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她们是依赖文字的明星 蔡家园   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们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飘忽在文坛上, 疯狂地尖叫。   经过诸多报纸杂志不谋而合地策划和包装,她们精心修饰的脸孔 和青春窈窕的身影,以大幅时尚照片的形式,或妖娆或性感或冷艳或 狂野地呈露在大众的视野里。卫慧、周洁茹、棉棉、朱文颖、金仁顺、 戴来、魏微,一个又一个时尚女孩。在世纪之交的文坛,套用列侬的 话说,他(她们)比上帝还有名。   大众文化的崛起和泛滥,既使得文学日益边缘化,也导致了市场 法则对精英文化的浸染。纵然如此,但在人们的心中,乌托邦的理想 似乎愈加强烈。明星是这种理想的物化形象。所以,在精英文化衰微 的时代,“造星”理所当然成为一种拯救的首选手段。她们聚焦而成 为公众的兴奋点,成了黔驴技穷的文学刊物的阿拉丁神灯。   显然,所有的这一切,都遵循着市场化的原则。让人觉得遗憾的 是,市场在“化”着这一代写作者,她们的写作也自觉遵循着这样的 原则,甘心投怀送抱被“化”掉。因此,我十分怀疑,喧嚣的她们是 否就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写作?   如梦的成长、躁动的情怀、恣情的玩乐、无边的滥情,白领丽人、 颓废者、边缘人、舞厅、酒吧、歌厅、灯红酒绿、醉生梦死、风月无 边、浅唱低吟……这就是她们全部的生活。暧昧而含混的叙述犹如梦 呓,散发着糜烂、奢侈气息的文本更像被抖露的私人日记。作为与她 们同龄的阅读者和写作者,我十分怀疑她们对时代本质的把握,十分 怀疑那些生活和情感的真实性。她和她,她们和她们,都给我“似曾 相识燕归来”感觉。好莱坞电影的光影在那些文本中闪闪烁烁。她们 的写作,极度的宣泄和对感官刺激的迷恋,埋葬了本来可以超拔的、 激动人心的东西。在情感趣味上模仿张爱玲,但缺乏她对人性和人生 的深刻感悟和透视;在叙述方式上模仿昆德拉,又没有他对整个人类 生存困境的关怀和沉思。与60年代的作家相比,她们似乎没有历史的 记忆,轻飘、浮华、空洞、百无聊赖,悬空在尘嚣之上。作为依赖文 字生存的“明星 ,她们的表演苍白而空洞。   诚然,在当代社会,大众主要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形象与乌托 邦相通。清晰的形象的乌托邦能够使大众在消费的瞬间得到满足,但 是,这个瞬间过去以后,大众又会陷入彻底的无意义的空虚。对于文 学而言,无疑将是更深的戕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四’年”。这将是“明星”的 命运,也将是这个时代的文学的命运。 中国青年报2000年4月3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