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公正”不足要靠制度保证 陈元 2004年07月29日新京报   对《新京报》7月27日关于《甘德怀北大考博风波》报道,我有些感触。我 在国内的复旦大学做过博士,现在哥伦比亚大学任研究员。   我觉得国外的招生不像一些人所说的,导师一人就能说了算。至少在哥伦比 亚大学招博士生时,会有一个学术评议小组,数位教授一起对这个学生的学生能 力进行考查。有时,学生还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学术报告,回答教授提问。当然, 这些旁听者是院系特别请来的,让大家都来听听这个学生怎么样。我觉得在这种 公开、透明的招考制度下,结果还是比较公平的。   在甘德怀事件中,不论结果是不是公平,在招考程序上,确实有许多不如人 意的地方。比如提前几天通知复试,没有明确规定;复试名单不公布;复试的时 候有老师迟到;复试现场没有第三方记录员等。让人感觉考试不够严肃,有随意 性。但实际上,考博的学生都经过了漫长的准备,尤其在初试通过之后,都心怀 很大希望,复试的一些细节上却没有体现出某些学校机构和老师对学生的足够的 责任心。   教育部可能对上述这些程序都没有明文规定,但我觉得作为北大,是应该制 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制度的。   实际上,很多程序性的细节不是做不到,或者做不到更好,而是没有给予足 够的重视。但是在国内目前这种学术诚信度不高的情况下,恰恰是需要重视和完 善制度,才能接近公平。所以,现在有人提导师自主权应该扩大,我不反对,但 我觉得扩大的同时,更应该以细致、透明、公平的制度来监督。不然,很容易滋 生腐败。道理不言自明,“关系”二字在我们的社会里无孔不入。   另外,不仅研招制度存在漏洞,我觉得国内对于硕导、博导的泛滥评定,以 及搞什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之类有名无实的东西,都体现出对学术的不严肃和 不尊重。先说导师资格问题,我接触过国内的一些医学和生物学专业的硕导、博 导,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导师学术能力还不如学生,招学生就是为了帮他干活、 写论文。导师确定一个主题和方向,剩下的事都由学生来干,导师坐享其成。我 奇怪,这些人是怎样评上硕导、博导的呢?有没有机构来评议和审查他们的真实 水平?   我认为造成导师泛滥的原因之一,可能和国人对“硕导、博导”的观念有关 系。在美国,高校的老师是按技术员、研究员、助教、教授一级级分的,博导只 是一种资格,既不是头衔,也不是职称。而中国大学里的一些老师认为这是一种 荣誉,一种头衔,当上就能怎么怎么样,说到底,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同样, 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所谓在职的研究生、博士生。一些单位出钱在高校 里买名额,高校呢,有钱赚,多招几个学生,多发几本文凭也无所谓。一边是花 钱买名,一边是经济利益,两方一拍即合,就弄出这么些一边上班拿工资,一边 读几本书,最后轻松拿到文凭的在职研究生。   我觉得这个事情很不严肃,而且对于那些踏踏实实学习的学生而言,非常不 公平。所以,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对研究生招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反思 和整理。毕竟研究生是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前 途。甘德怀是一个个案,但从中折射出的问题,令人深思。 (XYS200407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