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特大喜讯:以后北大考研不用笔试了!   ——读《北京晨报》“北大校长谈法学院招生事件,称拟取消研究生笔试”有感   James   方舟子先生:   刚刚给您发过去我针对北大党委书记评论“阿甘事件”所写的“针对‘阿甘 事件’,北大就这样进一步‘规范’?”一文,就看到了《北京晨报》上所发表 的北大校长“谈法学院招生事件”的文章(该文新语丝上有,见XYS20040805), 突然之间感到,真是可笑啊!可笑的不是别人,而是网民,包括我自己在内的、 真诚在讨论“阿甘事件”的广大网民。不是么?我们这么认真地在讨论的事,在 别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个事,而更可笑的是,在我们真诚地探讨甲事的时候,当事 人却偏跟你说乙事,就是不跟你提甲的事!   但即使如此,我还是想谈几点看法:   第一,《北京晨报》的文章说,“记者昨天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就此 事采访了北大校长许智宏。许校长向记者透露,据他所知,今年不只法学院,北 大还有几个学院都没有录取笔试成绩第一的学生。”我想问的是:那这几个没有 录取笔试成绩第一的学生的学院,是否都像法学院一样,在复试程序上有失公允、 公正呢?如果没有,作这样的比较就是对他们的不公平。如果他们都是像法学院 一样实施了不公正的复试和录取,那要质疑的就不仅仅是法学院的问题了。   第二,《北京晨报》的文章说,许校长向记者透露,“实际上,北大目前已 经开始着手逐步淡化研究生选拔笔试成绩的权重,并准备在硕士和博士的研究生 考试中逐步取消笔试”。这里使用了引号,看来不是记者的转述而是许校长的原 话。那么,由此看来,朱苏力及其法学院不仅没有错,而且是北大“逐步淡化研 究生选拔笔试成绩的权重,并准备在硕士和博士的研究生考试中逐步取消笔试” 的试点单位也未可知呢。所以,出点差错,对北大校方来说,实在不算什么。这 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北大两个一把手为什么会如此一致地“挺朱”了。   第三,看来,“逐步淡化研究生选拔笔试成绩的权重,并准备在硕士和博士 的研究生考试中逐步取消笔试”既然已经校长发布,在北大实施那就是时间早晚 的问题了。在中国,无论讨论什么问题,都不能忘记中国的语境。许校长没有忘。 他说,“当然在中国,为了公平、不出现暗箱操作等问题,在研究生选拔中采取 了笔试的形式,但我认为,笔试考试还是应该在研究生选拔中逐渐消失。”既然 他知道在中国笔试是“为了公平、不出现暗箱操作等问题”,那么,由此我们可 以知道,笔试在这里就是一种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平、不出现暗箱操作等 问题。我要问的是:在没有新的制度出现、甚至没有制度可以保证公平的情况下, 又是在中国的语境下,那么,许校长所言“但我认为,笔试考试还是应该在研究 生选拔中逐渐消失”的理论依据在哪里呢?如果没有理论依据,在“阿甘事件” 的背景下说这番话,许校长有没有考虑过后果及其影响?   第四,《北京晨报》说,“记者随后采访了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长,他 们均表示,高校要选拔研究型人才,考查研究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非常 重要的,而非一名学生究竟能掌握多少老师传授的知识。”大家一看都明白,这 话无非是想说明连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长都是这么认为的,也就是支持北大 校长和党委书记的。但我以为,这话没有前提,或者说,我们不知道记者在采访 时问了什么样的问题。而我感到,这话听起来更像是针对录取研究生的一般规则 而说的。我真的怀疑:是否有人真的原原本本把“阿甘事件”翻译或是转述给了 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长?同时,我也真的怀疑这两位校长是在明了了“阿甘 事件”后针对北大法学院的招生不公而说这番评论的。   第五,我在想,现在真该是考研一族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的时候了,因为, 在不久的将来北大取消了(研究生)笔试,那么,以后完全可以把工夫用在怎样 才能跟北大的教授拉上“认识但不熟悉”的关系上,而不必熬夜苦读了。这还不 该是一条特大喜讯么?!   若真如此,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三种:   一、以后,人们不用考就可以上北大了,不是么?下那么大的力气去复习考 试考大学干么?上研究生就行了么。出来谁敢说我不是北大的?所以,奉劝那些 现在在没天没夜在复习靠大学、而且一心一意想上北大者,不要再这么傻里傻气 的了。随便上个大学,将来等着上北大就行了。   二、以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人家仰慕地问,你是怎么上的北大?怎么回答 呢?我想他/她只好回答:教授看上的。如果这位是男性,还好说,如果是位女 性,且有几分姿色,那就容易让人想入非非了。这可不是诽谤,没有看到么?许 校长说了,“我觉得目前从研究生录取来看,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研究生的综合 素质,因此只能反映学生知识层面能力的笔试对研究生选拔的重要性已变得越来 越小。相反,学生在面试时所体现出的个人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相对变 得越来越重要。”但许校长没有说的,而我们必须追问的则是:“研究生的综合 素质”的好与坏,由谁说了算?按照“阿甘事件”这一个案,尤其是根据北大党 委书记的解释(“此事应由法学院处理”),我们就可以推断,当然应由导师说 了算。所以我说是“教授看上的”,其实一点都不过分。   三、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以后,北大的研究生只招北大的本科了——前提 是:只要北大的学生想上,因为,大家都知道:北大是“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 士、三流的博士”,你想啊,就“上研”(以后在北大,取消“考研”一词,直 接改为“上研”)而言,如果北大的学生想上,别的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的“综合 素质”还能有北大的高?所以,录取的研究生就只能是北大的了。当然也不排除 少量跟北大教授“认识但不熟悉”的人。   第六,我想,无论朱苏力还是北大的校长、党委书记如何辩解或是摆出多么 冠冕堂皇的理由,作为真诚参与讨论的网民之一,我都不会忘记我们最初和后来 的问题:   1、在“阿甘事件”中,法学院的复试及招生有无不公平的地方?   2、朱苏力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撒谎?(诸如“认识但不熟悉”的研究 生、再如“只录取了一个”,但最后却录取了三个)   3、我们该怎样去认识朱苏力这样具有分裂人格(看看他的那些让人激动的 演讲和著作,再对比一下他在“阿甘事件”中及其以后的所作所为)的中国当下 的知识分子?   北大校方两个一把手的出面,说明网民的讨论的确对北大产生了可以想见的 冲击力。无论北大怎么看,无论北大法学院怎么看,无论“挺朱”者们怎么看, “阿甘事件”都会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一笔,是有意义的一笔。   我想,这个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2004年8月5日星期四 (XYS200408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