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是什么迷惑了张远山先生   子牛   yun.liu@ntnu.no   到目前为止大家已经对“考试悖论”了解不少了,甚至连罗集人老师都不想 谈这个问题了。可是一直没有人能正面指出张远山先生的错误。而恰恰是这个错 误迷惑了很多人,包括20多年来一直讲授“虚假前提”的罗集人老师。据我读到 的资料,国际学术界也是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从这个圈子里面绕出来,重新审 视这个价值非凡的悖论。   我在上篇文章“为什么张远山会被逻辑学家嘲笑”一问中用到的符号模型是 3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对其中“假设C”的怀疑一直是解决这个悖论的主 流意见之一,而假设C在考试悖论中涉及到时间,让张远山先生看到了时间的 “大海”,引发了无穷的遐想。可是如果我们能根据这个符号模型再构建一个同 样类型的悖论,其形式和“考试悖论”一致,但是与“时间”无关,那么张先生 的“试解”不就被证伪了吗?请看下面这个由Sorensen于1982年提出的另一种形 式:   有五个学生, Art, Bob, Carl, Don, and Eric, 准备参加考试. 老师把他 们按字母顺序排成一排,每个人能看到前面所有同学的背,但是看不到后面的同 学. 然后老师拿出4个银星星和1个金星星悄悄的放在每个同学的背上,老师宣布, 背上是金星星的同学必须参加考试, 而且这个同学在打散队伍之前不知道自己背 上是金星星。于是有同学反对说这是不可能的: Eric不可能,因为如果是他的话, 他将看到前面的4颗银星星. 同样,按这个推理,其他同学都没有可能。   好了,到这里我们只要利用量子先生反复强调的“反证法”将张远山先生的 “试解”证伪即可,不要花太多时间。   下面谈谈罗集人老师的“虚假前提”。先说一些题外话,读罗老师的文章就 像听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讲课,上您的逻辑课一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虚 假前提”其实是解决“假设C”的一种通俗的方法,如果学究一点,假设C是基于 以下两个认知原理:   一、Temporal retention principle ―――the student know that they will not forget the announcement during the week (学生知道他们在这个 星期内不会忘记老师的预告).   二、Hintikka’s KK principle ―――if one knows something then one knows that one knows it (如果某人知道某事,那么某人知道“某人知道某 事”)   “虚假前提”解释反对这两个原理同时有效。但是我们从上面的“Sorensen 悖论”里得到一个结论,这个悖论依然存在,尽管我们把这两个原理都除掉了。   至少到2000年,还没有人提出有效的方案来就决假设C, 因为据说解决它不 涉及数学,而是需要认知学家的努力去完善他们的公理体系。所以我们可以免去 不必要的纠缠。 (XYS200504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