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美术馆后街22号院:在推土机下永生 杨东平   10月26日上午,备受海内外舆论关注的文化名人赵紫宸、赵萝蕤的故 居——北京市美术馆后街22号院,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推土机强行推倒,夷 为平地。这座被中国最权威的文物家、文化专家侯仁之、吴良镛、罗哲文、 郑孝燮、舒乙等称为“集建筑、人文和文物价值于一身”、“有巨大价值”, 并一再呼吁保护的古老四合院,终于未能避免被毁灭的命运。   关于中国人对待文物的态度,鲁迅曾痛切地说:懂行的是偷,不懂行 的是烧。今天,还要加上一个“推”字。近些年来,多少经历了战争年代、 文革破坏而幸存下来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却在推土机下灰飞烟灭—— 以现代化的名义!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曾以小说《玉碎》纪念在文革中罹 难的老舍先生。今天,面对历史文化的不断“玉碎”,我仍然感到彻骨的 心碎……   围绕22号院的“四合院保卫战”是极其悲壮的。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 里,赵紫宸先生之子、两航起义的功臣赵景心和夫人黄哲,将个人安危置 之度外,大无畏地奋起抗争,坚守这座古老四合院,捍卫正在迅速消逝的 北京历史文化,真的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正气浩然,可歌可泣。   从一开始,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面对强大体制和巨大商业利益的抗争 就具有一种悲剧的意味。这场良知与权力、文化与商业化的实力悬殊的较 量,结果几乎是注定的。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学生、媒体和记者、闻讯 而来的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自发加入到这场民间的“保卫战”之中, 强烈表达了不容轻辱的民心民意。   终于,22号院倒下了。然而,它不只是一声沉重的叹息,不只是又一 个愚昧战胜文明的耻辱。它用惨烈的“死谏”发出惊世的呐喊,成为北京 人民不屈不挠地捍卫古都文化的不朽见证,成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不灭 的象征。它虽死而犹荣,将在人们永远的纪念和追思中获得永生!   22号院的惨烈牺牲,不过是古老文明流失的一个小小缩影。事实上, 八百年古都早已面目全非。在建国后的前30年,这种破坏主要来自“左” 的错误路线,将历史文化贬斥为封建糟粕,大搞所谓的“破旧立新”。近 20年来,在巨大商业利益和短期政治功利的驱动下,房地产开发中不受制 约的商业化,致使令人痛心疾首的破坏文物事件不断发生。   在新时期的“建设性破坏”中,北京的“东方广场”、菜市口大街工 程、平安大街等所起的示范作用,其恶劣影响不可低估。平安大街的建设, 在拆毁了大片古老四合院的同时,新建起整整一条街至今空空荡荡、毫无 人气的仿明清建筑。正在兴建的广安大街,又将新发现的曹雪芹故居推上 绝路。就在北京市全力申奥、努力改善城市形象、大打古都文化牌之时, 在中外媒体面前悍然推倒这座著名四合院,这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的所作 所为吗?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申奥宣传吗?   围绕22号院的存毁和诉讼,有许多问题发人深省。这座四合院已被多 位国家级专家、科学院院士认定具有重大价值,他们的意见理应被视为最 权威的鉴定。国家文物局就此发过专函,贾庆林书记也做出了要尊重专家 意见的指示。在这种情况下,东城区文物局不仅不依法保护,反而必置其 于死地而后快。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文物保护部门还是文物破坏部门? 时至今日,在北京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得不到基本 的尊重。为保护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德高望重的国宝级专家多次上 书,却几乎屡战屡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想仍然是一句口号。 这与北京市建设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的追求不是背道而驰的吗?   22号院的罹难还促使我们认识当前的法制建设。东城区法院受理了赵 景心老人对区文物局、区房管局的起诉,应当说是一种进步。事实上,大 量民告官、拆迁户告开发商的诉讼,法院根本不予受理。然而,尽管我们 早已经颁布了《文物保护法》,法律却仍然未能保护这一有巨大价值的四 合院。作为一个比较,在没有法制的时代,由于专家学者的呼吁呐喊,尚 且能将北海团城、德胜门箭楼等妥善保护下来,这难道不是法律的悲哀?   22号院还告诉我们,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毕竟,火烧圆明园、“造反 有理”的时代已经过去,人民也不是愚不可及。违背民意、毁坏历史的倒 行逆施再也不能那么理直气壮、肆无忌惮,而且是绝不可能长久的。历史 是人民书写的。就象定海人民将毁坏定海古城的人推上被告席一样,东城 区文物局、房管局成为被告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所有那些仰仗手中的权力, 步八国联军的后尘,摧残祸害文化遗产的人,是民族的罪人,他们终将被 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政府顺应文明进步的潮流,加入了保护历史的行 列。在作家、市民的紧急干预下,天津市政府从善如流,收回成命,使天 津市古老的商业街估衣街得以保护下来。杭州市政府对传统文化街区河坊 街和“四拐角”从以改造为主转为以保护为主,进而提出原汁原味抢救现 有历史地段,原样恢复部分著名历史建筑,围绕西湖加快申报世界自然和 文化双重遗产,迎来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春天。对比之下,北京市难道 不应该痛下决心,改弦易辙,重塑“首善之区”的形象?   当代北京城市文化的历史不应该永远是一部伤心史。毕竟,中国只有 一个北京,世界只有一个北京!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