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武侠小说与文学体裁的解放 申少杰 把武侠小说或者通俗文学一概当作是低趣味,低档次的文学体裁甚至是糟粕 体裁的认识,就象种族主义者对待人种的认识一样,是一种偏见。 文学体裁作为文学创作的各种表现形式,不存在高低之分。这就象小说与诗歌, 不能因自身的表现方式不同而否定对方。不少有"正统"思想认识的人固执的认为 某些创作方式是"正派",而武侠小说与通俗文学是"不入流",即使是新酒,也因 是旧瓶子,要统统打烂。这种偏见来自于对长期以来通俗文学作品领域充斥着大 量庸俗低趣味的作品的认识。但如果把这种庸俗作品的泛滥认为是武侠小说体裁 的罪过,那就是泼洗澡水连孩子也泼了出去。各种文学体裁是一个个容器,一只 只瓶子,瓶子与瓶子是平等的,关键在于内容的质量。读多了打油诗就把诗歌当 笑话,其实就陷入了定义化的思维模式。 这种偏见同样来源于文学创作的态度问题。"正统"文学的创作态度远比那些 多数为商业利益驱动而创作的通俗文学要严肃的多。但因前者这种让人肃然起敬 的态度而抹杀通俗作品的成就显然是个并不充分的理由。而恰恰文学和其他艺术 领域的的创作一样,经常成为一些天才的舞台。 如果看到象《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基督山恩仇记》等中 外古今不少优秀作品历代都是雅俗共赏的通俗作品,这将会改变不少人头脑中文 学概念的偏见。我相信施耐庵,罗贯中等当年的创作一定是将口头的传说和一些 兴之所至的灵感加以人生经验提炼的过程,而没不是想要搞一个千古不朽的"严 肃"作品。这些架构在群众文学心理积淀之上的通俗小说在情节演化和人物个性 塑造方面恰恰满足了群众在故事阅读中的潜在期望,因而小说中脍炙人口的故事, 鲜明的人物形象早已突破了印刷本文学的界限,而存在于生活之中。和通俗文学 这一特性比较起来,不少作家严肃认真的创作因陷入某个片面领域的追求或成为 文学小圈子内部的精神呓语而显得黯然无光。这正是通俗文学的优势。 在当代现实创作中,体裁之间的壁垒也因表现形式的突破而逐渐模糊。象张 承志小说的散文化(北方的河,黑骏马);贾平凹《废都》的古典言情小说体的 借用;史铁声的一篇玄妙难解的作品被评论认为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篇 读物";朱苏进也有过将军事题材小说武侠化,科幻化的尝试……魔幻现实主义 写的不是超自然现象,聊斋写鬼也写人,武侠小说未必就不能成为人的精神形态 的映射。作品的好坏在于作者的人生积淀和文学驾御能力,与体裁无关。 最近对金庸的作品的争论中还掺乎着对武侠小说的地位的争论。认为金的作 品出身于名分低微的武侠小说而加以否定就象贵族文学对平民文学的批判一样, 是利益既得者对日益强大的挑战者的气急败坏的漫骂。评判张三的功过,我们就 不要管他是黑人,白人,是贼的儿子还是领导的亲戚,我们必须心平气和地把他 放到和我们平等的地位才能不失公正。这道理同样适应与对作品的评判。 11,17,99 申少杰于莫斯科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