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现在就开始回忆 王朔   曾经文字知音遍天下的王朔,自从90年代初“被电视剧给写残废了”之 后,一蛰伏就是好几年。可那王朔不是一个甘心自己失败命运的人,这些年 来他从来没有放弃过重拾创作激情的努力,熬到了今日的苦尽甘来。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王朔的最新系列长篇小说开始陆续推出。其中首部 长篇小说《×××》(出版社为防盗版至今尚未公开书名———编者注)本 月下旬即将上市。在创作的泥沼中走了这么久,王朔你变了没有?这是爱读 和不爱读王朔小说的人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因此,我们相约王朔1999,让他坦陈自己在过去近10年中关于创作与人 生的所思所想。刊登在本版上的只是其中的部分精华段落,全部文字王朔将 命题为《现在就开始回忆》,附在新书《×××》之后,感兴趣的读者不久 即可见到这份“个人总结”的全貌。编者相信的是:下面这些发自肺腑的文 字,对于读者理解王朔的新作,进而了解王朔本人,都大有裨益。   往事不堪回首。走出危机的王朔直认当年———   我陷入了写作危机   1991年我写了100多万字的小说和影视剧本,第二年遭了报应,陷入写作 危机。那也是一次精神危机,我对自己的写作生活包括所写的东西产生了很 大怀疑。我记得很清楚这一动摇发生的时间、地点,那是一天上午11点多钟, 在东三环边儿上西坝河副食商场门口,我经过那里去吃一个饭。那天,是初 夏,阳光很好,眼前有氤氲的光雾,我走在这之中一下腿就软了,用夸张的 腔调形容,我认为我崩溃了。当然我没倒下,躺在当街,还在走,但脑子里 轰然而至的都是些飞快的短问句:我这儿干吗呢?我这就算———活出来了? 我想要的就是这———眼前的一切?   痛定思痛。王朔觉得写作陷入危机的根源在于———   无力实现还原生活的初衷   忽然对已经得心应手,已经写得很熟练的那路小说失去了兴趣,觉得在 得心应手间失去了原初的本意,于很熟练之下错过了要紧的东西。像袜子上 的一个洞,别人看不到,我自己心知肚明:我标榜的那一路小说其实是在简 化生活。   这是往好处说。严厉讲:是歪曲生活。什么生活也是百感交集莫衷一是, 为什么反映在小说中却成了那么一副简单的面孔?譬如说:喜剧式的。北京 话说起来有一种趋于热闹的特点,行文时很容易话赶话,那种口腔快感很容 易让说者沉醉,以为自己聪明,因而越发卖弄。若仅仅要寻个卖点,换几声 喝彩,应个景,那也没什么。但,不瞒各位,我还是有一个文学初衷的,那 就是:还原生活。———我说的是找到人物行动时所受的真实驱使,那个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隐于表情之下的原始支配力。这牵涉到动机。未必你都 能了解、参得透你笔下的人物。未必它不会当喜却悲,遇爱生恨。———哪 怕那人的原型就是你自己。动机失察,行为不轨,净剩下预设好的戏剧性, 跟着现抓的喜怒哀乐跑,到哪儿算哪儿……光好看了,结果是事后总排解不 开一个自问:原来是这样么?   关于自己这一最新长篇小说创作的目的,王朔说———   写此书也是认祖归宗的意思   我这本书仅仅是对往日生活的追念。一个开头。   北京复兴路,那沿线狭长一带方圆十数公里被我视为自己的生身故乡 (尽管我并不是真生在那儿)。这一带过去叫“新北京”,孤悬于北京旧城 之西,那是1949年以来建立的新城,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无一本地人氏,尽 操国语,日常饮食,起居习惯,待人处事,思维方式,乃至房屋建筑风格都 自成一体。与老北京号称文华鼎盛一时之绝的700年传统毫无瓜葛。我叫这一 带“大院文化割据地区”。我认为自己是从那儿出身的,一身习气莫不源于 此。到今天我仍能感到那个地方的旧风气在我性格中打下的烙印,一遇到事, 那些东西就从骨子里往外冒。这些年我也越活越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用《红 楼梦》里的话“反认他乡是故乡”。写此书也是认祖归宗的意思,是什么鸟 变的就是什么鸟。   好像是陈村在一篇短文里说,他最好的小说在他脑子里,只是不晓得, 还是不想,还是没时间把它写出来。史铁生也在一篇小文里说过,每个人脑 子里都曾经很精彩,如果大家把自己脑子里想到过的东西都写出来,那我们 就有很多亿篇篇出色的文学作品。(大意,都是大意啊。)看的当下不由一 怔: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也这样考虑。   创作这样一部长篇小说,王朔蓄谋已久,他说———我过去的一切写作 都是为这本书练笔。   这本小说一直在我脑子里酝酿。或者干脆说一直用大脑细胞在写。具体 写作起始日期可追溯到20年前我刚动了心想在文学这路上闯一闯。当我构思 第一个短篇小说的同时已构思这本小说了。这期间发表了很多小说,但这本 书一直在脑子里丰富、发展、完善,总也不想拿出来。有时似乎觉得眼下的 一切写作都是为了这本书练笔、摸索技巧、积聚、寻找最佳结构和出发点。 有时有些绝妙之念舍不得使在别处,就替这本书存了起来。有时黔驴技穷——— 一狠心用了这书的片段去支撑另一个已发表的小说,用过之后之懊悔,痛不 欲生。   这是关于我自己的,彻底的,毫不保留的,凡看过、经过、想过、听说 过,尽可能穷尽我之感受的,一本书。   宏大的写作工程需要打破固有的写作风格,王朔的决定是———   不使这小说越看越像个故事   一想就是很长的一本书。有那个精神准备,若写,一个字也不省,把既 有的写作习惯写作风格都破一下。不再理会篇幅、故事、情节、叙述节奏, 彻底自由,随心所欲,沿儿可沿儿地真实一把。哪怕时时中断,哪怕处处矛 盾,乃至自相残杀,都不管了。只设一个主人公,那就是我自己,其他人招 之即来挥之即去,不给他们任何超出生活真实的机会。不使这整部小说越看 越像个故事。不管涉及到谁,说真话,只说真话,爱高兴不高兴。读者,也 不考虑,货卖识家,有一万个会意的这书印出来就不赔,没有,我自己留着 当日记。总之,是个放开手脚,赤膊上阵,毕其功于一役的意思。   我是从头写起的。人之初,刚落草,什么是真实?真实就是一笔糊涂账。 周围的人倏忽倥偬,形态莫辨,周围的事也大都没头没脑,断简残篇,偶尔 飘过一缕思绪,无根无由,哪里晓得是在图什么。这中间还隔着大段大段的 空白,写出来想找到转承启合的字句都难,评论家也指不出具体意义——— 根本没意义。每写至此,洋洋几万字不着四六,我也乐了,真成给自己看的 东西了。———若执意给自己看,我又何必见诸文字?   对生活从实招来不等于一定真实,王朔准备按小说规律办———   第一虚构第二虚构第三虚构   真正禁不起我自己追问的是:你现在想起来都是真的吗?谁都知道人的 记忆力有多不可靠,这就是一般司法公正不采信孤证的道理。事件也许是当 时的事件,情绪、反应难免不带今天情感烙印———那它还是原来的它么? 如是一想,十分绝望。穷我一心,也无非是一片虚拟的真实,所为何来?看 来“还原生活”也不过是句大话,又岂是下天大决心,拿一腔真诚换得来的? 信念愈执着,扑空的几率也就越大,这也是一反比关系。实际上这是走投无 路了。也别吹了,也别发狠了,想不想把这小说写出来?想!好,老老实实 按照小说的规律去办。何谓小说?虚构。第一是虚构,第二是虚构,第三还 是虚构。   举着虚构的大旗进行回忆,王朔不失时机地提醒读者———   别把我这本书当回忆录看   也还允许回忆,但这回忆须服从虚构的安排,当引申处则引申,当扭转 时则扭转,不吝赋予新意义,不惜强加新诠释。讲通顺,讲跌宕,讲面面俱 到,讲柳暗花明。草蛇灰线,因果循循。于是,没听说过的人出现了,没干 过的事发生了。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铺垫为步步玄机,漫无边际的人生百态 勾连成完整戏剧。世上本无事,作家自扰之。原本散沙一盘的人群被拴了对 儿,小抵牾辄起大冲突,见缝下蛆,见包袱就抖,惟恐不热闹,惟恐不机巧, 什么花招儿也使了,什么套路也用了,素不以为然的,常笑他人低级的,都 顾不上了,语不惊人死不休,都只为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致。卖,卖一千万本 才好。就一个小出入:不是我脑子里原来那东西了。这也怨不到别人,谁让 我没本事呢,只会写小说。   所以,在这儿我先给读者提个醒:我这本书别当回忆录看,没几件事是 真的,至多只是看上去像,谁当真谁傻。这就是一常规小说,第一人称和第 三人称混用,爹不是爹,娘不是娘,朋友不是朋友,我不是我,谁要跟我三 头六案对证,我是不认账的。   关于男主人公方枪枪的来龙去脉,王朔先揭开谜底———   是我原先小说中方言的小名   这小说写的是复兴路××号院的一帮孩子,时间是1961年到1966年,主 要地点是幼儿园、小学和那个院的操场、食堂、宿舍楼之间和楼上的一个家。 主要人物有父母、阿姨、老师、一群小朋友和解放军官兵若干。没坏人。有 一个幼儿园阿姨有一点可笑,仅此而已。男主人公叫方枪枪,是我原先一些 小说中叫方言的那个人的小名,后面等到上中学,我会让他改回来。他周围 的小朋友,男生,都是我原先小说中的人物,一个院的,一个学校的,都还 小。女生,有老人儿,大部分是新人。我准备让她们中的某几位连贯下去, 在后面成年后仍在方枪枪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出于小说的需要,保 持情节的连续性,并非实情。我们那个院还是有一些禁忌的,或叫难以逾越 的纯洁,本院的男女小孩之间很少乱来,都挺淡的,给予敬重。这里必须解 释一下,不想让人家以为我从小就惦记着谁,没敢说,最后写进小说过瘾去 了。不好。   吃一堑,长一智,王朔做抒情文章一改以往文风,他说———   我是提着手刹一路开的这车   最后,这个问题容我专门饶一下舌。过去不慎,在这个问题上吃过亏, 所以这次,天没下雨先打伞。我既往文风失之油滑,每每招致外人不快。这 次是做抒情文章,叠床架屋,繁缛生涩是有的。制造个气氛,给自己寻个小 快乐也是有的。含沙射影血口喷人,绝无。调侃,那也是文意兜转空留余响 罢了。我是提着手刹一路开的这车。也是势在必行,文中小孩终篇不满八岁, 能说得出口的昏话不过尔尔。若说有意图之,那是欲图一点童心,欲图一派 天真。   聪明的作家从不拒绝批评,新书上市之前王朔实话实说———   很乐意受到猛烈的文学批评   还记得当年看到第一篇批评我的文章。批评的内容不记得了,也不重要, 总而言之是说我不好,一无是处,那无所谓,关键是这文章使我的心情为之 一变,可形容为“一颗心落回肚子里”。与身后的恭维、怂恿比,迎面拦住 去路的针砭叫骂更使我清楚自己呆的地方是哪儿,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因而 也就更容易保持住本性。我想我是需要敌人甚过朋辈的那种人。   我感谢对我进行批评的人们。正是这些刺耳的批评,使我看到了这一切 阴差阳错和指鹿为马。我想我对这一切还是不该太消极,或说太拒绝,——— 或者就坡下驴。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却也不必因此就把别人都当无可救 药的傻瓜或一概斥为别有用心。其中有部分原因肯定在我,我表达得自有歧 义,授人以柄。我想可能还是有一种小说写法可以把我知道的生活如实展示 出来。   很乐意受到猛烈的文学批评,人身攻击也可以。就是别寻章摘句,望文 生义,那就不是与人为善的态度了。 北京青年报1999/3/13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