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通天”归来话“妙对” 痴情老人   我终于昏昏沉沉地走出通天塔,好像从天外刚刚归来,既兴奋不已,又浑身 筋疲力尽。   七月底的一个晚上,卷缩在大西洋岸边一座小城一隅的我,像往常那样一放 下饭碗就奔向电脑,点上一支烟,上网、接收邮件,于是就看到了刚寄发来的 《新语丝》上张远山先生写给丁晓芒先生的一封信,那封信的题目是《反痴狂的 拟痴狂体》。边看我就边感到吃惊,原来这世上还有这么一部奇书,我怎么一直 不知道?真是孤陋寡闻!于是我直奔google,输入张远山通天塔六个字,于是一 个奇妙的世界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通天塔》、《寓言的密码》、《永远的风花 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 以及相关的那些自述、通信、评论等等等等。我目 不暇接,一边急切地浏览一边兴奋地下载、保存、再下载、再保存……一直忙到 第二天清晨快三点了才依依不舍地关机、上床。以至第二天晚上在新的一期《新 语丝》上看到那位在德国攻读哲学博士的先生在给张远山先生的信中呼喊“有哪 位网友知道,哪里看得到这本书”时,我竟得意非凡,心想这位准博士先生真是 读哲学读昏了头,难道你平时查阅资料什么的只知道上图书馆,而不知道上互联 网?张远山先生大概也考虑到糊涂的读者可能有不少,索性授权“新语丝”刊出 了《通天塔》的最新权威版本,由此我才发现原来“新语丝”网站上还有一个张 远山专辑,于是重新下载保存。以后的几天我就一直在为能顺利登上通天塔,不 致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而做准备。我仔细地阅读下载下来的相关资料,进行反复对 照,力求能领会、吃透。 又是一个多礼拜过去了,我又在《新语丝》上看到了古呆君写的《妙对通天》 一文。对于古呆君的那两联我不敢恭维,但对于他对张远山先生的“静听动静更 动听” 所做的语法分析却觉得真是鞭辟入里,真如张远山先生所说的“真是一 语道破天机”。不过细读之后我又觉得还是不乏商榷之处,于是也动手敲击键盘, 谈点我自己的想法,并拟了两个下联,准备一并就正于古呆君,就教于张远山先 生。岂料等我敲完最后一个字,拨号上网准备发给《新语丝》时却又收到了新一 期的《新语丝》,看到了张远山先生给古呆君的信。这封信打消了我将拙文发给 《新语丝》的念头,因为它使拙文中的一些商榷、建议等等成了“过去式”。但 是几天来我的脑中始终盘旋着有关“妙对”的种种想法,尤其是反复重读古呆君 的文与张远山先生的信以及信后所附的许多网友的应征联,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 我终于决定把这种想法付诸文字,就教于张远山先生和古呆君以及这些网友们。 为了行文不致太突兀,我还是先把那篇胎死“电脑”中的拙文在下面简单地介绍 几句。   我在拙文中写道,古呆君对张远山先生上联妙在何处的分析非常精彩非常到 位,对平时极不注意语法只凭感觉写文字的我很有启迪。对于用ABCADCB来概括 该联的结构,我认为当然也可以,但根据人们平时的习惯,我建议还是改为 BCABDAC显得更一目了然。因为“动静”二字是该联的“中心词”,应该用AB来 标注为宜,这样A与B要分别跟C去组词就会显得更明确。   虽然我对古呆君的这一分析评价极高,但我在拙文中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古 呆君的分析恰恰遗漏了作为对联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这就是音韵美。我分析了 该联的“音韵”美在何处,我将“静听动静更动听”的汉语拼音列出供分析用。 我指出,我们古代就有双声叠韵的理论,而该联可以说是字字叠韵,虽然“动” 字稍嫌不协,但作为邻韵还是允许押韵的,况且在普通话里,它们全部都是以后 鼻音ng结尾的,从宽来说也是允许押韵的。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要对得天造 地设,下联也要字字叠韵呢?我想应该如此才配得上天造地设一说。我在拙文中 还进一步分析了该联的平仄。该联除了“听”字在普通话中读平声,其它的无论 在普通话中还是在古代汉语中全部是仄声字。但是既然提到了古代汉语,我们不 要忘了,“听”在古代汉语中是既可做平声用也可做仄声用的。如果这样的话, 则该联可以说是全部由仄声字组成的,那我们的下联也应该全部用平声字去对。 要求再严一点,也就是更完美一点,跟“听”相对的这个字最好也找一个在古代 汉语中既可以作平声用也可以做仄声用的字。要找这样的字并不难,随手举出几 个供参考,如“看”、“忘”、 “过”、“望”、“思”(需要提请注意的是, 这不包括那些由于词性的变化而改变声调的字,如“帝王”的“王”跟“王天下” 的“王”)等等。   由于提到了平仄的问题,我在拙文中还提议张远山先生将另一联(该联我总 觉得在哪里见过)中的“倪氏少女”改为“倪家少女”。因为前者的平仄为仄仄 仄仄(倪字虽为平声字,但按照旧体诗词的平仄规律逢单的这个字可平可仄), 而改为后者则为平平仄仄,这就符合了旧体诗词中“平仄在本句中相互交替”的 规律了,也就是说增加了音韵美。   在拙文中我还附了自拟的两个下联,就教于张远山先生与古呆君以及各位网 友:          假如真假都真如          非议是非即是议   前一联中的“都”原作“皆”,觉得还不够口语化才改做“都”。后一联虽 然都勉强“叠韵”了,但按照我自己提出的音韵美要求,却还是不及格的。而按 照古呆君的语法分析,我这两联都得枪毙,尤其是这个“是议”简直不知所云。   那篇胎死“电脑”中的拙文大致如上所述,下面我再谈谈读了张远山先生给 古呆君的信以及信后所附的《告应征下联的网友》与《再告应征下联的网友》后 的一些想法。   我之所以有以下的这些想法,都是受了古呆君的启迪。前面我已提到,他对 “静听动静更动听”的语法分析真是鞭辟入里。现在我们就以这一标准来衡量一 下这许多的应征联。首先我们来看看与第一个“听”字对应的字,这个“听”字 既然是动词,那与其相对的当然应该是动词。可是我找来找去只找出了不多的几 个动词。第二个“听”字与“动”字组成一个偏正结构的形容词,这许多的应征 联中又有几个这样的形容词来与其相对呢?更不必提与“动静”这一名词相对的 那些个所谓名词了。我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天造地设”呢?这 只是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的。更重要的是对联的含义,至少从字面上看,它表达 了什么意思。为了能够表述清楚我的意思,我们不妨将“静听动静更动听”拦腰 截断,取其前半段“静听动静”来看一下。这简单的四个字是能够独立成句的, 其表面意思我想谁都明白,不必由我再来罗嗦了。我们还是来看看这许多应征联 中的这前四个字,有几个是能独立成句又能清楚表达出字面上的意思的。似乎只 有“喜观悲喜”、“学会教学”等极少数几个,其它什么“里面表里”、“阳谋 阴阳”、“古文今古”、“恶花善恶”等,简直不知所云。我们再来看“静听” 与“动听”。按照古呆君的分析,前者是副词加动词,后者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形 容词。而我们的许多应征联似乎把“静听”与“动听”当成了一组反义词,而且 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请看看下面这些“反义词”:“里面-表面”、 “反说-正说”、“近视-远视”、“客观-主观”、“有为-无为”、“近忧-远 忧”、“阳谋-阴谋”、“古文-今文”等等等等。我们的这许多应征联甚至还把 “动静”这一名词当成了“动”与“静”的简单组合,似乎没有注意到它早已脱 离了“动”与“静”的原来意思,脱胎换骨成了另一种意思的名词,因而这种简 单组合便层出不穷:“悲喜”、“开关”、“表里”、“正反”、“远近”、 “主客”、“今古”、“小大”等等等等。   讲到这一层,我想起了张远山先生的另一联:“妙人儿倪氏少女”。我在上 面提到过我那篇未曾发出的拙文曾建议改“倪氏”为“倪家”,看了张远山先生 的信我才知道此联并非张先生“原创”,而是借用了“先贤遗泽”。于是便试着 上google去碰碰运气,想不到一碰就碰到了,原来这“先贤遗泽”中本来就是 “倪家”,可见“先贤遗泽”非常讲究音韵美,也可见张先生是一时误记了。这 是题外话,我想要讲的还是上面提到的对联的字面意思要相对这一话题。因为我 在搜索中发现有人用“武士心志在止戈”来对“妙人儿倪家少女”。从拆字的角 度看,该对也算得上妙极。可是从字面意思上看却是糟透了,“武士心”怎能与 “妙人儿”相对?能相对的应该是“奇男子”、“美少年”、“伟丈夫”之类, 当然它们从拆字上讲是无法承担此重任的,我举出这几个例子仅仅是想说明字面 上的意思一定要相对。所以“志在止戈”跟“倪家少女”更是无法相对了。同理, 张远山先生通过柳依桥对的下联“臭小子孙辈自大”虽然完成了拆字的使命,且 妙趣横生,气得孙大羽一头厥倒,一命呜呼,但从字面上看却只完成了一半任务, “臭小子”对“妙人儿”妙极,“孙辈”对“倪氏”也差强人意,而“自大”却 无论如何也对不上“少女”。再看古呆君对的下联:“全知曰智者王八”,含义 深刻,诙谐风趣,“智者王八”对“倪氏少女”极好,可惜坏就坏在“全知曰” 这三个字上,因为它跟“妙人儿”根本无法相对,这,古呆君自己也如是说。该 联之所以成为绝对就绝在此处:既要拆字,又要字面上的意思能对得上。   罗罗嗦嗦地讲了大半天,我的意思其实只有一句话:作为对联字面上的意思 一定要对得上,否则便不成其为对联。   敲了好几天的键盘,总算把自己想说的大致都说完了,只是不知道说清楚了 没有,请张远山先生与古呆君以及网友们指教。已是凌晨两点多了,只能等到明 天晚上-哦,是今天晚上,再看一遍才能发出去。只是不知到那时我这篇东西是 否又会成为“过去式”而胎死“电脑”中。                 2003、8、19-22 (XYS200308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