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groups.yahoo.com/group/xys)◇◇ 巨人头上的侏儒——也评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moderntime 郎玛的文中说,“在形形色色的鲁迅传中,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是 很有特点的一部。”这倒是一点也不假。“作者没有如以往那样用几个带‘家’字的光环上 来就套牢鲁迅”这半句话也是真的,但那紧接着的,“而是基于普通人的心理对鲁迅做普通 人式的接近”这么个后半句却远不是那么回事;而此后的“也因此,作者既对鲁迅表现出强 烈的共鸣(尤其在序中)”更没有真正准确地描述出事实。 事实上,王晓明写的这个鲁迅传的确是非常非常地特别,这恐怕在世界上再也难以找到 还有第二个象王晓明这样写人物传记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无名小辈,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 人物;也无论是写今人还是古人,男人还是女人,老还是少,你都不可能再找到第二个象他 那么个写法。所以完全可以说,王晓明的这部《鲁迅传》是举世无双的盖世之作。正因为如 此,王晓明也就一跃而成为名人,再加上其它方面的配合,他也因此一跃而成为教授,而且 还真的是个“名教授”。 那么,王晓明究竟是怎样写这个传记的呢? 似乎不难看出,王晓明真是怀着刻骨的仇恨来写他的这个杰作的。他是尽其一切之能事 ,以一种极其居高临下的姿态,并充满了我们常人无法明白的、一种无名的,叫人难以言状 的心理来写它的。这一点,你只要在读了十页后就不难发现。所以上文说他“是基于普通人 的心理对鲁迅做普通人式的接近”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也许,上文的作者是以自己的善良来 推测传记的作者,抑或是在给王晓明留些情面或者是什么别的缘故罢。 王晓明真的“对鲁迅表现出强烈的共鸣”吗?“尤其在序中”?要回答这点,倒是不好 简单地说“有”还是“没有”。你如果看了他写的“序”——不仅如此,而且还包括书最后 的“跋”,或者称“后记”,你的的确确会得出这样的印象:鲁迅是王晓明的知音,王晓明 的心和鲁迅是深深相通的,他“对鲁迅表现出强烈的共鸣”。而且你得出的这个印象不会让 你有一点怀疑,你的脑海里甚至根本就不会有“怀疑”这个词。所以回答说“有”或者“是 ”,应该是丝毫也没有错。但且慢,你如果把这传记读下去,不用看完,你甚至只需读很少 的一部分,你就变得迷惑起来,你甚至怀疑起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因为你根本就不明白: 一个和传记的主人“心相通”,把他看作自己的知音,并与之“有着强烈的共鸣”的该传记 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传记中那么前无古人——恐怕也还是后无来者地、肆无忌惮地虐待他的 传主。因为你看过了写得那么“情真意切”的序言,你不可能怀疑或者说一下子就怀疑作者 来,因为一开始,作者就给你以很好的印象,从而自然地让你想当然地得出:作者所具有的 道德和良知,是根本用不着你去置疑的。不要说是“一下子”,即便你把书读快读完,甚至 是已经读完了,你也很可能不会有所怀疑,便是有,而就在你愈来愈疑惑不解之时,你又看 到并读完书中最后面的跋”,你先前对该书作者哪怕是有许多怀疑,恐怕从此又会消散了许多 ,甚至是全无,你于是便容易接受作者真正想传达给你的东西。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所在。 不仅如此,王晓明还在传记中,罗列大量似是而非的素材,又不对这些素材加以必要的 说明,更谈不上澄清,而是充分利用这些东西,对有关传主的许多事情肆意地颠倒黑白,混 淆是非。作为读者,你要是对他所提及的许许多多的,而其实又很有些无聊的事情没有很多 的了解的话,那么,你的脑子就只有跟着这个与传主“有强烈共鸣”的学者兼传记作者的王 晓明转了。而事实上,对鲁迅生前的许多碎琐的,而对于非专门的研究者又没有什么特别意 义的事情,作为一般性的读者,很少有人会有很深很详尽的了解。因此,你也就难以,甚至 可以说是不可能跳过传记作者预先有意给定的看法,而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或许,这时候 ,传记作者的最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或者说相当程度地达到了。 试图在这个帖子里,把王晓明的这部杰出的《鲁迅传》作全面的剖析我想是困难的,至 少对于我是这样,那么,只有留待以后了。 数年前,王晓明的这部传记我就领受了。记得书还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读后,因为觉得 这实在是部传世之作,可一时又无法从书店买到,于是还不惜工本,特地去复印来,从而宝 有这部杰作一直到现在。 一想到这部传记的作者——知名的“学者”兼教授,我就不能不想起一个故事来—— 有一个侏儒,他其实知道自己是个侏儒,但为了证明他决不是侏儒,他于是千方百计爬 到一个巨人的头上,站立之后,侏儒就开始对着巨人肆意地耍起野来,并且当着众人大声地 向他脚底下的巨人喊叫着:“侏儒!你为什么不长得高一点?!”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