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是迎风而唾还是逆风飞扬 刘绪义 “二余风波”尚未平息,4月1日国内的文学网站《新语丝》又刊载了一篇题为 《试看〈收获〉的封建性——“巴金现象”与“伪现代化”》的长文,猛烈抨 击文坛星宿巴金。可以说这是继王朔骂金庸、余杰批余秋雨之后的第三波。读 完这篇充满人身攻击的文章,不由人不联想到作者朱健国是不是想学余杰来。 在这篇数千字的文章里,可看出作者颇费心力,其中五大“罪状”不妨在此一 一列举: 一、巴金倡导“说真话”,可他在2000年的《收获》封面依然大字标榜“巴金 主编”; 二、巴金早年以《家》反封建,可他现在却占据着国营杂志《收获》当终身主 编,且将女儿任命为第一副主编,父女共同执政; 三、巴金以勇于忏悔获取尊敬,可他面对平反幸存的胡风,既不主动去医院看 望,会上相逢亦无道歉。等到胡风病逝,才写几句对不起; 四、巴金1985年倡议建立“文革博物馆”,一知上意不喜此“建议”,便同意 在《巴金选集》中删去《文革博物馆》,从此不提; 五、15年来中国多少风波、腐败,他竟一言不发。 朱健国由此给巴老判定罪名:“商业广告术”、“封建世袭”、“家天下”、 “坦白痞子”、“变色龙”,“欺世盗名”、并归纳为“巴金现象”。 读到这里,不难看出,朱先生的文风、批评技法、措辞等等几乎就是余杰批评 余秋雨的翻版。 我不禁为巴老叫屈。首先,《收获》打出“巴金主编”的旗号,一方面是鉴于 巴老在文坛上的威望,一方面也是由于巴老长期主持《收获》,功莫大焉。无 非是树立一个“品牌”,这正如“张小泉剪刀”一样,张小泉死了多少年了, 但“张小泉剪刀”依然驰名大江南北。我想巴老的用意也是相同的,况且,一 个96岁的老人如何去“占据”这个主编名位?多年来,《收获》在文学界的影 响独一无二,我想莫不有着巴老的人格魅力的影响。 其次,我虽然不知道巴老的女儿李小林出任《收获》的第一副主编,究竟是不 是巴金“任命”的。倘若真如朱先生所言,也未尝不可。古人尚云“举贤不避 亲”,只要这个“官”当好了,就是文学的福气。 至于“坦白痞子”、“变色龙”的罪名能否加之于巴老一身,我想也非朱先生 一人说了算。历史总会给人们以答案。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我想朱先生不可能不知。然而,朱先生以一 言而定乾坤的批判是无法说服人的。巴金在文学界的地位不是靠“忏悔”获得 的,自有他的作品说话。然而,完全脱离了作品本身、远离了学理常识,一味 地好大喜功,人身攻击,这样的批评究竟有无意义?是迎风而唾还是逆风习扬? 这个问题要留给朱先生自己来回答。 朱先生在文章里除了大半篇幅写巴金如何“家天下”,另一大半篇幅就是沿袭 余杰批评余秋雨“为什么不忏悔”的套路,人们已经不再感到新鲜,说什么 “欲盖弥彰”、“肃反是先锋,反右是功臣”、“惯于忏悔而从不改正”、 “贰臣”,这些话语,实足的“文革遗风”,“大字报风格”,又一番老调重 弹,已经失去实际意义了。朱先生说巴金“实乃一个二等作家、三流思想”, “新时代的中国人,一定会拒绝巴金”,这类“迎风而唾”的言词,其结果只 会适得其反,徒增给人们以官司的谈资。 余杰前不久已公开著名对自己在文章不小心用了“文革方式”、轻率地用了 “文革余孽”这类词语而表示道歉,也因此曾受到过广泛的非议。这说明人们 对这种不良的批评风气的反感,呼唤正常的批评。但有些人已经忘记了尼采的 忠告: 尔等小心了,不要迎风而唾!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