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文人哭穷”及其它 毛志成   文人在经济模式上向来有三个级别:一、大阔人;二、较富裕的人;三、穷 得够呛的人。三种人中,第一种不会哭穷,甚而时时炫富,夸富;第二种也不会 哭穷,至多只是说自己没有发财,相对之下仍有一点清贫感罢了,不过大都突破 了贫穷线,温饱不愁;第三种人的出息就不大了,他不仅有可能是名副其实的穷 人,而且常常作哭诉状,喟叹于强作清高而不被世人认可,想呼吁、乞求富人的 捐助或恩赐也可能性不大,于是只好落得哭个不休。   不必以古代为例去讲一些诸如陶渊明“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曹雪芹 “举家食粥酒常赊”之类的事。那是古代,古人的“穷光荣”也可能是自有其光 荣的道理的。若以近代、现代、当代为例,有资格做像样文人的人,大抵不甚穷 ,更不哭。若哭,就哭民众之饥之苦,而不干那些顾影自怜,为自己哭哭啼啼的 事。   太阔的文人(如当年靠写“三角恋爱小说”发了财的张资平,如靠着岳父家 和阔太太开书店、办刊物的邵洵美),阔则阔矣,但与正经文人的人格品质不相 干。我这里只说正经文人(正义文人),其实也不是穷人。一经写文章作品,总 得显示出他的劳动价值。不必说虚话,要说实话———连起码经济价值都显示不 出的人,他的存在是否被人承认也很难说。鲁迅当年在教育部任职时,鉴于货币 贬值,弹性很大,就主张教授的基本收入以一千斤猪肉的作价为绝对值;伟大革 命家李大钊做教授时,月薪也在几百至一千大洋左右,有这样的经济基础,才有 可能提供革命的活动经费,救济贫困青年。我从《鲁迅日记》中粗览一下鲁迅的 收入(包括他后来弃教从文),经济收入也不属于“穷文人”之列,几番买房子 便是证明。   说这些话,什么意思呢?我只是想说,假如你想做有质有量的文人,连起码 的收入量都达不到,稿子推不出,是很难有人承认你的劳动价值的,任何清高都 带有自封性。   如今形势大好,市场经济正火,你作为文人搞不出像样的文绩,写出的东西 连问世都可怜巴巴,挣稿费难到衣食不保地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果真源于你 太清高,不屑于写庸俗作品么?我看绝对不是。实话说来,假如你果真写的是有 大价值、真价值的文化产品,一时的被冷落固然可能,若是使之永远被冷落、被 埋没也很难。相反,你去写庸俗作品,偶然或一时的流行、畅销固然可能,要想 使之久久畅销、久久流行,稿费挣得无休无止,也不太容易。别把读者的素质看 得永远低下,永无长进!   现在,可以把话说到根本上了,某些文人的哭穷,最深层的意思是哭自己的 不中用。这里说的不中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没有从根本上接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中国要转移到经济 建设的重心上来,含意是多方面的,即:一、中国文人要打心眼里同意并乐于宣 传经济建设,自己也要去搞文化经济,你搞的东西要有经济含量————既能促 进、促成民众之富,也使一切有益的文化产品都有经济上的显示,稿子卖得出, 卖得畅;二、文人自己也要有经济意识,拿出的作品必须有推销值、出售值,少 玩那些虚无缥缈、过分“自我”的东西,须知:伪清高不仅是无价值的清高,而 且,内含的注定是自私意识;三,不要太低估读者(即文化消费者),不要认为 他们很难接受“上品”,只迷恋“下品”。其实,日益提高了文化素质、文化趣 味的读者,眼下首先生厌的是“下品”,即那种在文化水准上低于读者总体平均 线的作品或作家。上面的三条都做不到,文人只能陷于不中用。   当然,不能排除确有“大文人”、“高品位文人”的存在,只因为他们不具 备文化启动的“原始资金”,难以搞出上品、高品、精品。怎么办?很现实的办 法只有两条:一是自己先搞搞经济,积下一点起码资本,然后再去搞文化;二是 有效地呼唤一点“公费”————当然你首先必须是可信的,被证明是有可行性 的。总之,光是去哭,则百无一用。   “文人哭穷”曾有过某种可爱处,可同情处。时过境迁的今天,文人的哭穷 ———无论其穷其哭,都不再时髦,颇有落伍感。领会这一层意思,对于做文人 、搞文事大有益处。 (《南方日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