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名篇探妙录(一) ■杨 义   古典文学名篇是国之珍宝,是人文精神的神彩所在。从它对国民 心理的强大渗透力而言,它无异于活性的语言学、活性的审美学与活 性的精神哲学。它在千古流传的过程中,由口诵进入心灵,影响着中 国人对世界美、天地心、民族性、人间情的体验方式和感觉形态,已 经成了民族精神的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了民族素质的长效的滋养剂。 从历代名篇的琳琅满目、奇观迭见来看,中华民族具有世界上第一流 的人文资源和人文智慧。精品有待于精读与精思,我们应该以高度的 聪明才智,去欣赏、开发、转化和吸收名篇中精深的文化体验、精美 的文化趣味和精妙的抒写才华。《说文解字》说:“精,择也。”当 我们对古典名篇下了一番选择辨析、点化为新的功夫之后,定能获得 一种怡情益智的精神喜悦和境界升华,使我们的现代性精神建构具有 精彩动人的东方神韵。这难道不属于面向新世纪的高级人文素质建设 工程的题内之义吗?那么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地体验和探索古典文学 名篇的妙处做起吧。                        1999年7月8日   虞世南:蝉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 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 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 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 (ruí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 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 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 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 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 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 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 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 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 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 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 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 (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 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 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 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 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 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 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 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 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 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 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 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 “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 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 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 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 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光明日报1999.7.22)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