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www.xys3.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也说“哈佛男孩女孩” Alan Guo Feb 25, 2002 在我看来,《哈佛女孩:刘亦婷》是一个标识符,标识 着中国一代家长不甘平凡、渴望奇迹的生存状态。 我是七十年代生的人,在我的记忆里,有过很多和刘亦 婷类似的名字,好像宁铂、谢颜波,还有李劲。我完全理解 类似“哈佛”或者“少年班”这样的名词给中国的家长所能 带来的冲击力;我更加能够了解,把这些名词从概念变成可 以触摸的体验与现实,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的幸福。我甚至明 了,很多家长隐隐觉得,把一本关于“哈佛男孩女孩”的书 买回家里就或多或少意味着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假设了一座桥 梁。 在我看来,这没有任何奇怪的地方。我们今天所面对的 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父母,正是当年的知青和红小兵,从整体 上,是却失教育却又崇拜知识的一代。和新语丝上的一代评 家们相比,他们没有受到所谓的“思想启蒙”,对教育与知 识的理解,相对要单纯得多。另一方面,他们是历经身心磨 难的一代。对他们自身而言,理想不仅仅是遥不可及的幻象, 更是一种负担不起的奢侈。然而,希望是人生存的动力,如 果不是全部的动力。那么,希望在哪里?子女--这是一个 何其自然的答案。说到这里,我觉得好像已经有点“言已至 此”的意味了。记得一年以前回国,一个开了十几年出租车 的司机那样自然地说起辛苦攒了几十万,以后指望把小孩送 出国读书。是啊,这一切太自然而然了。 然而,彻底的理解却并不能让我认同“哈佛男孩女孩” 的泛滥。首先,我不相信天才,无论是“天生”还是“铸造” 的天才。我有很多少年班的朋友,也有不少哈佛 MIT毕业的 同事,我还和李劲一起吃过饭,毫无疑问,他们都很聪明, 但对我而言,天才仍然在统计意义上不存在。第二,我不相 信可以以成败论英雄,所有的成功(上名校也好,留学也好, 成名成家也好)都藏有妥协的代价,而拒绝妥协所带来的收 获未必不能补偿放弃成功的“失去”。 最后却也是最重要的,上哈佛也好,少年班也好,与成 功无关,任何地方都有失败者,任何人都永远会有机会作失 败者,而为了不做失败者而活着,则本身就是注定的失败者。 也就是说,生活比成功更重要。 BTW:对于那些喜欢引经据典的“哈佛男孩女孩”,我推荐电 影Good Will Hunting。 版权申明:本文的一切权利属于作者Alan Guo所有。网络媒 体可以自由全文转载,但必须注明作者并保留本申明。非网 络媒体转载必须经过作者的书面同意。为防止对这些文本任 何形式或意义的曲解,任何节选或引用须经作者书面同意。 ◇◇新语丝(www.xys.org)(www.xys3.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