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隐攻公孙,暗讽孟轲   ——《庄子奥义》节选   张远山   名家巨子惠施,是“内七篇”明确提及并与庄子直接对话的唯一同时代大家。 王孝鱼据此认为,“内七篇”专为驳斥惠施名学而撰。这一谬见极度削弱了“内 七篇”的普遍意义。其实《齐物论》的“指非指”、“(白)马非马”,隐讽的 是惠施论敌公孙龙的独家辩题。《大宗师》的至人“孟子反”之名,隐讽的则是 与庄子同时的大儒孟子(前372-前289)。   隐晦不提论敌之名,是诸子惯技。比如儒家集大成者赵人荀况(前313-前 238),与名家集大成者赵人公孙龙(前325-前250)同国同时,不可能不知道这 位比自己年长十二岁、早已名震天下的当世第一辩者。然而整部《荀子》不厌其 烦地激烈诋毁名家学说,说来说去总是“惠施邓析”,根本不提公孙龙。   邓析(前545-前501)是与孔子同时的春秋末期郑国人,死后一百二十年, 惠施(前380-前300)才出生。荀况为何始终把邓析列于惠施之后?因为“邓析” 是公孙龙的隐晦代词。而惠施比公孙龙年长五十五岁,因此得以列名“邓析”之 前。所谓“惠施邓析”,实为“惠施公孙”。   荀况为何要用“邓析”晦藏公孙龙?因为渴望出仕母邦的荀况,不敢得罪长 期担任赵相的平原君赵胜(前308-前252)。平原君的一再决策失误,导致了长 平之败和邯郸之围,所以《史记·平原君列传》说:“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 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 十余万,邯郸几亡。”然而《荀子·臣道》竟说:“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 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罔顾事实地把“国之大 患”、“国之大害”平原君,谀词妄赞为“解国大患,除国大害,尊君安国”的 模范辅臣。即便如此,平原君仍然不喜儒家而服膺名家,崇信并供养公孙龙长达 半个世纪,大儒荀况从未得到赏识。荀况只能时而东游齐国,时而西游秦国,闲 得无聊又授徒韩人韩非、楚人李斯,好不容易在楚相春申君黄歇那里谋得兰陵县 令一职,很快又被撤职。不愿断绝母邦仕途的荀况,不仅不敢得罪平原君,而且 不敢明攻平原君崇信的公孙龙,才不得不用隐语“邓析”替代泄愤。这一隐语, 导致后世误将邓析视为名家始祖。[注]   《齐物论》隐攻公孙龙,仅涉辩题,未及其名,是因为“内七篇”已明攻名 家巨子惠施。作为前辈大老,庄子不愿再明攻比自己小四十四岁的名家晚辈公孙 龙。《大宗师》暗讽孟子,用“孟子反”来“反孟子”,是因为“内七篇”已明 攻孔子,兼及儒门圣王尧舜,因此庄子不屑齿及远逊孔子的同时代大儒孟子。   [注]今人谭戒甫最早猜测《荀子》之“邓析”晦藏公孙龙,其《公孙龙子形 名发微·纂余第十》曰:“(荀子)言时必并称‘惠施邓析’而不一称‘邓析惠 施’者,以其所詈意实在龙,不在析也。尝单称惠子(案:《解蔽篇》),或同 称‘慎、墨、季、惠’(案:《成相篇》),而邓析一人未尝独及焉,亦不为无 因者。(中略。)古书类多施、龙并举;而惠、析并称,惟见《荀子》。然则荀 卿之言,隐寓他意,从可知矣。”中华书局1996版,170页。谭戒甫嗅觉灵异, 可惜对相关诸子生平、战国重要史事的确切纪年所知有限且颇多错讹,缺乏坚实 史证,仅凭义理推断,论证极不充分,未能使其假说成为定论。公孙龙研究者中, 仅有栾星注意到谭戒甫假说,却认为证据不足,粗疏辨析后即以“谭说尤曲”否 定。参见栾星《公孙龙子长笺》,中州书画社1982版。   (以上是绪论《战国大势与庄子生平》第十节,注仅选其一。) (XYS200711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