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感谢朱博导,替我老公雪了冤   ——考博人之妻看“甘朱”事件   芫之   最近,网络媒体关于“甘朱”事件的讨论如火如荼。作为一个考博人的妻子, 俺也想上来发发言,坦白承认过去的错误认识,并向博导朱教授表达谢意。   去年3月、4月,老公先后参加了上海和北京(不是北大)两所高校的博士考 试。之所以要考两个学校,是因为他跨专业报考,对专业成绩没有信心。5月下 旬,两个学校的笔试成绩先后出来了,居然考得都还不错,外语过线,两门专业 课在80分以上。拿到成绩单,老公喜得眉开眼笑,以为有这样的成绩,两所学校 总有一个不落空。但老公并没有笑多久,先是上海方面说,老公的外语没能过导 师的线(报考该导师的人外语过线的比较多,导师在学院划定的线之上又划了 线)。再后来,尽管老公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地向北京的导师抛媚眼,那导师 还是酷酷地婉拒了老公。这导师先是说,老公不是中共党员,接着又嫌他职称太 低,直到最后他才说老公的面试成绩不好,影响了总分的排名。尽管俺和老公对 这职称和党员的要求感到不理解,但这面试成绩差却让俺们无话可说。虽然到今 天俺们也不知道老公的面试成绩到底差到什么程度,但考虑到他平常就笨口拙舌, 面试成绩不好也属平常,所以,对于那导师将他拒之门外,俺们也就只能口服心 服。就算是后来了解到该导师当年录取了四名考生,三女一男,而这三女之一是 其本校同事、之二是其硕士弟子、之三是其老乡,俺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 俺只是后来会常常打趣老公,说,也许男导师都喜欢带女学生,如果你是个女人, 说不定这一次就考上了。   玩笑归玩笑,老实说,俺从内心里还是觉得老公太次,水平不够,以至于被 导师拒绝。比如在上海,如果外语再考好一些,也就爬上导师的线了;比如,在 北京,专业水平再棒一些,口头表达好一些,面试成绩自然也就好了,何至于被 几个女孩子比下去呢?虽然这种埋怨俺并没明白说出来,但老公还是感觉到了, 整整一年,他一直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直到今年再次下上海考场,并爬过了分 数线,拿到通知书,他的脸上才有了些笑意。   多亏了尊敬的朱博导苏力先生,俺才明白俺竟是错怪了老公。随着“甘朱” 事件朱博导招收弟子的种种细节被公开,俺才知道博士招生录取其实和职称高低 无关、和党员与否无关,甚至和笔试面试成绩也无关。——俺去年就怀疑党员与 否并不是老公去年落榜的原因,因为多年前俺报考公务员时,虽然当时俺也不是 中共党员,这非党身份也没有影响俺被录用从事省级党委的党务工作。何况,朱 博导也从没有说过谁是党员谁不是党员的话题。关于职称,艾女士、何女士职称 虽然不详,但最后一名被录取的龚副院长可明明白白地据说是讲师,和老公一样 都只是中级职称。可见,中级职称并不是不能读博士。至于笔试面试的成绩,依 朱博导招生的情况看来,那原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达线的人可以不通知复试、不 达线的人可以参加复试,而像龚副院长这样早就被相中的得意门生,那是连复试 都不用的了,直接就可以就读。看来博士招生真是一件玄妙的事,里面充满了种 种导师自定义的游戏规则。就像前两年流行的街头俚语,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 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看上你了,不参加复试也没有关系,“来吧宝 贝,跟俺读博吧”。看不上你,就算你笔试第一又如何,即使没听你的面试,也 照样可以给你个不及格——有多远滚多远吧。这是制度赋予博导们的权力,就算 是你吵破喉咙,俺作为博导照样可以给个不睬不理。这样看来,老公去年进京赶 考,其成功失败和他的专业水平也许本来就毫无关系。也许,他只过没能领悟博 导们诸多玄妙的游戏规则,于是就成了甘德怀命运的去年版——笔试过关,面试 被涮的那种。想到俺很可能在老公考场失意之后更看低他的专业水平,俺的肠子 都悔青了。但对于让俺明白博士招生内幕的朱博导,俺还是从心底里感到万分感 激:就算是死了,朱博导这次也让俺和老公做了回明白鬼。   话说回来,如果在明白鬼与明白人之间做选择,俺还是宁愿做一个明白人 (至于在明白鬼与糊涂人之间如何选择,不在本文的探讨的范围之内,存而不论) ——凭什么笔试过关了,面试却能轻易地把人淘汰,连解释一下原因都满是不屑? 难道凭借短短几十分钟的面试,博导就真的能看出数小时的笔试都测验不出的考 生的研究能力?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如果笔试无法测验出考生的专业水准,那也 只能怪博导出的试题太臭,俺就不相信,笔试就真的无法考出人的研究能力。在 俺这种不以学术为业的人看来,人文、社会科学的笔试,其实就是三个小时内完 成两到三篇(老公考试的经验)不加引文注释、不做文献列举的简易论文,对这 个论文的进行判分完全可以依据是否有观点、是否有论证的标准来进行。如果博 导出的题不需要观点、不需要论证而只需要像提供中学考试答题式的标准答案, 那只能说是博导命题的失败。如果博导不依据观点的创新度与深刻性、不依据论 证的层次与逻辑而只看考生的文笔是否流畅,那只能说是博导判分的失败。如果 在制造了这双重失败之后,博导们却指望十几、几十分钟的面谈能考查考生的学 术能力,俺觉得不仅滑稽,更认为那无疑是缘木求鱼。究其实,面试能判断的只 会是考生容貌美丑、气质雅俗等感性的东西,至于考生是否以学术为业、考生的 学术研究学术创新能力如何,俺并不相信博导都是相面师,一见面就能做出准确 判断。因此,博导们轻笔试而重面谈,俺以小人之心度之,其目的就是要争取研 究生的录取决定权。因为笔试是匿名的,面试是知名的,只有在知名的面试中, 博导才可以准确无误地将高分或低分派送给某个特定的人!   研究生是博导的,招什么样的博士,博导自然应该有权选择,这几乎不需要 任何争论。但有权选择并不必然就能推导出“轻笔试而重面谈”的结论,有权选 择也并不意味着博导自然地拥有无限权力。一些网友已经提到,博导的选择权另 有其更深刻的来源,这个来源即他们作为国立大学的博士导师所承担的为国家培 养人才的专业目标。只有在这一目的之下,博导的选择权才有其合理性依据,除 此之外,博导的选择权便毫无道理的强权。博士不应该是博导的私淑弟子,而是 为国家服务的、为国家探索学术前沿、为民族传承文明薪火的专门人员。在中国, 考试制度已经有了千余年的历史,它几乎就是中国文官政治与文化传统的基础与 集中体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考试一直被视为国家的抡才大典,从来就不允许 被某个人或一群人进行操纵。当今天的博导一再要求提高面试的比重以强化他们 的选择权时,那其中是不是有着几分“朕即国家”的霸道与野心?当“男人献金、 女人献身”的谣言开始漫延,我们又怎能不对博导个人的选择行为保持高度的警 惕?谁又能保证这一选择就一定建立在博导个人高度的学术道德和高超的学术判 断力的基础之上?   不过这都是题外话。甘德怀虽然落榜,但俺老公却已经可以“一朝看尽长安 花”。再次感谢朱博导替俺揭开的老公去年落榜之迷,再次向被俺误解的老公表 示歉意。——忽然想起朱博导透露博士招考的内幕根本不是其本意,俺吭哧吭哧 写了半天的文章,哼哼叽叽表达了满心的感激,朱博导或许压根儿连看一眼都不 愿意! (XYS200408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