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如何了解英文?如何得诺贝尔奖? 吴咸 拜读了米阿仑先生的大文《诺贝尔奖评选原则》,我认为,我们对英文的认识,似乎大有问 题。这问题,遂造成百年饥荒(未得诺奖)。最终却闹出丑剧--- 三流脚色来代表中国。 诺贝尔博士指定,他的钱要颁赠给何种文学作品。他用的文字乃是:outstanding work of an idealistic tendency。第一二两字,outstanding work,意为[杰出作品],好作品,米 阿仑先生没错。但是,米先生对idealistic的解释,对tendency的解释,却大错而特错。如 果历来全中国的文学教授们都如此领会这两个英文字,则全中国的学者都错。既错,他们又 怎能遵守诺贝尔博士的指定?他们又怎能推荐适当的作品?于是,中国永远也休想得奖。吵 闹一阵之后,瑞典人给你来个敷衍了事。 我们知,idealistic来自idealism。如我们查查梁实秋的英汉辞典,我们会发现,当牵连上 文学时,idealism再也不是甚么[主义],它乃是[不符现实的思想,梦想,幻想]。当ideali sm变为形容词idealistic时,它乃是[超然,崇高]。当idealistic后有了tendency,乃是说 ,[思想逾崇高逾好]。tendency这个字,表示[向某方向走去],你走一步是走,走两步也是 走。诺贝尔博士显然要求你多走几步。故绝不是甚么[趋向性]。 我们要正确了解work of an idealistic tendency,我们还可从a cup of water开始。杯中 有水。work of an idealistic tendency,书中富于梦想。当然,每本书都有它的梦想,而 唯有那最崇高的梦,才能得奖。这样了解诺贝尔博士的规定,我们才能依此来评高行健的资 格,评诺委会是否失职。米先生既未把诺贝尔的思想了解清楚,其评论当然不能服人。 其实,当诺贝尔博士指定这idealism时,我们相信,他一定心中想着realism。这似乎把文 学分成了两大类,一是出世文学,一是入世文学。绝不是甚么[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一见 ism,就翻译成[主义],我看大大误人子弟。这就是说,我们推荐出世文学去,得奖的机会 ,必大于入世文学。 我们知,上述诺贝尔博士的要求,只是半个原则。另外还有一半,那就是,[造福人类]。英 文是:conferred the greatest benefit on mankind。少数人得到好处,是造福人类。多 数人得到好处,也是造福人类。要颁奖,当然要颁给那造福最大(读者最多)的作品。故诺贝 尔博士用了the greatest benefit三字。当我们推荐作品前去瑞典时,当然要推荐读者最多 的作品,我们才能理直气壮的说,此作品符合诺贝尔博士的要求:理想崇高,读者众多。如 高行健先生的作品,我们也许可说他有崇高的梦想,但我们能不能说他的读者也众多呢? 目前中国,只有一人的作品,能叫我们理直气壮的讲这两句话。那就是查良镛博士(笔名金 庸)的武侠小说。不幸的是,似乎没人敢推荐他去瑞典竞争。这也是中国文坛一大怪事。为 何怪呢?且请看,加拿大有学府奖励金庸的文学,英国有学府奖励他的文学,甚至英国皇室 ,以及法国政府也都奖励了他的文学。那么,瑞典人就极有可能,也会奖他。这道理太明显 。中国文坛人士竟然看不见这道理,竟然不敢推荐金庸,岂不怪哉! 我跑了十数个书店,要买本北岛的东西。店员都说没有。他们根本不知北岛是何物,更不 知如何写这名字。但我一提金庸,他们立刻把书指给我看。家家如此。但北岛却多次被推荐 去竞争诺贝尔奖。我万分不明白,在推荐信中,人们如何推荐呢?如何去符合诺贝尔博士的 两个要求呢?中国文学教授们(他们才有推荐资格),既然一再推荐一个深宫作者,他们显然 也和米阿仑先生一样,没把诺贝尔奖委会的英文弄通。把the greatest benefit错解为[混 沌]诗了。 这个弄通没弄通,又和另外一个字有关。那就是romance。中国文人,人人把它写成[浪漫主 义]。如严家炎教授,就说金庸写的是浪漫主义。我们如回忆一下金庸他自己的言语,金庸 却说,他受西方武侠小说影响很多。因此,romance绝不是甚么主义不主义,而就是武侠文 学,或传奇文学。要把中国的武侠,和西方的分开,我们可说Chinese romance, English romance, French romance等等。当我们推荐金庸时,我们推荐的乃是名正言顺的romance, a Chinese romantic author。既然名正言顺,前文提到的[敢不敢]推荐问题,遂不复存在 。一些反武侠的人士如何满子之流,再也无言可反。 我们不可能盼望诺贝尔文学奖委会,永远有汉学专家任裁判(经常有个马悦然)。如果永远没 汉学家任裁判,中国岂不是也要永远不得奖?这情形如用于其它国家,要有他那一国的语文 专家,他那国的文人才能得奖。那么,裁判人数岂不要好几百?我相信,这情势绝不存在。 即,即使没汉学家任裁判,汉文作品也一样会被选上。这就靠那封推荐信。投票的裁判,既 会受马悦然的影响,当然也会受推荐信的影响(用不着真去读作品)。如果国内大学有声望的 几名教授,不约而同地一致推荐某一人,理直气壮的说话,裁判们就可能投你一票。要能理 直气壮,我们就得把英文弄通,到底诺贝尔博士要求甚么样的作品?甚么[主义],甚么[趋 向性],甚么[普遍性],这些洋金帮中文,我半点也不懂。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