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不读文学 蒋丽萍   我想,我之不读文学,首先跟年龄有关。   年轻的时候,经历少,梦想多,读文学就觉得是别人在替我圆梦。许 多时候,是借助文学丰富自己的生活。记得18岁那年,借得一套《约翰-克 利斯朵夫》,限期一个礼拜要还的,于是就日夜兼程地赶,等到读完,脸 都绿了。可是,那里面呈示的一个人的一生,将我那差不多跟白纸一样的 头脑里染上了斑斓的色彩。   现在的我,有了些年纪了。经历也丰富了,再看那些虚构的东西就觉 得可笑。不是否定虚构,而是从许多作品的故事上,看出了作者想象力的 贫乏。他们编造的情节比我看见的、听到的人生故事差远了。有的时候, 看他们将一些生活的碎屑津津有味地咀嚼,心里就难过。窗户之外,就是 生猛的时代,悲欢离合真善美假恶丑无时不在做着展示和较量,那些偷天 陷阱设置得让人目瞪口呆;那些人情变幻繁复曲析,柳暗花明的转折比编 出来的还要假——却是真的!   所以,现在要编一个让我信服的故事,比较难。   有的时候,我并不苛求故事。我知道,欣赏文学有许多途径,旱路不 行走水路。那么,来点好的、有力量的文字吧。文学既然作为一门艺术, 文字就应该是千锤百炼过的、有天才的闪光的。就好比我们去剧场看戏, 总是要看那些具有艺术天才、又经过长期训练的演员,哪里肯看一个要身 段没身段,要嗓子没嗓子、要扮相没扮相的呢?在我的记忆里,曾经见识 过许多美妙的文字、比如契诃夫的《草原》、蒲宁的《故园》、鲁迅的 《阿Q正传》、张爱玲的《金锁记》……那些语言并非因为华丽或别致才 讨巧,主要还是作者具备了讲述他的故事的基本条件,那就是一种无法替 代的独特的语言方式。它就是故事的一部分。读这样的文字,有一种水乳 交融的和顺,语言的小径干净幽雅,却是直达作者的目标。可是,现下的 文学似乎忘记了这个头一位的条件,许多人要么粗针大麻线地将一些情节 缝制起来,或者俗不可耐地往那情节上缀上许多的花边,无所用心和蹩脚 的匠心一起作祟,逼得你走投无路。   谈了情节和语言,接下来,轮到思想了。倘若从文学中能够读到那些 令人艳羡的思想,那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啊!可是,自从许多评论家和作家 宣告,思想批判的时代巳经过去,文学应该向“纯”度进发以后,我们就 很少能够从文学中间读到思想了。崇高的;尖锐的、批判的、新颖的、泼 辣的、深刻的,甚至不合时宜的,你总该表达一些思想吧?就像张伟写 《柏慧》,尽管读的时候可惜他的思想表露过于急切。反而削弱了他想要 表达的内容,可是,作家的愤怒和急不择言还是有一种力量的呀!令人失 望的是,文学差不多就跟现实脱节了似的,许多中国人正在努力思考的问 题,在文学中竟然很少得到反映。人们需要文学体现出思想的力量的时 候,文学却去把门关上,将历史和现实的潮流挡在了门外,打开自己的小 首饰盒子,一件一件地展示自己那些似乎很值钱的家当。我想,我虽然不 是见多识广的人,可也犯不着来看你见摆这些玩意儿呀!   有一段时间,我对小说绝望了,就把阅读的兴趣转到了散文上。想起 来,散文不允许虚构,就不要强调情节;散文总归美文多,也契合我那唯 美主义的口味。想不到情况更不妙!先前作为对于个人话语被覆盖、被笼 罩的反抗,一些作家开始描写一些个人生活场景和感受,连带现代文学中 粱实秋、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等那些经典一起出笼,形成了让我等感 到新鲜的文字。事情很快就起了变化。一些作家毫无节制地书写自己的小 感受,到了让人生厌的地步。特别是那些出国游记,简直就是灾难——不 提也罢。而且,语言不讲究的毛病,到了散文里更加无药可救。做小说的 时候,语言不行,说不定还有情节呢?还有题材新鲜呢?做散文而不讲究 语言,就好比清唱,无伴奏。也不上妆,一切可以依赖的条件都去掉了, 就看你的真本事了——砸锅的就更多了。   有一段时间,我开始读学者散文。因为的确有一些学者的散文;无论 语言还是思想,都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朱学勤,赵国,吴方,张中行,辛 丰年,葛兆光……可是,读得多了,又厌了。事实是一些学者(可不是我提 到的这几位)大概觉得写散文的时候就是作家了,也得模仿作家的样子,以 上作家的毛病也开始沾染上了……   你说,我还要不要读文学呢?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