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客家土楼探秘 赖德成 游利群   倘若翻开一本书,只要有些精彩的篇章,便感到开卷有益;倘若 购买一本杂志,只要有一二篇文章可读,便很值得,何况踏上福建永 定神秘的土楼之旅,更如阅读一部鸿篇巨著呢!   土楼是客家人智慧大树之巅盛开的一朵奇葩,是一曲震古铄今的 绝唱……    遗风   驻足北面山腰朝南俯瞰,由5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的如图案一 般舒展有致的初溪土楼群便尽收眼底。南面山坡是层层叠起的梯田, 那碧绿的禾苗,在山风的吹动下,涌起层层绿浪,仿佛给土楼群竖起 了一道波动的绿色屏风。那一字儿排列的三座圆楼和各处一端的两座 方楼,曾被外国朋友误认为飞蝶或者是导弹基地。如今,类似的土楼 已被推荐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其中奥秘,引人入胜。   初溪村东与平和县和广东省大埔县交接,是永定县下洋镇的一个 边远山村。   今年5月2日,一群来自德国和英国的建筑专家,冒着雨,来到初 溪。他们于集庆楼内外玩味着,留连难舍。   集庆楼是初溪村徐氏三世祖建于明永乐17年(1419),距今已 580余年了,为永定360余座现存圆楼中,年代较悠远、也较古朴的一 座土圆楼,又是永定境内楼梯最多、结构最特殊的一座圆楼。一般圆 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四处楼梯,不但底层地脚相通, 而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唯独这集庆楼,按底层间 每户从一层到第四层,各自安装楼梯,各层的通道也用木板隔开。 72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不仅房间、楼梯而且隔墙全 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木隼头致密地衔接起来,竟然不用一枚铁钉, 也就这么居然穿越了近6个世纪的风霜雨雪,方呈现歪斜,而作为承重 系统的厚达2米的生土墙却仍然那般高高地傲然地坚挺着,让纷至沓来 的旅游者和日本、欧美的建筑行家叹为观止。   我们徜徉在如同土楼一样饱经沧桑卵石铺成的村间小道上,时而 仰望一座座高大峻伟的土楼,时而俯看从溪流底边往上一个又一个台 阶用硕大青岗石干砌的层层驳岸而凝神遥想。14世纪中叶,约600年前, 一位姓徐的人为避战乱,带着族人相中了初溪这角土地。于是在莽莽 苍苍的原始森林里,便回荡着他们砍伐树竹,垦荒种植五谷和夯筑生 土墙的声音,袅袅的炊烟驱赶着荒蛮气息。集庆楼是他们夯筑的第一 座圆寨。有了圆寨的保障,他们便不怕虎啸狼嗥、夜鸟凄鸣了。   由于聚族而居,更由于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严酷的不息的搏斗, 他们对于家族整体力量和智慧便有着极为强烈的依恋,作为家族力量 和智慧象征的老人地位十分尊荣。   如今,社会安定繁荣,昔日荒山寂野早已开辟成为充满着蓬勃生 机的美好家园。尽管家族维系的力量已极大地弱化了,尽管大批的土 楼人已冲出山门,到外面精彩的世界谋求新的更大更高层面的生存发 展空间了,但是一些世代相传的如醇酒一般醉人的古朴遗风依然十分 浓厚。   初溪村,这个仅有2000多人口的徐姓村庄,在厦门、汕头等特区 便开办了40余家木材制品厂。他们或飘洋过海,或出外当老板、打工 的便达1000多人,然而在初溪村土楼群落里的座座楼房,每逢大年除 夕夜,老人们便欢聚议事厅,户户献上佳肴美酒,以表至情的孝悌, 老人们则在酒酣耳热中,在吉祥、和谐的气氛里共商来年大计。只要 谁家6旬以上的老人谢世,都要燃放三声铳炮,村民闻之,户户停炊, 纷纷赶来吊唁、相帮。哪怕像挖墓穴、抬棺材之类的活计,只要榜上 有名,都义不容辞地庄重地去做。老人丧葬仪式,夺人心魂!昔日, 只要哪家出了秀才,如今,只要有孩子上了大学,便是全楼、全村盛 事,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宰鸡杀鸭庆贺,平日只要谁家遇上三灾六 难,村民人人前往,出钱出力,竭力帮忙,也无论谁家来了客人,人 人视如自家贵宾,迎请有加,同饮大碗酒,同食大块肉……好不醉人 的遗风,怎不令人荡气回肠! 缩影   由12座圆楼和数十座造型各异的方楼组成的高头乡高北村土楼群, 画面奇特、壮观。被誉为“圆楼之王”的承启楼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 众多的建筑行家及人文学者来到这儿探幽寻胜,乐此不疲。承启楼建 于明崇祯年间(1628—1684),占地5376多平方米,距今已有372年历 史。   入得承启楼大门,400多人聚居的情景便扑入眼帘。那嘈杂的声浪, 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热闹、繁忙的城市。鼎盛期,曾住过多少人?一位 长者自豪地解答说,从“四代同堂”,发展成同房“三百六十汉”, 全盛时,曾居住80多户,计800余人。难怪一位日本学者在考察之后, 便从心底惊叹:“家族之城!”   我们站在四层走廊上俯视,只见四个同心圆圆环形建筑,外高内 低,错落有致,环环相套,组合多么得体、自然、舒展,恰似一朵绽 开的玫瑰。不过玫瑰散发的是芬芳,它散发的是鬼斧神工的灵气。 1981年,它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1986年,邮电部又以它的模型 设计图案,印制“中国民居”邮票发行,而声名鹊起,闻达中外。   面对着该楼中心议事厅上的一对联句:“一本所生,亲疏无多, 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我们伫立凝 思,而《孟子·滕文公上》篇中有关人伦教化的语言却上心头:“使 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由于生活在土楼里的客家人,面对猛兽毒蛇出没无 常,匪患多发的极端恶劣的环境,这种儒家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和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便被极致地强化了,呈现出客家民系文化的 一大特征。   在承启楼专辟的陈列室里,我们观赏到一件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 —楠木寿屏。一位外国学者见之,曾出价8000万元急欲购买,被楼主 婉言谢绝。这件稀世奇珍出自乾隆19年(1754),比美国建国( 1776)还早22年,为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次子建镛7旬寿辰时清代京城 尚书、太学士们所赠。寿屏由12扇楠木板连接而成,雕刻面积达15. 03平方米。正面中间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 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雕刻着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 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个人物,个个各具个性,呼之欲出,四射 出来的艺术魅力和宣泄而出的人伦教化,令我们屏气敛息———一座 土楼、一个家族,确是过去时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浓浓的缩影。   承启楼左侧处耸立着一座四方形土楼———五云楼,也吸引着众 多的游人。其独具的魅力,不在于它有着怎样匠心独运的结构,全在 于这座建于明永乐年间,已阅历597年沧桑变化,盛期曾居住400多人 的偌大土楼竟然没有石砌墙基!真的没有石基吗?我们曾四下里寻寻 觅觅地搜索,仍然没有发现一块石基,心灵便被深深地震撼了。   当几天之后,我们来到湖雷镇下寨村参观馥馨楼时,心灵被震撼 的程度,就难于形诸笔端了。据考证,馥馨楼系五代残唐时首批入永 定的客家先祖所建,是永定现存的最古老的生土民居建筑,具有 1200年的历史。该楼100多年前被火烧过,楼前部分是残墙,至今仍居 住着七八户人家。楼内一位壮年人对我们说,1986年,他在楼底用凿 子凿开一道小门,却足足花了16天时间,其仍坚固若此,竟然也是无 基石的!   像馥馨楼、五云楼这么古老的无基石的土楼,在永定境内竟达 10余座。生土建筑最要防水浸,那么无基石的土楼怎么能够经受住好 几个世纪甚至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呢?其奥秘在哪呢?眼前升腾起一 片迷雾。这谜底,或许要有心的建筑行家花上几代人的努力方能解读 吧!   据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生土民居建筑源起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 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这种原始居住形式,却在原始社会之 后,在中原地区彻底衰败甚至绝迹了。然而在衰落了近三千多年之后, 在客家人居住的原始山区却得到复苏和登峰造极的发展。    积淀   古老的土楼、苍老的石砌小路、苍苔斑驳的驳岸,在石间跳跃着 活泼地流动的溪水,别致的小桥、和荡的清新得发甜的山风,全都显 得那般悠然恬静。我们进到湖坑乡洪坑村中,便恍然来到唐代著名诗 人王维所创设的田园牧歌的意境里了。然而,土楼的那种秩序井然, 规模庞大的神秘形态,却刺激着人们要探个究竟的强烈欲望,这是王 维诗里所不曾见的。   洪坑村村北的那座奎聚楼,特别醒人眼目。楼内那前低后高的森 严阶层等级结构,散发出迫人的威势。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令我 们一跨进大门便不敢高声儿说话,倘若此时,在高高的厅堂上,面南 坐着一位君王,我们也不会感到讶异。这是一座典型的宫殿式土楼民 居,建于清道光甲午(1834)年。   傍着溪流南边驳岸,高挺着一座圆楼,激发着游人观赏兴趣。引 发盎然游兴的,并非这座圆楼怎样的高大轩昂,恰恰相反,它很小, 直径仅17.4米,俗称“米升楼”,也不是因为它内部结构怎样的不同 凡响,它仅单圈、三层,而是因为它与山色、小桥、流水宛自天然和 谐融合的画面。即使它左侧顺着山坡而筑的水渠缺口随意喷出的一道 雪浪飞花似的水流,也似给它增添了一种毓秀钟灵。   圆楼造形的这种宛自天然的艺术魅力,当我们返回洪坑村入口处 细看振成楼时,又有深层的体味。   振成楼建于1912年,耗资8万大洋,是永定县境内最富丽堂皇的圆 楼。1985年,振成楼与北京天坛、雍和宫的模型同在美国洛杉矶展出 而蜚声海内外。   振成楼内外游人如织。有的在询问大楼为什么要按“八卦图”建 造成辐射状八等分?各等分之间的防火墙是否使防火防盗功能更具完 备?有的在观察支撑着中心大厅的那四根周长2米,高7米怀抱不过的 石柱,猜测着是如何被运进来的,这儿四围高山仍然复盖着原始森林, 只有一条依稀山道与外界交通!有的在细察、比较一东一西两口水井 的水位水温的差异,有的迈上专供客人看戏的内楼厅,发现凡是主人 坐的位置除低了一阶还总是不同程度地被柱子挡住,把理想的面厅厢 房让给客人,而大声赞叹客家人的好客豪情!好客中又包容了多少克 己与礼让……   振成楼内环楼右侧二层高半月形耳房6间,是专辟为该楼子弟接受 启蒙教育的学堂。早在清光绪32年(1902),他们的祖先就在洪坑村 创办了著名的林氏蒙学堂———日新学堂。我们参观过的土楼,但凡 规模较大的都设有学堂如光裕楼有松涛斋、福裕楼有雅檐斋、奎聚楼 有敦复斋、衍香楼有培本学堂……承启楼开基祖江集成虽是农民,但 他崇文兴教别开生面,亲手就“建造了树德斋、养成堂、梦化轩、醉 经阁等好几所私塾”,以便于他几个儿子各自的后代就学。   无论就子孙优雅性情的培养,还是个人乃至家族的显达,一个家 族要出人头地,不能不强调读书……忠厚传家,读书济世乃是客家家 教的思想。客家人素以重教兴学著称。重教兴学的回报也很丰厚:承 启楼在清乾隆前后有32人在朝廷为官,现有学位的42人,其中一户人 家就出了10名博士;洪坑村先后出了16名秀才;振成楼曾出过众议院 议员和县长,现有大学生42人,其中有林尚中(中科院院士、中山大 学高分子研究所所长)这样知名的人物。    突围   来到湖坑乡南溪片,登上实佳土楼群观景台,只见一条溪流从东 向西流淌着穿过狭长谷地。沿着溪流两岸,狭长谷地矗立着好几十座 土楼,其间,鹤立的圆楼特多,约20座吧,交织组成的土楼画面便特 别的神奇、壮丽。那墙体线条的流畅,那像羽翅一般流利有致的瓦楞, 好似给圆楼灌注着一股轻灵活气,高峻雄伟的圆楼便飘逸、灵动得要 翩翩然旋旋然起舞了。   远远的,在那墨黛的山腰上,又见几座圆楼,在纷披的绿荫中, 若隐若现、似真亦幻像海市蜃楼,又似一个圆圆的奇特的梦里仙境, 放射出极强的诱惑力。   永定土圆楼建筑的奇特,早已引起中外专家和人文学者的深切关 注。让我们听一听日本东京大学茂林计一郎教授的惊讶吧。他说,土 楼“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一样……那样神奇而不可思议的光景, 与其称为民居,不如称为城寨,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怪物在眼前的群山 狭谷间屹然而立。”让我们再听一听一位诗人的赞美吧。他在诗行中 写道“土楼不土洋楼羞,古城真古真风流,奇迹奇观奇天下,仙山仙 水仙人楼”!   从观景台下来,村民们便热情地引领我们去观赏环极楼。环极楼 建于清康熙32年,是一座直径43.2米,二环四层的圆形土楼民居,是 一座普普通通的土圆楼。像“七·七卢沟桥事变”让卢沟桥闻名于世 一样,1918年2月13日发生的强烈地震也让环极楼声名大噪。在这次历 时20分钟的强烈地震中,环极楼土墙在摇晃中震裂。赫人的盈尺裂口 从大门门楣右方直裂至四层。但震后土墙竟自然弥合。如今仅残留一 线裂缝,要不是经人指点,是很难发现的。这特具纪念性的一隙裂缝, 生动地向世人展示着土楼顽强的生命力。   据《龙岩地区自然灾害》记载,清朝以来,永定曾发生过7次地震。 每次地震,土楼都有惊无险,稳如泰山。永定土楼这种突出的抗震功 能,已引起国际建筑界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永定全县现存土楼2万多座,不仅方楼、五凤楼、圆楼样 样俱全,且皆有众多典型杰作,其中特具魅力的圆楼便有360余座,无 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功能的齐全、历史的悠远,都居客家土楼之 冠,是客家土楼这一鸿篇巨著中最典型、最精彩、最动人的华章。   然而,土楼不是随遇而安的安乐窝,封闭的生活坚定了居民的突 围意识。   参观了洪坑村土楼群,在其后的旅程里,一路上,我们一直都在 思索着,为什么振成楼不建成当地民居的纯粹形态,而吸取了京都乃 至西方建筑的一些精华?为什么日新学堂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呵, 学堂里那如厕之处,厕所两字为什么不用汉字而用英文书写?如果说, 孔孟儒家学说也是个圆寨,那么吸取西方建筑精华,那个英文书写的 细节,是否意味着对儒家学说的某种突围?日新学堂和振成楼的创建 者是否已独具慧眼在暗示、在启迪、在激励后人不要被高墙囿住,不 要固守那山高水寒的土地,而要从高墙中,从崇山峻岭的重重围困中 英勇地突围出来,去创造新的更加灿烂的生活呢?蓦然,一位智慧长 者的形象浮凸眼前。他在院中踱步,他那深邃的目光已越过粗重厚实 的泥土高墙,越过重重大山,在了望着,期待着……   一座很高大也很富丽的圆楼里,住着不到3户人家,问及其他众多 住户去向,回答说,侨居海外或到山外谋生去了。永定县现有人口 46万,然而祖籍永定的台港澳同胞和侨胞竟达50余万之众,其中,富 商巨贾不计其数。   生命渴望着流动,因为远方的风景是那么迷人;生命也渴望安宁, 因为漂泊的人生需要一个可靠的港湾。流动的是客家人浩浩荡荡流向 他乡、异国的脚步,安宁的是一座座耸立于山间谷地的土楼,那是他 们梦牵魂绕的精神家园!   土楼是客家人智慧顶尖的创造,对土楼他们别有一种强烈的眷恋、 钟爱。于是,客家人无论流向何方,哪怕是海角天涯,在他乡、在异 国,发达之后,便又纷纷回到故乡兴建一座又一座土楼。漂流的脚步 和坚固的土楼,锻铸了客家人生命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谱写了完 美的生命乐章…… 生活时报2000年11月16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