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所谓面试神话可以休矣 zbigroad 现在所谓学术界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神话,笔试考的是应试能力,面试考的才是真正水平 。这样荒谬的东西还要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荼毒乡里,让人实在受不了。 1、面试和笔试都是考试,为什么应付面试就不是应试,应付笔试才是应试? 2、如果是面试中的题目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请问有什么题目是只能在大约20分 钟的面试里提出而不能在2小时的笔试里提出? 3、面试和笔试专业课的题目都是学校出的,如果说笔试的成绩不能体现考生的水平,这到 底是出题者的责任还是考生的责任? 4、笔试的题量每个学校都不同,但都绝对要比面试的题量大得多,覆盖知识面也广得多。 如果说笔试成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面试成绩的偶然性不是要更加大得多吗? 5、如果说目前的笔试考试不能体现出一个考生的真实水平,请问有什么理由能够支持面试 更能检验水平的这一论点? 我是一个在读的全日制研究生,经历了全国统考和学校专业课考试,当然也经历了随之而 来的面试。也做过系里博士面试的秘书,专门负责记录问题和考生答案和最后给分。说句 老实话,只要是过来人就会知道所谓面试基本上问的问题难度和笔试中的题目完全就不在 一个档次上面,而且随意性非常强。大多数老师压根没怎么准备,想到哪里问到哪里,有 些当前热点问题自己都没怎么弄清楚就拿出来问。这样没有规律的问法的确可以在某些程 度上检验到考生对理论方面的积累,但是同时也存在极大的偶然性。一般面试也就是问那 么3、4个问题,考生的知识面再广也不可能完全没有知识盲点。这几个问题我没有思考过 ,但不代表我对其他问题也没有研究。只问3个问题的偶然性要比问30个问题的偶然性大得 太多。而且同样的回答,不同的老师就会有不同看法,主观性非常强。所谓面试更能反映 能力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其实这种面试神话之所以会这么流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前笔试内容的确是存 在高分低能等现象,才会使得某些教授盲目迷信面试时自己的感觉。但单凭这短短20分钟 你就能知道谁行谁不行?说句难听话,你今天因为内分泌失调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不行的 ,明天你爽了说不定就会觉得行。你自己觉得不行的,人家比你水平高的人说不定就觉得 行。你是教授,不是伯乐。你笔试考不出别人真实水平的原因很简单,你自己出题就没水 平。想解决高分低能改革笔试的内容才是根本,你想考查当前理论方面的热点就出这方面 的题嘛,怕别人猜题就别给大纲啊,总之一句话,专业课的题目你可以根据招生要求来出 题。面试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用来卡卡冒名作弊的人也许还有点用,用来作为主要的评测手 段完全就是本末倒置。如果说笔试都测不出来水平,到底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相信面试反而 能测出来呢? 在这里我尤其要质疑北大校长许智宏在《北京晨报》、《 中国青年报 》上发表的那些论 调:“我觉得目前从研究生录取来看,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只能 反映学生知识层面能力的笔试对研究生选拔的重要性已变得越来越小。相反,学生在面试 时所体现出的个人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相对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单凭考 试,重点大学的一些考生可能考不过一般学校的考生,但凭能力,重点大学的学生素质会 更好。”这是什么话?凭什么就说重点大学分低者素质反而会高?一个大学学者还搞这种 荒谬的血统论吗?凭什么就说笔试只反映学生知识层面能力?照这种逻辑,北大高考笔试 分数全国最高,那岂不是低能学生的大本营了?怎么到了研究生考试时反而又成了低分高 能学生的代表了?专业课可是你北大自己出的吧?笔试考试本身就是在考你的水平和能力, 也许由于出题者水平的有限没能根据要求考出水平导致有部分高分低能者的产生,但绝不 能推出低分者反而素质高的谬论。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是爱援引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来为自己重面试轻笔试做论据。动不动 就是一句国外如何如何,所以我们也应该如何如何。说这种话的完全就属于不动脑筋,知 道少少就扮代表的人。国外的确是有这种做法,可是国外为什么会有这种做法?在我国有 没有这个条件?在目前我国条件下照搬国外做法到底利弊何在?在目前条件下的可选做法 有多少?最优做法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想都不想就开始胡说,比如那个北大的朱博导。 美国的确研究生招生导师是拥有很大权力,而且在美国人看来这很合理,但在中国人眼里 就不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美国人是自己出钱招博士,他乐意招谁就招谁。他要是招 了个傻瓜不会干活影响他出成绩,下次他就招不来项目没有资金还招什么学生。中国和美 国不一样,博士和硕士要不就是国家出钱养,要不就是自己出钱,花钱的不是你导师自己 ,你凭什么要这么大权力?说白了你就是在帮国家打工,花公家的钱培养人才和出成果。 国家出钱出力办教育,那就必须国家制定制度和程序来决定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博士 培养。导师在各方面经费都由国家出的条件下只能是一个制度的接受者,因为没有一定的 制度作为制约,产生腐败是必然的。中国的导师们想自主招学生在目前的条件下根本不会 产生任何积极的作用,把希望寄托在导师们自身的学术道德上只能导致更多的腐败。正如 中青报说的那样,“利益制衡是对权力最有效和最有力的约束方式。我们要在扩大导师招 生自主权以提高研究生教育效率的同时,维护相对的公平和公正,除了监督之外,就必须 建立对导师的利益制衡机制。如果单纯把美国的招生制度移植过来,结果可能就是淮南为 橘,淮北为枳。” 综上所述,北大法学院招博士的主要问题如下: 1、你们不是在为自己招博士,是在为国家招博士,所以你们在招生的同时必须要体现出公 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因为你们花的是国家和社会的钱,必须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考生负 责。你们在执行博士生选拔制度的同时,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是顺理成章的。 2、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国家给了北大招生自己制定招生程序的权利,但同时北大也必须 承担制定与执行相对公平合理的招生程序的义务。如果说招生程序出现了问题,责任绝对 应该在北大一方。拿了国家的钱,没有办好事,这好像叫渎职吧?没有这个能力,你别干 啊? 3、作为替国家培养博士的北京大学,有义务对考生在招生程序方面出现这类严重的问题做 出公开答复和解决方案。东方早报中关于“朱苏力表示,他本人和北大法学院都不会再作 任何回应,‘这件事已经变成口水仗,对我本人和北大法学院来说,回应只能是更多的伤 害,如果有机会,我会在适当的时机写一些教育体制改革的文章。’”的报道说明了朱博 导完全搞错了自己的定位,他和他所在的北京大学必须面对社会对他们的置疑,因为这是 他们的义务。因为回应会导致对自己的伤害就不去回应,那是不是嫌疑犯接受调查会导致 对自己的伤害就可以不接受调查啊?这句话难道应该是一个北大法学院学者的说出来的话 吗? 4、甘对北大法学院面试程序公正的质疑一直没有完全得到解答,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面试 程序并没有在事前就对考生进行完全的披露,对很多环节也没有事前做出规定,留下了很 多人为控制的因素,并且在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强烈要求北大对其环节中间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没有专门的记录人员在场记录?为什么不事先准备好面试的纸条进行抽题? 3人同时在场内进行面试是否对先面试的考生不公?分数为什么不当场公布?面试分数比例 如何分配为什么不在考前就公布?等等等等)进行披露和提出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5、最后想说的是一句话,对考生进行负责任的回应决不会伤害北大,伤害北大的恰恰是这 种对考生正当诉求不理不睬缩头回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XYS200408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