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生活医学化 杨曲 2002年9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生活医学化”据说是一个世界性潮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此言不虚。如今 发达地区流行富贵病,贫困地区存在营养不良症,怕当蓝领有蓝领恐惧症,当了 白领有密码综合征(见8月13日《新闻晚报》),野外生存须防血吸虫病热带病 (见9月4日《羊城晚报》),坐办公室怕染上建筑物综合征,才见大学毕业生上 班恐惧症(见8月25日《信息时报》),又添独生子女就业综合征(见9月1日 《21世纪人才报》),长假之后焦虑恐惧浑身没劲是节日病,保姆回家引发都市 依赖症,硫酸伤熊是与学生有关的心理病,因教学受挫自杀、被升学高压逼疯是 与教师有关的心理病,鞋厂女工中毒、电厂男工中毒是与打工者有关的职业病……   一篇《盘点白领职业病》的文章,一口气列举了七八种与“白领”有关的疾 病:高科技办公室病、生活习惯不良症、颈肩腕综合征、电脑眼病、信息焦虑综 合征、工作场所抑郁症、电脑狂躁症(见8月12日人民健康网)。一篇《“坐” 班人的健康隐患》的文章,将坐班人的健康隐患归纳为:血液循环流通差,颈椎 问题麻烦大,心、脑血管藏隐患,消化系统会紊乱(见《生活时报》)。   这真是一个动辄得病的时代。看来,“生活医学化”的步伐,大有赶超现代 化步伐之势。   冷静下来想一想,难道科学技术发展了,医疗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们这样那样的疾病反而更多了?有些“瘟神”不是被我们送走了吗?如果疾病 较从前不是少了,而是多了,那么为什么人们的健康水平、人均寿命较从前大幅 度提高了?看来,“生活医学化”另有原因。   有认识方面的原因。正如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所知愈少,愈不以为自己 无知,从前少听说这病那病,与从前的认识水平有关;如今人们在医学方面的认 识深化了,从前尚未认识到的疾病现在认识到了,因此病也多起来了。在这个意 义上说,不是病多了,而是病的名堂多了。比如现在有电脑狂躁症,冷兵器时代 杀人如麻的魔头未必不狂躁,只不过当时人们不以之为病罢了。也有生活本身的 原因。随着生活的发展,从前没有的东西现在有了,相应地从前没有的病现在也 有了。高楼大厦林立带来了建筑物综合征,信息爆炸带来了信息焦虑综合征,网 络兴起才有了网络综合征……从前多少代单传实不多见,如今独生子女整整一代 人,因此才会有独生子女就业综合征。   但这些还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什么引导着“生活医 学化”的潮流?“生活医学化”,其要害是“化”,即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化”入医学范畴。那么,是谁推动着这种“化”的进程?当然是“化”的受益 者们。首先是制药公司和医疗设备公司,他们因“生活医学化”而拓宽了市场, 获得了实惠。其次是有关专家,他们因“生活医学化”而提高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增加了收入。再次是媒体,他们因“生活医学化”而吸引了广告客户,丰富了自 身内容。此外还有明星,君不见这病那病老是缠着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则是商 家,除了卖医卖药的说你有病劝你吃伟哥劝你隆胸,还有卖洗发水的,卖粉刺霜 的,卖增高器的……岂不闻有个矮被说成病的吗?在这个意义上,“生活医学化” 的实质是商业化。   为“生活医学化”潮流推波助澜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患者”。媒体上宣传 的各种疑难杂症,总有一些人具有或自认为具有其中的某些症状,也总有人自觉 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从而患上某种莫须有的疾病,把自己当成需要治疗的患者。 这些虚构的病并不是真正的病,却给所谓病人及其家庭带来真正的痛苦。特别是 “患者”,不断从一种病痛走向另一种病痛,生活的质量因而大打折扣,天长日 久还真的会成为某种疾病的患者。其实即使有某种症状,也不一定非求医问药不 可,也许不过是完全能自己处理的日常问题,在以前是不会当成病的。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