山)出版的大学公开讲义《支那文学概论讲 话》(1919年)第六章“小说”中的《红楼梦》一项受到启蒙教育,才知道这一 作品的存在的……到东京后进入东京帝大,投入盐谷教授的门下……1929年12 月提交了以《红楼梦与曹雪芹》为题的毕业论文,并于第二年3月毕业。   在这最后一年,盐谷教授讲授了鲁迅的《小说史略》一年,松枝出席听讲, 在讲授结束的二月份,出席者签名留念时,松枝也签了名。这本原书现存于被天 理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节山文库中。众所周知,20年代中期论敌陈源(西滢)教授 批判鲁迅,曾经攻击说《小说史略》完全剽窃了盐谷先生《讲话》的小说部分, 这是毫无踪影的事。虽然应该承认鲁迅《史略》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说》中 袭用了盐谷制作刊出的大系图,并参考了《讲话》,但是没有剽窃小说之部的内 容的事实,相反盐谷对《史略》的成就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并把它当作教材使用。   事实如何,伊藤已说得很清楚。顺便说一句,松枝茂夫也是《中国小说史略》 第一个日译者增田涉的助手,帮助增田校正和核实内容。倘若真有这样一件“剽 窃”案,犯案的作品又恰恰撞在他枪口上,他没有理由不为恩师“讨还公道”吧? 可他只是老老实实帮助译完了《史略》。这对“剽窃” 论者们来说,实在是个 不幸的消息。   1935年,增田涉译《中国小说史略》出版,装帧精美,据鲁迅说,“我的著 作在自己本国里,还没有这样阔气装潢过。”此时盐谷温的著作也已陆续有了中 译本。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中再次反击陈源说:“现在盐谷教授的 书早有中译,我的也有了日译,两国的读者,有目共见,有谁指出我的‘剽窃’ 来呢?鸣呼,‘男盗女娼’,是人间大可耻事,我负了十年‘剽窃’的恶名,现 在总算可以卸下,并且将‘谎狗’的旗子,回敬自称‘正人君子’的陈源教授, 倘他无法洗刷,就只好插着生活,一直带进坟墓里去了。”话虽然刻薄,但比照 了陈源等人妄加“莫须有”之罪的行径,还不算过分。   陈曦钟先生的《红楼疑思录》(新华出版社2000年1月版)中有一篇文章谈 到这件事,用了《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的标题。我愿意把这句话赠给还在复 述陈源、顾颉刚说法的人们共勉。 (XYS200405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